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015-07-07王俭
王俭
摘要:微课是实现翻转课堂的有力工具之一,但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微课?如何实现微课与现实课堂的结合?微课如何辅助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观察发现能力、交流辨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本文将从一些课堂教学的案例出发,探索对“微课”的“正确理解”和“合理利用”。
关键词:微课;翻转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95-1
一、坚守或创新:当“微课”遇上“小学数学”
当下,“微课”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创新教学之势,悄然时尚。全国各地都纷纷将“微课”作为一种“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研究和实践。然而,面对“微课”热浪的冲袭,是坚守还是创新,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性,避免盲从。微课的“微”,有人理解成“浓缩”,有人理解成“精华”,还有人理解成“短小”,笔者以为,微课的“微”应是指教学设计的切入点要“微”,即切入点要“小”。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须把握住微课的真正内涵,应撷取教学内容中一个知识点、一类(道)题或教学难点,设计简短的教学过程,精心制作,为学生奉上实用性的学习“快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解决问题、掌握难点,并不只是在课前观看整堂课的“浓缩版”,而是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出现,就用在哪里。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或不适合做微课呢?需要我们加以考量。
二、经验与探究:“微课”岂可取而代之
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现场及时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的师生互动来完成,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因此,这样的课没有必要做成微课,否则,学生的数学经验和探究过程将会大打折扣。
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在初步认识了一些物体表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后,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你想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哪些特点吗?我们就从它们的边和角两方面来研究。
……
(学生小组活动)
这一环节,老师让学生通过“折、比、量”等活动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先相互之间先说一说,从而达到抽象概括特点,理性辨认图形,对图形特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学生思维上一次质的飞跃。对学生来说,理性认识几何图形,不是简单地看老师制作的一个微课。也许让老师制作一个微课,学生也能看懂,而且还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以及课堂对于学生活动组织的繁琐,但直接呈现给学生,直接摆事实的结果只能是学生对于图形特征的死记硬背。而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的过程,并非无所谓,因为教师给了一定的梯度,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途径——“折、比、量”,并且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亲身体验到表述特征、辨析图形的难度,而这种难度,正是学生对于数学活动经验与探究方法的锻炼。这样,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进行的实践性研究必将会为他们探究图形特征有新的帮助,为学习奠定基础。这样的知识学习需要学生先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再来体会探究,因此不适合做微课。
三、理解再运用: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举隅
1.推进深度性学习。
通过“微课”课前自学,实现课堂翻转,可以让教师不必花费更多的课堂时间来“新授”,而主要围绕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留足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协作学习,答疑解惑,吸收内化,拓展延伸,从而推进深度性学习。教师也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课堂上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
有了学生自己的课前提前研究,再有了课堂上的深化认识,不仅使得课堂容量大了,学习更有了深度,也大大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更加灵动、主动,参与度更高,学习效果也更佳。
2.讲授传授性知识。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识点。例如,二年级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关于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结合一个角的图形,动态显示组成这个角的各部分的同时,讲述“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作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把这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其学习效果比学生自己看书预习的效果要好。
3.强化规范性要求。
针对作业格式、书写要求而进行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特别是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后,数学书面作业会比一二年级多,教师一般在开学初会对全班学生讲一次作业书写和答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较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时教师不仅可以将作业要求在微课中讲给学生听,还能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示例给学生看。有了这样的微课,孩子还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比教师一遍遍地重复讲要好。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将格式要求分为练习本、练习册、试卷的格式要求,分别制作三个微课),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4.进行操作性演示。
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也适用微课。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再如,若针对某一类难题的讲解,如计算图1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动态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化方法,最后将问题转化为求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周长。这样的“微课”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