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预防与惩治网络犯罪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5-07-06轩永辰

2015年40期
关键词:隐蔽性网络犯罪顶层设计

轩永辰

摘要: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应用打破了人类社会联系的时空限制,同时也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巨大改变。当前,国内利用网络进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益成为新的犯罪形态,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加强新形势下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网络犯罪的特点,进而归纳了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的对策措施,本文对推动计算机网络建设,保障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网络犯罪;预防和惩治;隐蔽性;顶层设计

引言

当今社会已全面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实现了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共享,为社会活动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平台,促进了经济社会及科学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清醒地看到,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也日趋凸显。网络空间已成为各国国家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国内外政治斗争的博弈点、国家政治安全的新焦点。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超越时空性以及巨大的信息传递性,客观上已成为各种新型犯罪滋生的温床。计算机信息网络为犯罪提供了一个全新平台,滋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犯罪类型—网络犯罪。

近年来,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尽管网络犯罪似乎没有传统暴力犯罪的血腥,但其造成的危害绝不亚于传统的暴力犯罪,很多案件不仅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稳定,而且给经济建设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研究解决网络犯罪问题,是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的重大课题。

网络犯罪问题极为复杂,存在着不同犯罪主体、不同犯罪原因、不同犯罪条件、不同犯罪动机、不同犯罪行为、不同犯罪后果等,犯罪类型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准确把握网络犯罪的特点,科学揭示网絡犯罪的规律和特点,进而制定有效防范对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形势下网络犯罪的特点分析

网络犯罪具有蔓延快、隐蔽深、辐射强等特点,分析网络犯罪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网络犯罪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1 隐蔽性

网络犯罪的隐蔽性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较之于传统犯罪,网路犯罪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时空虚拟化与随机性导致其不易被发现和侦破;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犯罪属于高科技犯罪,对网络犯罪的监测和预防能力欠缺,导致了此类案件很难被发现和侦破。

1.2 复杂性

网络犯罪形式多样,无论是针对网络的黑客攻击、非法侵入,还是借助网络实施的赌博、盗窃、诈骗,都具有高科技性和隐蔽性,有的不仅危害国家安全,甚至具有国际危害性,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网络犯罪的“蝴蝶效应”日益明显。网络犯罪的复杂性对政法机关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立案、侦查到公诉、审判,不仅需要专业的网络专门人才,还需要既懂网络,又了解法律的复合型人才。

1.3逐利性

从近些年网络犯罪的发案规律看,逐利性成为其又一个显著的特征。传统犯罪多以暴力犯罪为主,而新型的网络犯罪,直指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以近年来侦破的网络信息犯罪为例,80%以上均为取得物质利益回报,13%是为了精神上的满足,这些案例彰显着网络犯罪追逐物质利益的特点。

1.4突发性

据统计,上互联网的计算机中,98%的计算机受到过黑客的攻击,50%的计算机被黑客成功入侵,被入侵的计算机中有20%尚未发现自己被入侵。一直以来,网络犯罪采取黑客入侵、信号侦测、设置“后门”、预先植入“木马程序”等手段,对计算机进行远程攻击,窃取大量资料,等到发现,已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又因为网络的互联性,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启动犯罪活动,其突发性很难预防。

2.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的基本原则

新形势对做好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从理论上看,必须把握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的内在要求,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坚持党的领导与专门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做好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网络安全工作的核心问题,是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的第一原则。网络安全工作要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网络安全工作中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让党的领导覆盖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工作的全过程。同时又要坚持专门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做到有的放矢。

2.2坚持预防为主与依法惩治相结合的原则

做好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与依法惩治相结合的原则,要用建设性的思路、举措和方法推进网络安全工作,使预防和惩治、教育与监督有机结合,在坚决依法打击网络犯罪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做到预防和惩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成有利于国家安全工作的观念和保证。

2.3坚持群防群治与重点把控相结合的原则

做好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工作,要坚持群防群治与重点把控相结合的原则,把预防与惩治网络犯罪的阶段性任务与战略目标结合起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不漏一点死角,做到群防群治,同时紧紧把握网络安全犯罪多发的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区分不同情况,提高有效途径,做到重点把控。

3.新形势下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的对策措施

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需要针对网络犯罪的特点规律,不断增强阵地意识,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依法加强网络管理,确保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的实效性。

