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情况分析及对策

2015-07-07范传平佘军民

关键词:留守儿童提升策略存在问题

范传平 佘军民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存在着“无书可读”、“无心读书”、“读书无法”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开展了农村中学留守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课题研究,研究优化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效果的策略,让留守儿童阅读经典名著,构建精神高地,丰厚文化底蕴,培养健全人格。

关键词: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存在问题;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10-2

一、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无书可读。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存在着无书可读的现象。

据我们抽样调查,留守儿童家庭藏书量在30本以上的只占总人数的9%,有一些家庭甚至没有一本文学名著。留守儿童在家里无书可读,情况堪忧,到学校会不会好一点呢?情况依然不容乐观。现在虽然各所学校都配有图书室,但是由于经费的问题,学校图书更新慢,生均图书量偏少,这在农村学校问题更为突出,有些学校已有几年没有更新图书了。另外还有个别农村学校由于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图书室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平时很少对学生开放,这样就加剧了留守儿童无书可读的困难。社会上对留守儿童是很关心,但是关心更多的体现在物质方面,精神层面的关心较少,而关心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则更少了。综合以上,留守儿童无论在家庭、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很难找到有益的书来读,让大批的留守儿童陷入了无书可读的窘境。

2.无心读书。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缺乏有效的监管,因此大部分留守儿童阅读兴趣不浓,上网、打游戏、打闹嬉戏几乎占据了他们所有的课余时间。这不仅是这些学生贪玩幼稚,还可能是由于他们缺乏对课外阅读意义的认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阅读”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阅读就是指读好语文书,只要钻透那薄薄的一本语文书,认真上好那短短的一节语文课,加上大量的练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着这样错误的认识,他们自然对课外阅读是不屑一顾,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

再者,学生时间和精力有限,而在“唯考是举”的今天,孩子们的时间往往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几乎没有一点闲暇空余。早上至下午都是坐在课堂里上课,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则是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孩子不是超人,海绵里的水再挤也是有限的。在这样情况下,他们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轻松地“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呢?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不仅强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无心读书,使得学生忽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3.读书无法。

读书无法,也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必要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导致不会读书。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忙于外出打工挣钱,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孩子的教育、成长无力关心,再加上这些学生的祖父母文化层次偏低,也无法指导他们怎样读书。

其次,从教师和学校的角度来看,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意识日益强烈,他们也都在教学当中或多或少地开展了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可是,这种阅读活动也只是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扩大视野的阶段,而对于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却是很少去关注和尝试。这样,势必会影响到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导致学生的阅读活动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阅读所应有的功能。然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要想理解其主题思想,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对于留守儿童就更难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退一步讲,即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把握文章的思想艺术价值。

二、优化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效果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兴趣入手让孩子爱上读书。

首先,教师应发挥榜样作用,用实际行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新课程要求老师扩大自己的阅读量,了解更多非本专业及众多边缘学科的常识,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自己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被老师所感染。就拿笔者自己来说,笔者总是会在不经意间会把我读到的好书落在教室里,事实上并非我丢三落四,而是抛砖引玉、有意为之,因为笔者深知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

其次,要整合优势资源,营造阅读的氛围。笔者在班上开设了一门特殊的课程叫“从课本中走出去”,从《三字经》到《论语》《大学》、《中庸》、《史记》、《三国志》,从《百家讲坛》到《子午书简》、《走进科学》,笔者把很多的影像资料和课外读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把自己在学习国学经典中收集的一些故事和得到的一些感悟与同学们分享,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另外笔者还定期组织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一日要闻等活动,让学生介绍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故事、要闻、风俗、奇闻,跟大家交流,在课外笔者还布置学生办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在班级图书角,如《求是》、《读者》等,通过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可以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指导学生养成每天至少半小时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间是阅读质量的保证。目前很多留守儿童普遍反应:我们没有时间读书。看看现实,也难怪他们。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少年时期,然而一天的安排,无非就是上课,然后完成老师和家长们布置的作业,他们为着理想在奋斗着。剩下的几近可怜的时间对他们来说,可能更愿意与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耍、打游戏,或是看电视等等。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尽量帮助孩子们合理的安排阅读时间,保障他们的阅读精力的同时,也保证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凡是在学问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古人读书强调眉批,留下了大量的评点古籍的宝贵遗产。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所使用的笔记卡片就达5000多张。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它还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最后,指导学生养成“读说写结合”的习惯。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于是笔者就趁此机会指导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在读过一本书或一个故事之后,让学生把其中的重点或基本内容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读完一本书后,还可让学生就某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提高自己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可让学生把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迁移到小练笔中来,哪怕只用到一个精彩的词或一句生动的话,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很有帮助。此外,也可让学生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同时,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坚持写读书笔记,哪怕是简单的一两句话也可以。每天的课余时间,同学们就可以随便聊聊自己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教师还可以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等,给他们以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提升策略存在问题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