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区域产业的高职专业群建设
2015-07-06包忠明袁淑清
包忠明,袁淑清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a.纺织经济研究所;b.经贸系,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专业群建设是指高职院校为提升其自身专业建设的水平,最终服务地方经济,以院校优势专业为核心,将一些拥有共同基础的专业组合成群,通过组群实现这些专业之间的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1]。随着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专业群的优势逐渐显现。专业群建设首先需要解决构建基础的问题,多数研究者认可“三个围绕”构建专业群的观点,即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围绕职业岗位群构建专业群,围绕学科基础构建专业群[2]。“三个围绕”对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构建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最初设想来看,高职专业群建设的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所以高职专业群建设必须拥有其服务面向或称“服务域”。所以,高职专业群的服务面向是专业群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全面开展专业群建设工作的基本方针。服务于区域产业的高职专业群建设就是以区域特色产业为服务面向而构建专业群,并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组织开展专业群建设的各项活动。作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专业群,我校(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纺织贸易专业群的服务面向是苏南地区的纺织贸易特色产业。
一、服务于区域产业的高职专业群特征
高职专业群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3]:一是共同的产业基础,以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对接;二是共同的职业岗位基础,以实现技能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三是共同的实训基地,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四是共同的师资团队,以实现专任师资与企业技师的对接;五是拥有核心专业,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服务于区域产业的高职专业群除具备专业群的基本特征外,更要具备区域服务性、产业服务性和职业岗位服务性的特征,这是服务于区域产业高职专业群的本质特征。
1.区域服务性
区域服务性是高职专业群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我国高职院校大都为一定区域的人才需求服务,所服务的区域或者是经济区域,或者是行政区域。我校纺织贸易专业群主要服务于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具有鲜明的区域服务性特征。苏南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包括江苏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苏南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肩负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任,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4]。2013年,国务院批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这为苏南加快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苏南迎来了新一轮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机遇期。
2.产业服务性
产业服务性是高职专业群服务于产业人才需求的特征。纺织贸易是苏南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在以“苏南模式”为特征的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纺织贸易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纺织贸易产业目前处于全面转型升级阶段,但其对区域经济发展仍然发挥着支撑作用,特别是数量众多的小微纺织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的功效仍将持续。《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实施和纺织贸易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大量既懂纺织服装设计和生产技术又懂贸易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3.职业岗位服务性
职业岗位服务性是高职专业群服务于职业岗位的特征。高职专业群按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进行建设,对接所服务产业的职业岗位群,这是服务于区域产业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必然选择。纺织贸易专业群以融合纺织服装设计和生产与贸易技能、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纺织贸易专业群根据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岗位群可以划分出两大类职业岗位和五个职业岗位方向,两大类职业岗位为纺织服装设计和生产、纺织服装贸易;五个职业岗位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纺织品设计和生产、服装设计和生产、纺织品检验、报关与国际货运。
二、服务于区域产业的高职专业群构建思路
高职专业群的构建需要全面分析其属性特征,坚持产业基础或技术技能基础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充分考虑学校现有专业特色和优势,围绕核心专业和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群。服务于区域产业的高职专业群需要重点考虑专业群的区域服务性、产业服务性和职业岗位服务性,并以此为前提和基础来构建专业群。
我校纺织服装贸易专业群构建的基本思路是:面向苏南现代纺织贸易产业,依托学校纺织服装专业的办学特色与优势,以国际经济与贸易、纺织品设计为核心专业,根据纺织设计、生产与贸易工作的技术技能要求,充分融合服装设计、报关与国际货运及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等相关专业而构建培养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专业群,如图1所示。
图1 纺织贸易专业群构建示意图
1.面向苏南纺织贸易产业的人才需求构建专业群
苏南纺织贸易产业是在原有乡镇企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形成了以乡镇聚集为特征的产业格局,出现了许多闻名全国的纺织贸易重镇,如武进湖塘镇、江阴顾山镇、常熟碧溪镇等,每个纺织贸易重镇都有上百家甚至几百家纺织企业。为了应对欧债危机的影响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苏南纺织贸易产业采取了一系列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积极策略,包括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品牌和名牌策略、科工贸一体化发展战略等。这些产业发展策略的实施,对纺织贸易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除了继续要求培养纺织服装生产人才外,更要求培养纺织服装设计、营销和贸易人才,以及同时具备纺织与贸易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2.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构建专业群
我校是依托纺织服装产业而创办的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纺织服装贸易类专业一直是学校发展的重点。我校自2001年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来,为苏南及长三角地区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纺织服装贸易类专业占总数的40%左右。因此,学校将纺织服装类与经济贸易类主要专业进行充分融合,构建纺织贸易专业群,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发挥了学校的专业优势。
