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打击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点

2015-07-07曹艳梅

关键词:方法

曹艳梅

摘要:本文主要从打击乐内容选择、教师支持策略和组织形式等方面阐述了打击乐活动的基本要求,并从表达感受、音色探索、节奏探索、设计配器方案、即兴创造指挥、图谱设计等方面总结了教师的指导要点。

关键词:打击乐活动;环境与条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31-2

一、打击乐活动的基本要求

1.音乐内容:贴近幼儿,音乐形象鲜明

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是直接的,要让幼儿在头脑中展现出音乐形象,积极参与表现,我们选择的音乐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音乐结构较整齐,音乐形象鲜明,节奏感强,易于幼儿感受和演奏的乐曲,比如《大马大马告诉我》、《狮王进行曲》、《木瓜恰恰恰》、《一只鸟仔》等。为年龄较小、经验较少的小班幼儿选择的打击乐曲往往是他们所熟悉的歌曲,如《大雨小雨》、《大猫小猫》等。音乐内容、音乐形象能让幼儿产生共鸣,引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发挥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兴趣。

2.组织形式:大氛围和小环境相结合,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创造

幼儿发展水平不一致,而且在集体活动中,幼儿的想法不能一一了解。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可以利用小范围的个别化活动来鼓励幼儿有创造性的表现。比如在集体活动中,我们创造了一个小组交流讨论的环节,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想法来和同伴改编、创编节奏型,设计配器方式,并尝试进行合作演奏。在这样小组化活动中,幼儿能自由探索节奏型和配器方案,尝试演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3.教师指导:教师为幼儿搭桥,引发幼儿创造性表现

(1)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

内在学习动机是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前提。在活动中,老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需要,用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乐曲内容,选用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来导入活动,如情境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让幼儿对活动充满热情及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及时采纳幼儿建议,进行配器演奏,提高幼儿的成就感。演奏中,引导幼儿倾听合作演奏效果,感受合作演奏的快乐等等。

(2)寻找幼儿兴趣需要与教学的结合点。

在活动前,老师对教学活动的目标、打击乐演奏方法、要求等都会有预设。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需要可能会与预设的有所偏差。这时,教师要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在不偏离活动大目标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而不应以老师预设的统一的标准来限制孩子。因为打击乐演奏是在个体感受、表达后,同伴合作的过程,老师要引导幼儿积极感受和表达,尊重幼儿的多种表达,在目标指导下,对表现的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3)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尝试和表现。

在活动中,教师要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引导幼儿自己寻找问题,积极探索和尝试。对幼儿创造性的想法和表现及时予以肯定,并鼓励大家积极尝试,以探索乐器演奏的多种方法,积累经验,提升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力。

二、打击乐活动中教师指导的重点及方法

1.鼓励幼儿创造性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演奏活动中创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必须建立在幼儿充分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所以在欣赏音乐时,我们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表现自己的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尊重幼儿对音乐的不同感受和表现方式。

例如在《拨弦》活动中,在幼儿欣赏音乐后,鼓励幼儿用语言、动作等表现自己的感受。再创设一个聪明小孩跟在笨老狼后走出黑森林的故事情境,引导幼儿在音乐中用动作、语音进行表现小孩跟着老狼走及老狼回头的不同声音,接着引导孩子讨论如何分角色跟随音乐进行游戏。多种形式的感受、表达让孩子们发挥了想象力,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熟悉了音乐结构、节奏、音色等,为之后的配器演奏奠定了基础。

2.支持幼儿探索乐器音色与演奏方法

老师经常会用乐器的常规使用方法来带领幼儿演奏,但是,同一种乐器的不同使用方法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玩乐器来探索音色的不同,使幼儿进一步了解该种打击乐器的性能和潜在的表现力。

让幼儿探索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音色。如沙球捏住手柄和握住球会发出清脆和沉闷完全不同的音质,铃鼓用拍、摇、拨动边上小铃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等。在探索方法后,笔者引导孩子仔细倾听音色,并说说像什么声音,让孩子对音色有一个更加形象的感知,同时也发展的幼儿的类比联想。有了这些创造性地探索,在之后的配器演奏活动中,幼儿就会根据不同需要来创造性地用乐器奏出想要的特定音响,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各种意象。

