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互联网+X”喧嚣年
2015-07-06刘声峰
刘声峰
当历史的时光机强行进入2014年,互联网这个“怪物”以史无前例的魔力几近疯狂地解构、融合甚至颠覆着传统行业,于是,“互联网+X”这一句型成了香饽饽,社会舆论及产业实践井喷式升温,裹挟着制度变革的声音掀起了互联网热潮,于是“互联网思维”就成为商业新思维,似乎有取代“忽悠”成为热词之势。但互联网思维究竟是什么?见仁见智,或许再过时日,“互联网伪思维”又会喧嚣而起。
面对互联网浪潮,出版业也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2014年,尽管互联网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在意料之中,但步履蹒跚,特别是关于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之间究竟是此消彼长还是互相依存的认识差异终究还模糊不清。但是传统出版作为内容产业,各大出版机构也在紧跟或顺应互联网潮流,精耕细作,适时推出了“互联网XX”系列产品。尽管泥沙俱下,但已势不可挡。
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员,我有幸置身于互联网浪潮,虽无法跨越浪潮之巅,但诚惶诚恐间,有意无意间依托产业、专业优勢对互联网与各产业的融合与解构进行了适当探索。2014年,我秉持“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这一《新经济 新规则》下,心怀“史无前例的互联网忧虑”,在《互联网黑洞》里,以《互联网金融》系列产品为突破口,凭借《创新之力》与《机器赛跑》,使诸多产品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方面均取得较好业绩,特别是读者口碑均可圈可点。此外,尝试新玩法,我对图书众筹模式也进行了有效探索,效果喜忧参半。
回顾2014,乏善可陈。2015年,出版业在看似平淡但却波诡云谲的互联网浪潮中,唯有坚持文化品位,不浮夸、不唯利是图,审时度势、抛弃浮躁、对行业保持敬畏之心;出版从业者唯有把作者、读者、时间当作朋友,理性而谦卑,时刻关注产业及行业变化,以时不我待之互联网精神,为产业、行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及服务支撑,与此同时,应保持创新精神,进行内容、形式及市场等全方位的创新,才有机会在日益狭窄的市场里拼出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通道。
2014年还未来得及回忆,跨年夜上海滩那三十多条年轻的生命告诫这个时代还不太平,我们应以平常心敬畏生命,尊重内心而又不辜负这个人人自危的年代,不欺己、不骗人,适当让周边的人感觉温暖和简单的快乐。
古语云只有洒汗播种方能欢呼收割。2015年,未来是否可期,完全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态度。
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