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应对方式与中学生焦虑的关系
2015-07-07邸玉玲任彩萍宋云飞
谷 佩 邸玉玲 任彩萍 宋云飞
儒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儒家应对思想,强调困难和挫折对个体的作用,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孔子、孟子都提倡在困难中成长,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在事业上有大的成就[1]。已有研究表明,儒家式应对思想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心理咨询的内容来应用[2]。儒家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刺激时能够合理地运用儒家思想来应对,包括挫折内在乐观性,对命的认识,挫折的作用和人的责任性4种应对方式。已有研究表明,儒家应对方式可以较好地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个体采用儒家应对方式可以更好地维护心理健康,缓解焦虑情绪[3]。
焦虑是指个体面对外在环境刺激时所做出的适应性的情绪反应[4]。已有研究表明,儒家应对方式能够有效应对个体的焦虑情绪[1]。由于现代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竞争更为激烈,难免会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产生焦虑情绪[5]。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如何促使中学生形成有效的应对焦虑的方式是研究重点。所以研究重点探讨中学生儒家应对方式的特征,中学生焦虑的特征以及儒家应对方式与中学生焦虑的关系。通过了解儒家应对方式与中学生焦虑的关系,针对中学生的焦虑特点和儒家应对方式特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促使中学生面对焦虑形成有效的应对方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邢台市某中学选取初中生共320名作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300份(94%)。其中,初二学生147名,初三学生153名;男生183名,女生117名;独生子女78名,非独生子女222名。
1.2 方法
儒家应对方式问卷[1],景怀斌2003年编制,共15道题目,包含4个方面:挫折内在乐观性,对“命”的认识,人的责任性,挫折的作用。问卷为5级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记为1~5。分数越高代表个体越倾向于采用儒家应对方式。
SAS焦虑量表[5],4级评分,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共20道题目,用于评价个体在生活中的焦虑状况。分数越高代表个体的焦虑程度越低。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中学生儒家应对方式的特征
对初中生年级差异在儒家应对方式上的描述统计得知,挫折内在乐观性与挫折的作用年级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中学生儒家应对方式的年级差异
由表1结果得知,初二年级与初三年级的学生挫折内在乐观性和挫折的作用上差异显著,初中三年级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挫折内在乐观性与挫折的作用两种应对方式。
2.2 中学生焦虑的特征
对初中生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在焦虑得分项上的描述统计得知,初中生焦虑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显著,见表2和表3。
表2 中学生焦虑的性别差异
由表2结果得知,中学生在焦虑程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初中男生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女生。
表3 中学生焦虑的年级差异
由表3结果得知,中学生在焦虑程度上年级差异显著,初中三年级学生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初中二年级学生。
2.3 中学生儒家应对方式和焦虑的关系
中学生儒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人的责任性外,挫折内在乐观性、对命的认识、挫折的作用都与焦虑呈显著相关[3]。中学生儒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儒家应对方式中,挫折内在乐观性、人的责任性和挫折的作用能够预测个体焦虑情况,见表4。
表4 中学生儒家应对方式和焦虑的回归分析
由表4结果得知,中学生越倾向于采用挫折内在乐观性、人的责任性和挫折作用的应对方式,焦虑程度越低。
3 讨论
3.1 中学生儒家应对方式的特征
中学生儒家应对方式的特征体现为年级差异显著,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挫折内在乐观性和挫折的作用两种应对方式。
原因可能是初三学生面临中考,老师家长督促较多。学习压力大,所经历的困难或挫折可能更多一些,从而会产生更多有助于自身适应环境的应对性想法,在面对挫折时所秉持的态度会有明显的不同。中学生在对命的认识、人的责任性这两种应对方式上差异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初中生年龄较小,对命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没有显现出年级差异。同样,人的责任性对于初中生来说还太过抽象,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所以应该针对中学生儒家应对方式的特征,对面临升学压力的中学生加强有关传统文化中人生挫折的教育,促进其形成合理的应对方式,缓解学业中面临的焦虑情绪[6]。
3.2 中学生焦虑的特征
中学生焦虑特征体现为性别差异显著和年级差异显著。男生焦虑显著高于女生,原因可能是初中生学习压力一直较大,课业较为繁重,所以在应对压力方面,男女的认知方式差异逐渐显现出来[7]。男生可能对于学习压力或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以及对于环境适应等情况产生的焦虑程度与女生不一样。男生操作能力比较强,更多采用同时性加工的认知方式,对问题解决采用同时思考许多种可能的策略,善长于数学问题和空间问题的解决。而女生更适合语言功能的发挥与记忆功能的使用,倾向于采用继时性加工,解决问题的时候采取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是存在着认知差异的,认知方式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程度[8]。因而可以解释初中生男女在焦虑方面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初三学生焦虑显著高于初二学生,原因可能是初三学生的学习压力巨大,考试较多,个体可能更容易焦虑。老师与家长管理较为严格,导致个体焦虑程度与初二学生差异较大,初三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与初二学生差异较大。
所以应针对中学生焦虑的特征,分别对男性中学生和面临升学压力的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其面临学业压力时产生的焦虑情绪。
3.3 中学生儒家应对方式和焦虑的关系
中学生儒家应对方式和焦虑的关系表明,对中学生加强有关挫折的传统教育,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可以形成有效的应对方式,减缓焦虑情绪。
依据回归统计结果显示,挫折内在乐观性、人的责任性和挫折的作用与个体焦虑呈现显著正相关。说明,中学生对待挫折的态度越倾向于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越能够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性,越倾向于在经历挫折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心理健康程度越高。
所以,对中学生加强挫折教育和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可以促进其形成有效应对焦虑的方式,可以通过对中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9],了解儒家思想。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在经历挫折后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以及意识到自身的责任,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1]。在对中学生展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到中学生的焦虑特征和儒家应对方式的特征。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应采取不同方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初中三年级学生焦虑程度较高,更倾向于采用挫折的作用与挫折内在乐观性两种应对方式,所以可以针对初三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中关于挫折的教育,促进初三学生形成应对挫折的有效方式,减缓面临升学考试的焦虑情绪;初中男生的焦虑程度较高,可以开展针对初中男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促使其形成合理有效的应对方式,减缓面临繁重学业压力的焦虑情绪。
[1]景怀斌.儒家式应对思想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6,38(1):126-134
[2]景怀斌.传统中国文化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三种思路[J].心理学报,2002,34(3):107-112
[3]景怀斌.儒家思想对于现代心理咨询的启示[J].心理学报,2007,39(2):371-380
[4]朱忠秀.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5]龚定宏.上海市某社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8):1248-1252
[6]成中英.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41-341
[7]隋扬帆,王梦君,巫程成,等.初中生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8):1253-1255
[8]张舒校,王建平,苗勤,等.初中生“基本认知能力测验”信效度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6):922-923
[9]张晓娟,刘松涛,李贺斌,等.唐山市区重点高中学生焦虑心理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7):11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