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类型高校新生自我评价、人际关系和幸福感对比研究*

2015-07-07吴慧松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医科幸福感新生

张 雷 吴慧松

在多数人看来大学生是成年人了,身心发展已成熟。但很多相关研究发现其心理发育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大一新生,虽然已是成年人了。但从高中来到大学其心理成熟水平依然较低。特别是由于地区发展差异较大,有研究者就发现了城市、城镇和农村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存在差异[1]。而大学新生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也和多种因素相关,心理健康[2]、自尊和社会支持[3]都会对幸福感产生影响。

有研究者发现自尊作为个体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其发展状况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联系[4]。而个体自尊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自我评价。个体自我评价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自己,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来自于他人的评价,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将带来较为积极的自我评价。故个体的自我评价、人际关系与个体的幸福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关系在大学新生身上是否也能得到相同的体现,尚未有研究成果证实。

医学院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压力不同于其他高校。两类院校学生各自的心理特点是否存在差异,少有研究涉及。本研究将对医科院校和其他高校新生的人际关系、自我评价和幸福感这3个心理因素展开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医科院校选拔400人;其中女生200人,男生200人。在其他高校中选40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200人,男生200人。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大一新生。

1.2 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5],该表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共33 项,其中 1、3、6、7、9、11、13、15、16项为反向评分,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自我评价采用的是个人评价问卷[5],是用来评定个体的自信。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或技能的感受,是有效地应付各种环境能力的主观评价。采用4级评分,得分越高,自我评价越高。测量人际关系用的是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6],共28题,采用是非评价方式。总分0~8分,表明在相处上的困扰较少;总分在9~14分说明相处有一定的困扰;总分15~28分,表明在相处上的问题较严重;分数超过20分,表明困扰程度很严重,且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得分越高,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越严重。

测量以班级为单位,要求被试阅读指导语,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按要求填写,采用匿名的方式。

1.3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的学生、不同地区的学生和不同高校的学生其幸福感、自我评价和人际关系的比较见表1,2,3。

表1 男生和女生的自我评价、人际关系和幸福感

通过t检验发现了男女生在幸福感和人际关系上差异不显著,但在自我评价方面存在差异,女生的自我评价高于男生。

表2 城市和农村学生的自我评价、人际关系和幸福感

通过t检验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在3个心理特征上的对比结果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医科院校和其他院校学生其自我评价、人际关系和幸福感的对比结果见表3。

表3 医科院校和其他高校学生的自我评价、人际关系和幸福感

通过t检验医科院校和其他高校的新生之间在幸福感和自我评价上存在着差异,在人际关系方面两种高校之间差异不显著。

2.2 在不同高校中幸福感、自我评价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见表4,5。

表4 其他院校中3个心理特征的相关(r)

采用积差相关分析的方法对这3个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人际关系与自我评价和幸福感呈负相关,自我评价与幸福感呈正相关。但由于测量人际关系的量表计分时得分越高,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越严重,故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表现出了正相关,人际关系和幸福感也呈现出了正相关。

表5 医科院校中3个心理特征的相关(r)

采用积差相关分析的方法对这3个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人际关系与自我评价间呈负相关,人际关系与幸福感呈负相关,自我评价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同样由于人际关系测量计分的原因,故人际关系与自我评价成正相关,人际关系与幸福感成正相关。所以在两类院校中人际关系、自我评价和幸福感之间均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3 讨论

3.1 不同性别、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高校对幸福感、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的影响

人际交往能力是个体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生来到大学后其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评价将发生一定的变化。研究者发现文科生比理科生,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学生,男生比女生对于同学关系更加不适应[7]。在新生中女生总体交流恐惧要高于男生[8]。本研究发现,男生和女生在幸福感和人际关系上差别不大,只有女生的自我评价高于男生。本研究关于男女生人际关系上的研究成果不同于以往的研究,可能因为以往的研究没有将医学生涵盖其中。有研究者发现,良好的自我评价将决定良好的主观幸福感[9],但在本研究中男女生在自我评价上有差异但并没有导致幸福感出现差异,说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不仅限于自我评价。

有研究者发现,大学生的幸福感存在城乡差异,城市略低于乡村[10]。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由于农村生活环境较为淳朴和封闭,人际交流与城市相比较为简单,交往障碍较少[11]。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了农村大学生的幸福感更强烈。但是本研究中农村和城市学生在这3个心理特征上均没有表现出差异,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乡差距的日益缩小,导致了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某些心理特点上的差异日益缩小。

有研究发现,即使在同一所高校中不同专业学生的各项素质之间也存在差异[12]。在本研究中医科院校学生的幸福感更高一些,其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其他院校的学生,只有在人际关系方面两种高校的学生差异不显著。这正符合了医科院校的特点,因为在就业方面由于医科院校的专业性,学生的就业前景较好、未来的收入待遇较高和社会地位较高。这些因素均导致了医科院校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幸福感和自我评价水平。所以有研究者就建议必须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利措施完善其心理健康水平[13]。

3.2 在不同高校中幸福感、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的良好人际关系

将会使幸福感增强[14],而良好的自我评价与良好的幸福感关系密切。本研究发现,这种关系也存在于不同类型的高校中,无论是医科院校还是其他高校,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评价和幸福感之间均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1]洪艳萍,张碧云,程霞.大一新生的适应能力与主观幸福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264-267

[2]陈树,马娟,朱金富.高职新生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1580-1581

[3]张国华,王春莲,李月华.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065-1068

[4]张艳霞.大学生自尊的特点及培养[J].交通高教研究,2004(1):41-42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3-86,326-328

[6]宋专茂.心理健康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99-201

[7]赵福才,杨昭宁.532名高校新生的生活和人际关系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53-154

[8]王洪礼,胡寒春,潘运.大学新生交流恐惧与自我概念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6,29(6):1464-1465

[9]李昌林,孙庆民.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93):49-51

[10]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61-63

[11]陈学彬.心理控制源,自尊,人格及应对方式与医学新生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

[12]鲁娟,周琳.军医大学不同专业学员综合素质评估结果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920-1921

[13]熊燕,彭萍,胡秋.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612-645

[14]甘雄,李承宗.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4):54-56

猜你喜欢

医科幸福感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医者难自医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