自制打击乐器及演奏也是发挥幼儿创造性的一个很好方式。在活动《拨弦》中,在孩子们熟悉了乐曲后,笔者提供了大小不同的纸盒、皮筋等材料,让幼儿自制拨弦乐器。孩子们很快想到了把皮筋绑在纸盒上,用拉的方法发出了“邦邦”的声音。在比较中,孩子们发现大小不同纸盒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笔者又问孩子:“怎样让小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呢?”这时孩子们就会用各种方法,如拨动皮筋、朝不同方向拉皮筋等。有了这些探索和发现,在为乐曲伴奏时,孩子们自然就会在轻轻的拨弦音乐处拨动皮筋,在重音处拉动皮筋,很好地表达了作品内容。

3.鼓励幼儿探索不同节奏感

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幼儿的节奏感是尤其重要的。在有了稳定的节奏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乐器演奏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以及想法,灵活运用已有的节奏经验进行创编。在打击乐活动中,应该引导幼儿使用自己的经验来随乐演奏乐器,而不是被灌输、训练。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在情感方面支持幼儿的行动。

比如在活动《厨房的声音》中,笔者鼓励幼儿随音乐自己拍打出节奏型,而笔者则观察幼儿的情况。笔者发现大部分幼儿有稳定的节奏感,能随音乐节奏来拍打,在第二乐句厨房中不同声音时,都根据音乐节奏选用了“X ·X| X X|”的节奏型。还有个别幼儿能够积极探索与别人不同的节奏型,有一个孩子在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的结尾处的“X —| X —|(连音)”用了“XXXX |X — |”破节奏的方法演奏。笔者及时给予肯定,并请他来随乐演奏,让其他孩子感受不同节奏型演奏的效果。笔者及时把幼儿对节奏的探索记录下来,形成孩子们自己的节奏谱,并一起配器、演奏。这样的形式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成就感,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听辨、对节奏探索思考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节奏的兴趣,并在演奏中积极运用自己的经验来表达情绪情感,提升音乐表现力。

4.鼓励幼儿探索、设计不同的配器方案

进行简单的配器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同时也发展了幼儿自我表达和相互学习的能力。根据音乐形象、乐曲性质、乐器的声音来分析,适当地选配乐器,可发展幼儿的类比联想能力。设计配器方案的过程实质是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现学习,培养了幼儿探究、创新的意识。

乐器选配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放手让幼儿自由选择乐器为来匹配音乐,只要他能说出自己合理的理由,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并进行尝试。让幼儿在演奏中倾听、感受演奏效果,如果觉得不合适再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根据乐曲需要选择合适音色的乐器,在反复倾听、调整中,幼儿在创作、尝试、再创作、再尝试中倾听,感受到了不同配器的音响效果,把握了作品的整体音响形象,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力。

5.引导幼儿进行即兴创造指挥

在大部分幼儿已经掌握某一特定的指挥方式之后,比如随乐一下一下地向外或向下挥动,简单的按乐句分组轮流演奏和齐奏等,可以引导节奏感强的幼儿进行带有探索创造性的发展性学习。

刚开始时,可以引导幼儿想出一些与老师不同的、表示开始和结束的动作。中班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想出一些与老师不同的、表示强弱的动作;还可以改变乐曲的主要节奏型,如将《小红帽》的节奏型“X— |X— |X X |X X|”改为“|X X |X X|X— |X—|”或“X XX X |X XX X| X X |X X|”等等;还可以改变不同乐器出现的顺序,如先从铃鼓再用圆舞板等。对于大班的孩子,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想出一些与老师不同的表示准备、开始、结束、强弱的动作,可以改变乐句、乐段或节奏型之间的音色变化等。

在引导幼儿创造性指挥前,先要请他说说自己的指挥设想,让他本人和其他孩子都明确,这样可以保证他能按照自己的意图来进行指挥,其他孩子也能更好地进行演奏。

6.引导幼儿为音乐设计图谱

在熟悉一段音乐后,教师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幼儿选用某种合适的声音符号表达他们对节奏和音色的感受。可以选择一些节奏鲜明或旋律比较有特点的音乐,让孩子设计图谱。比如在学习《郊游》的歌曲后,幼儿能随节奏进行动作表演,如踏步、摇摆等。这时,老师请孩子把音乐画下来,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用圈、点、线等表现出音乐的节奏特点。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开展小组的配器、演奏活动,满足幼儿创造性的表达表现。

在开展打击乐活动中,我们要以幼儿为主体,以音乐为核心,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出发点,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老师的主导和幼儿的主动在教育中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允许幼儿主动发挥的同时帮助幼儿提高能力,探索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创造能力的培养,使打击乐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欢,并能促进其更好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

猜你喜欢

方法
中医特有的急救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化学反应多变幻 “虚拟”方法帮大忙
变快的方法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最有效的简单方法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