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尾小结的有效性
2015-07-07周峰
周峰
摘要:目前,很多课尾小结往往是老师主讲,草草了事,或者是虚假民主,求全求美的情景,使得小结毫无“生气”,学生毫无“灵气”,犹如最后的奄奄一息,下课前的最后哀声。如何提高课尾小结的有效性,个人认为应注意下三点:课尾的领跑点、助跑点、兴奋点。
关键词:课尾小结;领跑点;助跑点;兴奋点;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60-1
郑毓信教授在《国际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应是帮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学会用新的不同观点去看待世界,包括从更高的层面对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探究)经验作出反思和必要的更新,以及在数学上得到新的发展。”这一主张说明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学会从从更高层面对已经历的学习过程做出新的反思或更新。
一、课尾小结的领跑点
课堂上老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去小结。一个学生对数学学习思路清不清楚,与学生会不会主动参与课尾小结与反思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课堂中教师尽可能地保证时间让学生去观察总结反思,为发挥小结的作用提供保障。也许学生的思考与总结不够“完善”,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不够全面,甚至一些学生说不到“点子”上而影响一堂课的“完美结局”,但这毕竟是属于学生自己的“成果”,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结果,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而言,显然更具有积极意义。课尾小结的领跑点应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小结应是学生的自我构建,而非教师或个别学生代劳。
二、课尾小结的助跑点
1.知识的梳理,助力学生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
课尾小结应是对前面“学”的一种梳理,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表达的能力,特别是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经过学生的思考、发言、交流,这样对知识的掌握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另外,还要注重与相关知识体系的构建,加强比较和区分,这样对所学知识就更容易“储存”,也更容易“提取”。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可以按面、棱、顶点的次序,归纳总结完成下表:
名称相同点
面棱顶点不同点
面的形状面的大小棱长
再譬如在学习了“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后,教师既要对此内容进行概括小结,还要联系“约数和倍数的意义、素数和合数”等进行连贯性归纳,使学生对此有更整体的认识和掌握。
2.过程的回顾,助力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提炼
数学思想和方法不同于一般数学知识,它呈现的方式是隐蔽的,需要靠平时的点滴“渗透”,实践表明,长期坚持对学习历程的回顾与总结,对于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都是十分有效的。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一列举》课尾小结时,我们要让学生回顾刚才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怎样找就更容易找全了。反复的重温分类讨论、列举的过程,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分类”这种数学思想方法。
又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尾小结时,我们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可以让学生画图演绎、也可以文字表述、还可以图文结合。最后小结交流时,让学生对照图或文自我介绍,反复让学生说,回顾和重温转化、演绎的过程,让学生不断地体验“转化和演绎”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3.悬念的延伸,助力学生探索未知兴趣的提升
在课尾提出一些启发性、趣味性或是暗示新的学习内容的一些问题,不仅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连贯性,更能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和探索未知的兴趣走出课堂,把课堂延伸至课外及下一堂课。
如《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课尾小时,还可以提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我们已会解决了,圆锥的体积也没问题了,但是(停顿一会儿)圆锥的表面积呢?有表面积吗?那又该如何解决呢?”
又如《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课尾小结时,还可以加入:“前面学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我们发现利用它们可以使有些计算变简便,今天我们也认识和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意义,那它对于有些计算能否简便呢?能的话,又该如何正确使用呢?”
三、课尾小结的兴奋点
临近课堂尾声,学生已较疲劳,注意力和兴奋度也明显下降,那该如何激发学习的兴奋点,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呢?笔者觉得课尾小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趣味性。课尾小结中注意寓教于乐,使小结与游戏、故事、口诀(或歌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紧密结合,这样可以淡化课尾的疲劳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活化。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在小结时,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学习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找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差异化。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班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差异,若只有统一的要求,势必会造成一部分学生觉得要求较低、乏味无趣或者一部分学生觉得要求较高、不知所云、难以企及。所以一般可以分为这三类:“学到了哪些知识”这种“陈述性”的小结作为必答题,“应该注意些什么”这类小结和“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等”这类深层次的“反思性”的小结作为附加题或选答题,三类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