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5-07-07常旭琴
常旭琴
摘要:本文针对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积极探索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从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53-1
一、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旨在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信息、互相配合协作,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但是,在笔者的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我们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为研讨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上述的这些问题,促使笔者对生物课堂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二、提高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1.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三是组内成员分工要明确。
在《鸟类》的教学中,将学生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设置了并列平行的内容比如说“外形篇”、“消化篇”、“呼吸篇”、“血液循环篇”、“结构篇”等,让各小组负责一项内容;同时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的同时,“组长”还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等。
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做到人人有事做,个个动脑筋。
2.精心地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斯托利亚认为:“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思维的水平、思维的发展,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为此,提供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3.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入合作学习的情景。
课堂上合作要抓住时机,不能单凭教师个人的愿望,如何把握良好的合作时机呢?
其实最佳时机就是学生最想和人交流的时候、最需要外部力量寻求帮助的时候。比如:当自己不能独立完成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学生很乐意一对一地相互观察、交流,向对方汇报结果,效果很好;有的时候学生的思路不开阔或者遇到争议的问题,需要互相启发、共同探讨的时候运用合作学习的效果较佳;还有需要完成的任务很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学生自然地希望合作学习。
4.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合作学习的效果与学生对合作技能的高低有密切的联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技能。一是问题呈现后,给学生单独思考的时间,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一个人想得并不全面,但有了自己的思考才有合作的基础,这也可以防止有些人不经大脑思考,对别人的意见盲从。二是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必须让每个人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可对别人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意见与修改建议,在争论争辩中找出大家认同的最佳方案。三是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形成大家的合作成果。
例如在“了解我们周围的生物”的调查活动中,因为不能正确操作仪器、数字记录不完整、不能协作配合而产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发表自己意见的观点和看法前要独立思考、整理思路,在别人发表意见时要注意倾听,再对彼此的观点进行质疑、争论;在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注意自己对仪器使用的操作是否正确,对别人的操作要能够恰当地提出意见、给予帮助;在交流中遇到冲突时,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控、冷静、宽容。当学生在共同学习和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习得和练习了合作技能时,学生之间的关系就会更融洽,更易接受彼此之间的能力、个性的差异,合作学习的效果就在观点碰撞、分享、体验中体现出来。
5.构建合作学习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更应是学生交流的合作者。当学生在小组开展讨论时,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有时会出现学生对问题的误解在小组成员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会不断扩散等一系列问题。要真正实现小组有效合作,使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获、有所得,教师除了要规范学生参与合作学习行为,帮助学生排除合作学习的障碍,也要积极引导深化合作学习活动,努力发现合作学习中的火花,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绍虎.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和思考.江苏教育研究,2008(36).
[2]王妮珍.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误区和对策.江苏教育研究,20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