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飞”得更远
2015-07-06姚燚
姚燚
多年前,还在读英语文学专业的时候,我偶然读到了安·比蒂的几篇短篇小说。那时论文题目难产中,一切都飘着。《科罗拉多》里辍学的艺术家跟随着女朋友无谓地奔走全国,希望找到未来,最终却想不起来自己身处何处,感触颇深。2010年,《〈纽约客〉故事集》在美国出版,该书收入了比蒂从1974年到2006年在《纽约客》发表的所有短篇小说,对这位当年的文学潮流引领者做了全面的总结和回顾,入选了包括《纽约时报书评》、“亚马逊年度好书榜”在内的多家媒体的好书单,再次掀起了比蒂的阅读热潮,这让作为文学编辑的我十分激动。
《读客》的张立宪老师曾经说过,策划一本书之前,要先问两个问题:为什么是它?为什么是我?引进《〈纽约客〉故事集》之前,我也屡次问自己,为什么要由我们来引进这本书。安·比蒂曾是《纽约客》相当红的作家,代表了美国文学三十年的主流风格,但那毕竟是过去时。如今,《纽约客》的作家在族裔和写作题材上都更加丰富多元。二十世纪国内其他出版社曾经出版过比蒂的短篇小说集,反响平平。比蒂还能吸引文学读者的注意吗?通读了样书后,我很快打消了疑虑。安·比蒂是捕捉情绪和传递气氛的高手,她所关注的那些内心困顿和人情往来是普适主题,她的人物是剧烈变化中的城市人,面对着时代提供的各种可能性,惶惶然无力背负任何责任,想要逃避。三十多年来,比蒂始终围绕着代表社会的中坚力量,写“打扮入时,无处可去”的城市人的故事,写城市生活中挥之不去的疏离和不定。在《一辆老式雷鸟》中,尼克和凯伦在分合聚散上躊躇不决,既不放弃也不珍惜;郁闷的尼克承受着周围各种人的粗鲁和无理,却总是在爆发的那一刻泄了气。在《周末》里,主妇为了房子而阴郁地“无视”丈夫的出轨。在《玛丽的家》中,男女主人公因为莫名的心理依赖维系着可怕的家庭关系。在情况如此相似的当下中国,时常困惑的都市年轻人需要安慰。阅读安·比蒂的作品,应该能让一大批读者有所共鸣,得到安慰。外国文学一向是译林出版社的强势品牌,在出版经典文学大家的领域,我们有着丰富的编辑营销、译者、评论者、媒体的资源和经验,安·比蒂是符合我们的出版思路和出版优势的。此外,比蒂一贯被视为卡佛之后的又一位极简主义大师。卡佛的系列作品之前由译林推出,获得了热烈的关注与好评,这也为我们积累了一批稳定的短篇小说读者,对于译介安·比蒂的作品,我们可以做到心中有底。
签下《〈纽约客〉故事集》版权之后,我立刻开始考虑选择译者。我希望请一位语言感觉好,能敏锐把握比蒂的译者。小二老师推荐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周玮老师。周老师是卡佛的粉丝,极简主义文学的爱好者,处理极简派的语言得心应手,她当时正在美国访学,查找资料很方便。试译之后,我感到她不仅能准确地翻译,更能从用词、断句等语言节奏上精准地传达原作的气息。她是比蒂理想的译者。
《〈纽约客〉故事集》原版为五百多页的精装本,引进出版后是否保留原书形态,需要仔细考虑。安·比蒂对国内读者而言还是相对陌生的作家,不适合一下子推出纪念感很强的版本。短篇小说集也以厚薄适中,便于翻阅为宜。为了配合读者试探性购买的心理,我们和译者、权利方商量后决定,以三册形式出版,基本按照三个十年的阶段,尽量将原版中收入同本短篇小说集的作品归在一处,不打乱原书的编排顺序,并以该阶段的一部代表作品为题来命名:《一辆老式雷鸟》《你会找到我的地方》《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分成三册的书在装帧和定价上都更加灵活,整合成套后也不乏冲击力。
