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21名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应付方式

2015-07-07独宁鸽杨来启刘光雄吴兴曲马文涛邓自和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应付合理化新兵

化 振 独宁鸽 杨来启 刘光雄 吴兴曲 马文涛 邓自和

新兵正处于由应征青年向士兵过渡阶段,既具有浓厚的应征青年阶段的心理特征,又要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向一名合格军人转变。这种转变会给新兵带来躯体和心理上的变化[1]。有不少关于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报道[2-5],王家华等[2]建立了中国新兵SCL-90常模,为新兵和应征青年的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基本资料。

应付方式[6]是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要求,而做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努力,或认为应付方式[7]是个体在应激环境或事件中,对该环境或事件做出认知评价以及继认知评价之后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采取的措施。个体在面对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时,既能缓解内心的心理紧张,又能很好的适应外界环境,才是成熟的应付方式,反之为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冯正直等[8]建立了军人应付方式量表常模,有助于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有相关[5,9-12]研究报道,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关系密切,通过应付方式可以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预测,即应付方式是应激源与应激反应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2013年是由冬春季招兵转为夏秋季招兵的第一年,转变期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报道较少,有必要客观掌握这一时期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付方式,为新兵训练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客观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陆军某部队2013夏秋入伍2~3周的新兵,共430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21份(97.9%)。性别:男性;民族:汉族;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18.665±1.43)岁;居住地:城市89人(21.1%),农村 332 人(78.9%);学历:高中 379人(90%),大专及以上42人(10%);独生子女142人(33.7%),非独生子女 279 人(66.3%)。

1.2 方法

调查者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团体测量,由新兵独立填写调查问卷。为保护患者隐私,对被测者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

1.2.1 症状自评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13](SCL-90)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各因子的效度系数为0.77 ~0.99,各因子重测相关系数为 0.52 ~0.76,评定标准采用5级评分法。

1.2.2 应付方式问卷 应付方式问卷[14]共62个条目,分为6个分量表,分别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的相关系数分别为解决问题 =0.72、自责 =0.62、求助 =0.69、幻想 =0.72、退避 =0.67、合理化 =0.72。

1.3 统计处理

将收集的数据核查无误后,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单样本t检验、相关及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421名新兵SCL-90与常模的比较

与地方常模[15]进行单样本t检验显示,新兵SCL-90在躯体、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上显著高于地方常模(t=6.311,5.265,2.526,5.514,4.101,5.757;P<0.05);与新兵常模[2]进行单样本t检验显示,在躯体因子显著高于新兵常模(t=2.241,P<0.05),在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显著低于新兵常模(t=-3.017,-4.630,-2.451;P<0.05);与军人常模[16]进行单样本t检验显示,在躯体、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总分因子上显著高于军人常模(t=6.601,7.100,5.414,5.042,6.695,3.215,3.384,4.585,5.264;P<0.05),见表1。

表1 421名新兵的SCL-90与常模的比较(±s)

表1 421名新兵的SCL-90与常模的比较(±s)

注:*P <0.05,**P <0.01,下同

因 子 新 兵 地方常模 t 新兵常模 t 军人常模t躯 体 1.59 ±0.71 1.37 ±0.48 6.311** 1.51 ±0.55 2.241* 1.36 ±0.46 6.601**强 迫 1.79 ±0.67 1.62 ±0.58 5.265** 1.73 ±0.53 1.901 1.56 ±0.52 7.100**人际关系 1.62 ±0.66 1.65 ±0.61 -0.831 1.72 ±0.57 -3.017** 1.45 ±0.49 5.414**抑 郁 1.59 ±0.73 1.50 ±0.59 2.526* 1.58 ±0.55 0.289 1.41 ±0.49 5.042**焦 虑 1.58 ±0.69 1.39 ±0.43 5.514** 1.53 ±0.50 1.380 1.35 ±0.46 6.695**敌 对 1.49 ±0.65 1.46 ±0.55 0.993 1.48 ±0.55 0.358 1.39 ±0.50 3.215**恐 怖 1.34 ±0.57 1.23 ±0.41 4.101** 1.38 ±0.47 -1.275 1.25 ±0.40 3.384**偏 执 1.44 ±0.59 1.43 ±0.57 0.260 1.57 ±0.57 -4.630** 1.39 ±0.50 1.658精神病性 1.44 ±0.52 1.29 ±0.42 5.757** 1.50 ±0.47 -2.451* 1.32 ±0.50 4.585**总 分 140.69 ±53.51 139.73 ±22.43 0.367 126.96 ±37.76 5.264**

2.2 421名新兵应付方式与军人常模的比较

与军人常模[8]进行单样本t检验显示,各因子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解决问题、求助显著高于常模(t=42.972,8.122;P<0.05),自责、幻想、退避、合 理 化 显 著 低 于 常 模 (t=-27.736,-17.066,-11.180,-21.248;P<0.05),见表2。

