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5-07-07吴爱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7期
关键词:帕金森源性达拉

吴爱明

(忠县人民医院,重庆404300)

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疗效观察

吴爱明

(忠县人民医院,重庆40430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认知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09%(49/55)]、细微精神状态检查评分[(28.9±3.7)分]、巴塞尔指数评定量表评分[(96.41±7.4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73%(40/55)、(19.7±2.3)、(71.23±6.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帕金森病,继发性/药物疗法;治疗结果;日常生活活动;依达拉奉

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症[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病率呈不断增长趋势[2]。随着病情的发展,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甚至会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应给予有效的治疗。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抗氧化剂,能通过血脑屏障,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本院将依达拉奉用于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 29例,女 26例;年龄 40~80岁,平均(63.71±4.19)岁。治疗组患者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42~80岁,平均(63.97±4.3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1届锥体外系会议制定的有关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扫描均确诊为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3)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碎步等。

1.1.3 排除标准 (1)患有心、肝、肾等疾病者;(2)由化学药物导致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有严重精神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河南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10321),首剂300 mg,以后每天100~200 mg;口服多巴丝肼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00623),首次推荐剂量为每次1/2片,每天3次,以后每周日服量增加1/2片;同时口服克瑞帕(甲磺酸-α-二氢麦角隐亭片,POLICHEM S.r.l.,批号:不详),根据患者反应调节剂量,一般最初剂量为每次5 mg,每天2次,维持剂量为60 mg/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 (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01022)治疗,将30 mg依达拉奉溶入适量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3周。

1.2.2 评价标准

1.2.2.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日常活动能力、认知功能等。

1.2.2.2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统一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ease rating scale,UPDRS)判定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全部消失,UPDRS得分下降大于5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UPDRS得分下降20%~50%;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UPDRS得分下降小于2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

1.2.2.3 认知功能检查 采用细微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等进行评分,满分为30分,得分越高,认知能力越高。

1.2.2.4 日常活动能力评定 采用巴塞尔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 rating scale,BI)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0~20分为完全依赖,21~60分为严重依赖,61~90分为中度依赖,91~99分为轻度依赖,100分为完全独立。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MMSE评分分别为(14.3±1.4)、(14.4±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4,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MMSE评分分别为(28.9±3.7)、(19.7± 2.3)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4,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BI评分分别为(32.12±4.13)、(33.47±4.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4,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BI评分分别为(96.41±7.48)、(71.23±6.81)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1,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不同程度厌食3例,贫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治疗组患者中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皮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7,P>0.05)。

3 讨 论

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概念是1929年首先由Critchley提出来的[3]。指的是由基底节多发血管病变引起的、以异源性为特征的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4]。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5型:Ⅰ型是最常见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肌强直、刻板面容、步态呈小碎步、无震颤;Ⅱ型附加有假性球麻痹(延髓性麻痹)表现;Ⅲ型附加有痴呆和尿失禁表现;Ⅳ型呈现出锥体束损害体征;Ⅴ型附加有小脑体征[5]。目前,引起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及年龄老化等因素有关。随着病情发展,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甚至会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应给予有效的治疗。

临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治疗该病,常规使用的药物主要有多巴丝肼片、克瑞帕等。多巴丝肼片是一种含有左旋多巴和苄丝肼的复方制剂[6],可改善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单用左旋多巴后引起的不良反应。克瑞帕是甲磺酸-α-二氢麦角隐亭衍生物,能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和垂体的多巴胺受体,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7]。但以上2种药物在使用时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且疗效不是很确切。

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含有N-乙酰门冬氨酸,可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8]。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大鼠在缺血/缺血再灌注后静脉给予依达拉奉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死进展,并缓解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将其用在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等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加血流,改善微循环,保护并恢复脑损伤组织,从而提高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9.09%(4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40/55)],MMSE评分[(28.9± 3.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9.7±2.3)分],BI评分[(96.41± 7.4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1.23±6.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朱明.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3):44-45.

[2]马德志,刘秋芬,吕京波.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587-588.

[3]王秀茹.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2):36-37.

[4]熊兵.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37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3):2974-2975.

[5]王冰.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9):45-46.

[6]王娟.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脑水肿的治疗效果观察及对预后影响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64-65.

[7]马烈,孙斌.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9):1794-1795.

[8]嵇朋,付胜奇,张道培,等.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1):44-45.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7.038

B

1009-5519(2015)17-2658-03

2015-05-11)

吴爱明(1969-),男,重庆忠县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E-mail:wuaimingwxy@163.com。

猜你喜欢

帕金森源性达拉
太极拳运动对中轻度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2013~2015年广东同江医院门诊抗帕金森药应用分析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