APP下载

低剂量CT 扫描技术在肝脏平扫中的应用

2015-07-07张帅

医学信息 2015年15期
关键词:辐射剂量低剂量

张帅

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CT 扫描技术在肝脏平扫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辐射情况。方法 将在我院影像科行肝脏CT平扫的123例受检者作为本次观察主体,随机分为常规剂量与低剂量两组,两组例数分别为60、63例。两组在其它扫描参数固定的前提下,分别予以360m与250m的剂量扫描,对比两组主观质量评分、客观噪音以及ED/mSv值。结果 两组主观质量评分依次为(4.61±0.42)分与(4.43±0.41)分,客观噪音值分别为(10.23±1.38)与(10.72±1.55),低剂量组均略高,但组间差异不大(P>0.05);两组ED/mSv分别为(8.16±3.19)与(6.30±0.97),组间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 临床应用低剂量CT 扫描技术平扫肝脏,不仅其图像诊断质量与客观噪音均不影响对受检者的诊断判定,而且还有利于减少其受辐射的剂量,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低剂量;CT 扫描技术;肝脏平扫;辐射剂量

自从X射线应用至医学以来,尤其是随着CT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诊疗水平的提高,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层螺旋CT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2]。但由于辐射带来的问题已备受临床关注而变得日益敏感,CT的辐射剂量问题已引起放射学界高度重视[3]。因腹部与盆腔脏器之间密度小以及组织自身对比不突出,以往对腹部低剂量的观察与研究极少将肝脏的造影研究作为重点。现将在我院行肝脏平扫的123例受检者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旨在观察不同剂量CT 扫描技术在肝脏平扫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影像科行肝脏CT平扫的123例受检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两组分别为60、63例。两组在其它扫描参数固定的前提下,分别予以360m与250m的剂量扫描。患者男、女例数分别为83、40例,年龄31~78岁,平均(49.8±4.3)岁;身高154~181cm,平均(167±8)cm;体重46~79kg,平均(60.4±4.2)kg;体质量指数(低剂量MI)16.3~30.4kg/m2,平均(22.0±3.4)kg/m2。两组受检前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上述各项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机,在扫描前5~10min内口服600~1000ml温开水对胃进行充盈。嘱患者仰卧,扫瞄时屏气,头先进[4],扫描范围由膈顶到肝下角。常规与低剂量组管电流分别为360m与250m剂量,其余各扫描参数均相同(即螺旋扫描、管电压为120kV、机架转速为0.6s/r、螺距为0.984:1、扫描层厚为5.0mm、层间距为5.0mm与矩阵为512×512),重建的计算方式采用软组织重建方式。扫描完毕后指定2位副主任以上职称的医师负责统计分析图像质量、客观噪音以及有效剂量(ED)等情况。

1.3评价指标 扫描主观质量评分设定标准为优(5分)、良好(4分)、一般(3分)、较差(2分)与不合格(1分)5个等级。评分不低于3分的图像临床均可接受,扫描时分别选取左、右中心层面测量2个点感兴趣区(ROI,半径为0.5cm),CT值与标准差,将2点标准差的平均值等视为图像客观噪声值。临床记录下所有患者CT剂量指数(CTDI)与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ED,方法为ED≈k×DLP,k=0.015。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软件运用SPSS16.0,采用(x±s)构成计量资料,并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主观质量评分依次为(4.61±0.42)分与(4.43±0.41)分,客观噪音值分别为(10.23±1.38)与(10.72±1.55),此两项低剂量组均略高,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ED/mSv分别为(8.16±3.19)与(6.30±0.97),组间差异具显著性(P<0.05),见表1。

3 讨论

CT扫描检查是一种根据人体不同组织结构对X线吸收和透过率不同而因此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患者身体不同组织结构变化的一种检查方式[5]。随着医疗技术不断革新,CT在肝脏检查因其确诊率较高而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又因辐射问题而担忧。在确保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CT扫描中减少射线剂量的方式主要有螺距加大、管电压与管电流降低三种。将螺距增大会自动加大毫安及噪声、使得层面变得更加敏感和增宽轮廓曲线,以致图像Z轴的空间分辨率降低;管电压降低会出现比降低管电流更多的噪音,并且CT机管电压选择范围不大(通常为80、90、100、120、135或140kV),这也是本次研究我们选取借助降低管电流探讨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患者病症诊断的准确与否与影像质量的优劣存在密切关系,当前临床评价图像质量的优劣主要是通过主观质量评分来确定,分值愈高愈利于影像判定。但临床也不能一味追求影像质量,这是因部分学者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影像质量是随着剂量增加而改善,当其质量达到一定高度时,若再增加辐射不仅不能提升影像质量,而且还会使得辐射剂量增加。本次观察发现:常规剂量组的主观质量评分稍低于低剂量组(P>0.05),由此可说明虽低剂量扫描会使图像质量下降,但并无碍于诊断需求。图像噪声的高低与图像质量成反比,噪声愈大图像质量愈差,本次观察中低剂量组客观噪声值评分略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但这也并无碍于临床诊断需要,由此进一步证实采用低剂量扫描在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而两组ED/mSv对比中低剂量组明显更低(P<0.05),分值越低越能体现对受检者的防护。

综上所述,临床对肝脏通过低剂量CT 扫描技术平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受检者的图像质量与增加了其图像噪声,但并不妨碍临床对图像的诊断要求,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受检者受辐射的剂量,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潘卫星,米玉成,樊树峰,等.肝脏能谱CT虚拟平扫成像替代传统CT平扫成像可行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7):1041-1048.

[2]何长久.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肝脏平扫中的应用价值[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1):44-46.

[3]乐剑平,刘东华,梅尧,等.双源CT双能量肝脏虚拟平扫的临床应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33(4):358-361.

[4]赵君,孙小丽,王仁贵,等.不同级别迭代重建技术在肝脏CT扫描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5):809-812.

[5]黄海珊.CT在肝脏损伤中的诊断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5):95-96.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辐射剂量低剂量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在手套箱中操作放射性物料时的辐射防护分析
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支座屏蔽体设计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Care KV技术于胸部低剂量CT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双源CT临床应用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