表2 421名新兵的应付方式与常模的比较(±s)

表2 421名新兵的应付方式与常模的比较(±s)

t P解决问题因 子 新 兵 军人常模0.74 ±0.22 0.28 ±0.22 42.972 0.000自 责 0.34 ±0.30 0.74 ±0.30 -27.736 0.000求 助 0.55 ±0.23 0.46 ±0.26 8.122 0.000幻 想 0.42 ±0.24 0.62 ±0.28 -17.066 0.000退 避 0.46 ±0.25 0.60 ±0.27 -11.180 0.000合理化0.39 ±0.17 0.59 ±0.25 -21.248 0.000

2.3 421名新兵心理健康水平与应付方式的相关性

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与应付方式各因子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显著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421名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应付方式之间的相关(r)

2.4 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

以SCL-90总分为因变量,以应付方式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见表4。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大小依次是自责、幻想、解决问题、合理化因子,其中自责、幻想、合理化正向预测SCL-90的得分,解决问题负性预测SCL-90的得分。

表4 新兵的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新兵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好。但躯体、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显著高于地方常模,人际关系与偏执因子无显著差异,与李川云等人[9]研究结果新兵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地方常模,除人际关系与偏执因子外一致;与侯霞等人[17]研究结果不一致,笔者认为这可能与兵源地区差异或各兵种训练模式不同有关,或可能与问卷调查的时间点不一致有关,新兵来到军营后面对环境、生活模式及训练任务变化出现心身上的不良反应,这是正常的心身反应。本研究还发现,新兵躯体不适显著高于新兵常模,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显著降低,这与近年来新兵心理检测有关,筛查掉了偏执及精神病性的高危人群。本研究还发现,新兵在躯体、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总分因子显著高于军人常模,提示新兵正处于心身上的不良反应,需进行必要的放松训练,释放不良情绪。进一步说明新兵面临环境变化和角色转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像合格军人一样更好的适应部队生活和训练。

本研究还发现,新兵在解决问题、求助上显著高于军人常模,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上显著低于军人常模。与胡光涛等研究结果一致[4]。说明新兵在遇到问题时常采用成熟型应付方式,而较少选择不成熟和混合型应付方式。笔者了解到近年来部队重视新兵心理健康,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了心理骨干以协助新兵解决遇到的困难。这有利于培养新兵形成成熟的应付方式。

本研究显示,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与解决问题、求助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显著正相关,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4,11]。提示心理健康与成熟的应付方式成正相关,与不成熟和混合型应付方式成负相关。进一步回归显示,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应付方式依次是自责、幻想、解决问题、合理化,其中自责、幻想、合理化对心理健康有负性预测作用,解决问题对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这进一步说明成熟应付方式对新兵心理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足够重视新兵成熟应付方式的培养,避免自责等不成熟应付方式,这样有利于维护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新兵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好,但存在一些心身上的不良反应,有必要针对性的加强心理引导,同时重视新兵成熟型应付方式的培养。本研究采取橫断面的研究,反映新兵当时的心理状态,并且样本地区性,数量少,需进一步展开纵向研究及扩大样本量。

[1]熊波,刘俊松,俞云峰,等.军人心理应激源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1):702-704

[2]王家华,张凤刚,宋琳琳,等.中国新兵SCL-90常模的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4):228-230

[3]冯正直,杨国愉,任辉,等.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22):2079-2082

[4]胡光涛,贺英,崔建新,等.1104名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0,28(6):410-414

[5]王爱祯,唐茂芹.军校大学生应付方式及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3):169-171

[6]封丹珺,石林.应付方式的测量与评价新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3):180-182

[7]肖计划.应付与应付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4):181-183

[8]冯正直,夏本立,杨国愉,等.军人应付方式量表的常模及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0):667-670

[9]李川云,严进,许涛,等.1077名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6):584-586

[10]袁立新,曾令彬.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33-35

[11]赵云龙,赵建新.人格、应付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6):711-713

[12]李津强,刘大鹏,李萍妹,等.某部驻岛军人心理应激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371-373

[13]汪向东,王希林,马宏.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2

[14]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168

[15]金华,吴文源,张明园,等.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24(12):260-263

[16]王焕林,孙剑,宗海鹰,等.我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结果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1):38-40

[17]侯霞,张康莉,辛阔林,等.首次夏秋季入伍新兵情绪社交孤独感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7):1016-1018

猜你喜欢

应付合理化新兵
Task 6
新兵,请入列!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点亮初心,打造出版精品——出版新兵成长记
The Most Beautiful English Sentences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基层微信工作群手中应付工作、心中应付群众
合理化建议为交通企业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