对安·比蒂的宣传从翻译之时就开始了。周玮老师一边翻译,一边在微博(@黄腹琉璃)中记下点滴心得,我和其他编辑也在转发微博,与粉丝进行积极的互动,努力搜寻图片、评论等一切与作者有关的资料。翻译完成后,我觉得有必要在出书之前先做热身。我和其他几位编辑将资料整理加工,制成《印象安·比蒂》宣传册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出书前两个月寄发给媒体、书评人和资深读者。这不仅体现出我们对书的重视,也让大家期待成书的出版。有一点感触很深,我觉得文本始终是灵感最直接、最广阔的来源,不花精力研读作品的编辑,是无法深度挖掘内容、分享兴奋点的。在比蒂的小说中,围绕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大量的社区、学校、品牌、音乐、画作,我们都一一查对,适当做了注释。在此过程中,我不仅长了知识,也更精确地摸准了作品的气质和氛围。宣传册和后来网络宣传资料中的许多图片,都出自比蒂女士钟爱的画家,如爱德华·霍珀和理查德·埃斯蒂斯之手。
好书自然要有好的设计相配。《〈纽约客〉故事集》的设计师是纸皮儿工作室的金泉。在与她的反复商量、磨合中,我们确定了精装带护封的装帧形式。封面以浅灰为基调,选用了俄罗斯裔美国画家格罗的水彩画。安·比蒂的小说是写大城市,写疏离和距离。格罗的水彩作品偏冷的色调,都市繁乱景象之中的寂寥,以及水彩画特有的诗意都特别符合比蒂小说的气质。
《〈纽约客〉故事集》出版后,关注度几乎超出预期。《〈纽约客〉故事集》的丛书名让比蒂的经典形象鲜明起来,读者了解到,她是一流的短篇小说作家,代表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的主流文学趣味和方向。书评人、作家在微博、微信上的解读和推荐被迅速关注、转发,推动了第一批的购买。小二老师说:“有的小说给读者讲故事、道理,有的小说带给读者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安·比蒂的小说属于后者。”作家荞麦在微博中写道:“安·比蒂跟卡佛一样极简、省略,但比卡佛更多样、更放松有趣,卡佛的书里好像只有一类人,而她的小说里有很多很多怪人!对了,村上春树被困无人岛时,就一直在读安·比蒂。”译林出版社和译林—外国文学的官方微博对推荐做了及时转发和分享,译林出版社的微信分三期分别对《一辆老式雷鸟》《你会找到我的地方》和《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做了专题和选载。《新京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晶报》《文艺报》和凤凰网、百道网等媒体刊出了书评、访谈。书评人和译者的深度解读成为推动第二轮分享的利器,掀起新一轮关于安·比蒂的讨论。学者严蓓雯说:“(比蒂)冷静却极其敏感的新现实主义风格引领了七八十年代《纽约客》的创作潮流,这种工于细节的文笔用克制而冷淡的方式来表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进退与维系,这种让人窒息的‘如实是一种读者与批评界前所未见的风范,也让这个时代惶躁不安的人们在理解自我困境的时候多了一层对自身的探究。此次译林出版社将安·比蒂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这三十年间在《纽约客》上发表的四十八篇作品结集出版,她所树立的独特文学风范和她对时代的凝练得以归档,可以说是修补了国内美国文学在这一时期的资料断层,意义巨大。”出版社、部门和编辑在各自的微博、微信上对推荐、上榜的消息及时进行宣传,编辑们也特别注意收集优质的书评和访谈,哪怕是只言片语,都有可能成为一条精彩的微博或微信,吸引新的读者。好故事需要分享,好作家需要解读。媒体和书评人的积极性大大带动了读者的好奇心。《〈纽约客〉故事集》面市后,在亚马逊等网络书店的表现良好而稳定,一个月即获加印。编辑和销售人员一起盯紧缺货情况,及时补货。
2014年年末,我们在上海思南公馆举办了“安·比蒂:城市人的孤独与爱——《〈纽约客〉故事集》读书沙龙”,从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文学走向、《纽约客》的择稿标准和极简主义对社会的反思与作用等角度,深度解析了比蒂与她的作品,希望借此让《〈纽约客〉故事集》“飞”得更远更久。
(作者单位: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