3.1提高各级对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的认识

网络犯罪对国家安全的挑战前所未有。近些年,来自网络犯罪的压力越来越大,任务逐步加重,要求和标准也更加严格。加强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工作,是形势所迫、使命所系、职责所在。网络发展日新月异,必须用发展的理念、思路和办法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努力使工作方式、制度机制与网络发展同频共振、整体脉动。网络犯罪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当前,应切实提高各级部门对网络犯罪方面的认识,把网络犯罪预防和惩治摆上更加重要位置,抓得更加积极主动、富有成效。

3.2抓好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的顶层设计

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必须抓好顶层设计,其中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指导原则尤为重要。针对网络犯罪的隐蔽性、复杂性、逐利性和突发性特征,必须认真分析当前网络犯罪态势,重点查找薄弱环节,更新思想观念,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固强补弱的方法措施。惩治网络犯罪必须坚持严厉打击、依法惩处的原则,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惩治能力,坚持依法严厉打击。同时,在社会日益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对待网络犯罪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严密防范的方针。强化防范意识,充分了解网络犯罪的危害和后果,自觉养成安全、理性、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

3.3建立健全预防网络犯罪的相关制度

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必须努力构建相关的制度机制。应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着眼解决网络犯罪存在的矛盾问题,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以形成更加科学合理、高效顺畅的工作运行机制。及时开展网络犯罪安全隐患排查、搞好风险预测评估,根据“海恩法则”,每起飞行事故的背后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多个事故隐患。同样,每起重大网络犯罪案件的发生,也都是事前有征兆、发展有过程、形成有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应抓好网络安全形势分析和网络安全隐患排查制度落实,善于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搞好预想预测和分析研判,对可能发生的网络犯罪案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切实把隐患找出来,把风险评估足,把对策制定实,努力提高防范胜数。防范网络犯罪工作涉及范围广、牵扯部门多,必须把各方力量和资源统筹利用好,形成相互协作的工作格局和共同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的方法。

3.4增强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的科技水平

加强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惩治,离不开一支高科技的人才队伍。增强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的科技水平,首要的任务是锻造一支具有高科技水平的人才队伍,他们经常与网上各种错误思想打交道,经受的诱惑和考验多,必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确保在网络这个“万花筒”中不困惑迷茫,在网络这个“大染缸”中不失掉本色。潜心钻研网络基础知识,学习掌握新技术新应用,努力做技术精湛的行家里手,紧跟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提高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遇到突发情况能随机应变,拿出应对之策。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效能。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必须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来培养,紧跟网络技术发展趋向,着力突破技术“瓶颈”,向科技要创新力。

4.结论

准确把握网络犯罪的特点,是科学认识网络犯罪的原因和条件,深刻揭示网络犯罪的规律和特点,进而制定有效防范和惩治对策的前提条件。网络犯罪问题极为复杂,在犯罪主体、犯罪原因、犯罪条件、犯罪动机、犯罪行为、犯罪后果等方面与传统犯罪有着诸多不同,犯罪类型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深入开展对网络犯罪问题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归纳总结了网络犯罪的特点,并在全面分析新形势下网络犯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的基本原则,并制定了相应对策,对推动计算机网络建设,保障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

参考文献:

[1]宋浩波主编:《犯罪学新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李文燕主编:《计算机犯罪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3]康树华主编:《犯罪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于志刚:《计算机犯罪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

[5]张远煌:《犯罪学原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许秀中:《网络与网络犯罪》,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7]蒋平:《计算机犯罪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8]王云斌:《网络犯罪》,經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9]杨立平:《计算机犯罪与防范》,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10]杨正鸣主编:《网络犯罪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刘江彬:《计算机法律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2]刘广三:《计算机犯罪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李双其主编:《网络犯罪防控对策》,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

[14]康树华:《犯罪学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5]于志刚:《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

[16]于志刚:《计算机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7]皮勇:《网络犯罪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童星:《网络与社会交往》,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9]文军等:《网络阴影:问题与对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0]孙伟平:《猫与耗子的新游戏:网络犯罪及其治理》,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21]李玉华、卢黎歌等:《网络世界与精神家园:网络心理现象透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2]梅传强:《犯罪心理机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23]梅传强主编:《犯罪心理学》,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4](美)特拉维斯:《年犯罪原因探讨》,吴宗宪等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版。

猜你喜欢

隐蔽性网络犯罪顶层设计
隐蔽性证据规则研究
侦查阶段隐蔽性证据的识别获取及应用价值
新媒体自身特性与处理机制研究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