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科学探究

2015-07-06周敏

新课程·小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活性引导性操作性

周敏

摘 要:《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科学探究提出了三个目标: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对这三个目标的实施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活动的多样性,尤其强调了幼儿的科学探究一个依托区域活动中的自由探究和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渗透。

关键词:生活性;操作性;探究性;引导性

如何在大班正确地投放区角活动材料非常重要,有利于每一个孩子探索欲和求知欲的发展。

一、材料的投放具有生活性和操作性

活动区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幼儿学习、游戏的物质基础。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就可以引发相应的活动,关系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幼儿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并不是投放的材料越多越好,而是要选择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中随时渗透科学教育,是幼儿科学学习与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活动区的材料应取之于幼儿的生活中。如,春天到了,春意盎然,正是各种种子发芽的季节,因此,我们就在植物角去投放各种种子,让幼儿观察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捡回来的树叶,在美工区:把各种叶子粘贴制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科学区:把树叶塑封成标本,供幼儿认识各种树叶,并尝试做书签。可以在音乐区作为一种乐器;在语言区: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人百听不厌;表演区:把树叶做成裙子,编成花环,串成项链和耳钉……就这样把幼儿的兴趣带到了教室,带进了幼儿的生活学习之中。

二、材料的投放具有引导性和探究性

所谓材料的引导性是指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做出“成品”。材料的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因为只有探究性的材料才有利于引发幼儿、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

(一)材料投放的引导性

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使材料具有引导性的关键是找到材料与活动预期结果间的关联。如,大班主题活动《七彩世界》中的“人造彩虹”,通过事先对幼儿的能力了解,了解哪些练习能帮助幼儿获得知识,然后选取不同质地、不同结构、不同特性、不同形状的材料等控制点的不同设置方法;最后才能确定让幼儿完成什么样的作品。因此,只有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才适时地介入并通过简单的行为进行暗示或言语提醒,并最终得以完成活动而达到的。

(二)材料投放的探究性

探究是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的过程;是一个使幼儿思维活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激发幼儿灵感,发挥幼儿思维活跃的过程。如,在设计大班科学活动《磁铁》时,为幼儿研究磁铁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回形针、铁钉、易拉罐(能吸和不能吸取两种)、羽毛、杯子(能吸和不能吸两种)、毛线、玻璃球、小钢珠等等。让幼儿比较哪些可以吸,哪些不能吸,讨论为什么同样的两种东西有的可以为什么有的就不可以。通过比较研究以后,在区角逐步增放材料,科学区角提供了铁夹娃娃跳舞,幼儿可以先在泥工板上试验,如果觉得不过瘾还可以到桌子、黑板上试验;投放各种质地不同的板,如塑料板、木板、纸板、泡沫板等等。幼儿的探索更自由,而不是做做样子。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下,通过操作,感知磁铁能隔着不同材料吸住铁质品的特性,即磁铁的穿透性;自发地思考,发挥想象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科学角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生活。

活动的探究性和引导性是紧密相连的,活动区的材料只有引导下和探究性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幼儿获得主动有价值的发展。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游戏的舞台,在区域活动中游戏的材料随着主题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新,让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成为幼儿真正参与,并自主学习的形式。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在快乐中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让幼儿在和环境以及同伴间的互动中促进发展。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生活性引导性操作性
引导性反馈在情景模拟教学中的研究进展
引导性反馈在护理模拟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论社会保障绩效治理的操作性路径
护理教育中引导性反馈方法的研究进展
杜威“反省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操作性另解
基于交往空间的江南传统民居“生活性”保护浅析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少年拓展基地操作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