3.发挥现有专业优势构建专业群
在纺织贸易专业群中,国际经济与贸易、报关与国际货运、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是以纺织服装行业为背景的经济贸易类专业,均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在师资水平、就业满意度等方面处于学校各专业的前列。纺织品设计、服装设计专业是面向纺织服装生产行业的纺织服装类专业,其中服装设计是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和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纺织品设计是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纺织服装类专业有纺织品设计、服装设计两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还有两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完善的校企合作实训体系和教学资源。因此,我校纺织贸易专业群具备明显的专业优势和坚实的专业建设基础。
三、服务于区域产业的高职专业群建设路径
图2 纺织贸易专业群建设技术路径示意图
高职专业群建设路径是指专业群建设的路线和方式方法。服务于区域产业的高职专业群建设路径应突出体现专业群的服务面向,通过建立健全专业群人才培养机制、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实施对接职业岗位的技能课程教学,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群建设的技术路径
服务于区域产业的高职专业群建设技术路径的起点是专业群服务面向。根据服务面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职业岗位调研,依据职业岗位开发建设职业技能课程平台与实训体系以及专业群其他教学资源。
我校纺织贸易专业群建设经历了四个过程(如图2所示):一是通过调研分析苏南地区纺织贸易产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特点,确立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即培养纺织与贸易融合、技能与素质并重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围绕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梳理纺织贸易职业岗位群有纺织服装设计和生产岗位群与纺织服装贸易岗位群,并对这两类岗位群进行细化处理,如纺织服装设计和生产岗位群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纺织品设计、纺织品生产、服装设计、服装加工等岗位。三是依据岗位群构建专业群课程平台和实训体系,即通过分析各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开发职业技能课程群,并按照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平台和实训体系。四是根据专业群建设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企业技术技能应用为核心,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引入企业资源,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信息化专业群教学资源。
2.专业群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的路径
服务于区域产业的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机制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纺织贸易专业群的人才培养以苏南纺织贸易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探索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有效路径。
(1)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无缝对接。
(2)建立毕业生“双证书”制度,实行纺织服装类专业与经济贸易类专业职业技能证书互选制度,使毕业生能够同时具备纺织服装设计和生产与贸易的从业资格。
(3)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群职业技能课程和其他教学资源,引入企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和工作过程,实现技能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4)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模式,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专业群管理机制建设的路径
管理机制建设不仅是高职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服务于区域产业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的重要保障。专业群管理机制建设就是围绕专业群建设目标建立健全专业群管理的组织机制、指导和监控机制。一方面,按照服务于区域产业的高职专业群的本质特征,探索服务于区域产业的高职专业群建设规律,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专业群建设团队三级管理机制,理清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职能、学校的顶层设计与协调管理职能、专业群建设团队的具体实施职责;另一方面,发挥专业群建设各方主体的积极作用,探索建立由行业企业代表、相关专业负责人、学生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专业群建设组织管理机构,健全专业群建设的指导与监控机制。
4.专业群运行机制建设的路径
专业群建设的运行机制主要是专业群建设的实施方式和具体运作方法。如图3所示[5],服务于区域产业的高职纺织贸易专业群运行机制的建设路径表现为:
图3 专业群建设运行机制示意图
面向就业和招生市场实施专业群建设,成立由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学生(毕业生)代表、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等相关利益主体参与的开放式纺织贸易专业群建设组织机构(如专业群建设委员会),建立健全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责任制,使专业群建设形成课程建设对专业负责、专业建设对专业群负责的运行机制。专业群建设组织机构负责讨论制订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审议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协调专业群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对提高专业资源利用效率提出建议,为专业群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等。专业负责人负责制订专业群各专业的建设计划,具体实施专业群建设规划,落实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训体系建设等。课程负责人负责专业群核心课程的开发建设,以及课程教学、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并具体负责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全部教学活动。
[1]刘霞.基于产业链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6-40.
[2]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
[3]刘芳,何玉宏.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路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8-30.
[4]包忠明.高职专业群平台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以现代纺织贸易专业群为例[J].职教论坛,2014(21):58-61.
[5]包忠明,袁淑清.高职纺织服装贸易专业群建设模式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6):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