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贯穿优化心理素质教育的培养
2015-07-07王文兰
王文兰
摘 要:语文蕴涵着丰富人文性与科学性,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所负载的信息具有较强的人本功能,即其对人的教化作用——“育人”、“立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入世精神。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学生,认知、情感、道德、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正在形成,各种心理要求和心理矛盾错综交织,迫切需要教育引导。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入手,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素质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4-01
一、用鼓励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积极地、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表扬学生,用赞美激发学生自信心。
几年的循环教学中,我发现初一学生较为幼稚,课堂气氛相对活跃,初二课堂气氛就逊色得多,到了初三,几乎没有学生主动发言,课堂气氛沉闷,如果老师不积极应对,不能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学,语文课就会彻底沦为教师自问自答的“独角戏”。绝大多是学生不是不会回答,他们是不愿回答。学生不愿举手发言,究其原因,最大的障碍是心理因素而非智力因素。有的是害怕答错,自尊心极强的他们害怕受到批评与嘲笑,有的是缺乏勇气和自信,不敢表述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不敢当众展示自己。这种缺乏自信的不健康的消极心理,如果不加以积极引导,既会影响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学生自信心的缺失、沟通交流能力的下降。从长远来看,这些消极的性格特征还将成为他们成功道路上的巨大的绊脚石。针对这种状况,我首先积极向学生灌输“我能行!”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自信能将人的潜能和才华发挥到极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接着,建立表扬和激励体制,让学生不断地在成功的愉悦体验中意识到“我能行!”,自信心逐步树立。“发言很有见地”,“语言非常精妙”,这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赞扬与鼓励,营造了课堂轻松自由的和谐氛围,学生思路纵横,想象驰骋,感情激荡,多种思想交汇、碰撞,激发出学生巨大的发展潜质。对他们脱口而出的“插嘴”,千万不要予以斥责,相反,要对学生思想的火花不吝赞美和鼓励。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提出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并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一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按捺不住自己表现的欲望和表达的冲动,积极主动的争取发言,通过发言,学生展示了自己,增强了自信心,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和想象能力也随之稳步提高。
二、用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
教學《曹刿论战》,拓展延伸时,我设置了一条思辩题“鲁庄公鄙吗?”,然后把学生分成正方与反方两组,课后收集材料,次日课堂上组织进行辩论。因为充分准备,同学们的辩论针锋相对,有理有据,相当精彩激烈。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一分为二地全面思考问题,还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竞争的意识。再如中考二轮专题复习时,可以举办古诗词朗读比赛,名著知识竞赛等。这样既兼顾了初三即将面临中考的实际,又最大程度地促进了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参与,切切实实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行之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
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求每一个人勇于竞争、善于竞争、正确应付挫折。所以,真正的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自尊心、上进心的培养,注重竞争意识和应对挫折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真正的素质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学要积极承担这个重任,教学中尽可能举行一些集体活动,鼓励人人参与,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
三、用榜样人物树立学生坚强的意志
2013年,我校初二一位女生因为一些琐事与父母发生口角后服农药百草枯自杀身亡。惨剧的发生,再次提醒我们,现在的青少年承受外来压力和挫折的能力较差,一旦遭受挫折,容易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行意志和毅力的教育,让他们在逆境中学会求生存、谋发展,有必要培养他们百折不挠、顽强坚定、奋发进取的意志品质。在这方面,语文教学堪称“近水楼台”。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意志。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分析经典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从榜样中汲取力量,磨砺意志。
当然,学生的意志类型、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因人而异,加上青少年心理素质尚未完全定型,可塑性较大,因此,教师必须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个体实际,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用情感教育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能促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情感线索去学习知识,感悟真善美,从而修养品德,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生习作最能流露学生的真情实感和对生活思考。所以,作文教学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是心理素质教育的载体。习作中写亲情和友情,能促使学生从习作中感情亲情,理解父母,识别友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针对学生习作中学生的思想变化,教师可将习作批语变为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调节其情绪,抚慰其心灵。此外,还可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和实际心理,设计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完成。力求让学生在作文中说出心里话,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再及时疏导,从而达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
总之,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这个阵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主动地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合格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