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语言文字基本功
2015-07-05蒋学红
蒋学红
语言文字既是反映客观事物、负载文化的工具,也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熏陶,让语言文字与道德情感有机结合,以达到语言文字与道德情感的和谐统一。
一、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言文字基本功
语文教学所要完在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它首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学的效果如何,一般都直接体现在学生语言文学的运用能力上。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必须加强语言教学,“重视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语言教学为主线,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是我们研究和追求的首要目标。
由于教学中轻视语言因素,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面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培养,致使一部分学生缺乏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就算高三毕业了,语文能力仍然很差。叙述事理,心中有数,却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就算勉强凑上了,要么词不达意,要么病句连篇、错字比比;考试时,对选择题跟着感觉走,尚可应付,而遇到简述题、语言表达题,则或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或信笔涂抹、不知所云。
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突出能力,以语言为考查重点。 语文“高考指挥捧”突出能力、强调语言的导向,无疑是非常符合语文学科的实际需要,又符合“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语言能力要求的。但是,从高考阅卷反馈的语文信息来看,又不能不令我们发出感叹:我们的学生语言能力题得分特低!年复一年,屡战屡败,这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了!
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不能不加强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二、在写作教学中强化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
写作练习是学生进行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规范作文训练,在写作教学中加强语言教学,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根据多年作文教学的经验,以及接触到的大量中学生作文情况来看,中学生作文思想内容方面的毛病,一般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量存在的都是用词不当、句子不通、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或者是语言连贯不得体、不够生动等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而这些不同层次的语言问题,又直接影响了思想内容的表达,影响了作文的成绩。因此,作文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语言表达基本功训练。无论是作文指导,还是批改讲评,都要重视语言因素。
对此,我认为可以着重抓下面两点:一是规范要求。每一次作文在对文体、内容、写作等提出要求的同时,对语言表达、书写规范等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批阅作文时,要像高考阅卷那样,对语言、卷面作严格的要求,把语言表达、书写方面的好、差、典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二是反复修改。我们从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作文中有许多语言方面的毛病,是由于不重视修改造成的。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作文水平,培养他们的改文意识和改文习惯十分重要。学生作文修改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我认为关键是指导其自改、会改,要让学生认识到修改对于锤炼思想、磨练语言、提高文章质量的作用,还要教给方法。教师除进行修改示范外,还可介绍名家的改笔佳例、同班学生中的修改佳例,或者选择典型作文印发给学生,组织集体讨论、修改,通过多种方式,启发、教育学生学会改文、重视改文,并在写文、改文中强化语言意识,努力写好每一次作文,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其间存在着教师与文本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又围绕文本展开对话等,在这整个对话体系中学生是对话的中心。在阅读教学中对话理念的实施是肯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学生在阅读中和文本平等对话,凭借自己积淀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及相关的背景材料从容交流、会心交融,从文本中发现“自我”,发现意义。比如,学生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结合阅读个体对“秋”的理解体会,对中国特有的“秋”文化内涵的理解,从作家舒缓的描述中,体味到那种“清”“静”“凉”的气氛,感悟到自己情随文动,触摸到作者那种孤寂、獨特、淡泊的心态,对故都特有的情结。这样学生走近了作家,走进了作品叙述描写的“境界”中,从而实现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进行自主性创造等多种形式的交流阅读感受和体验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可尝试对名著进行研究和再创作。同时教师可指定一些有益的报刊杂志供给学生课后阅读。在确定这些阅读书目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质和兴趣爱好等,如反映中学生生活的精品小说《花季·雨季》,充满着神奇幻想的好作品《哈利·波特》,这些作品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加强朗读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主动感知。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通过朗读可以唤醒学生的情感,理解文章的意蕴。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结果。例如,讲授《最后一次讲演》中,教师如作单一的讲解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色,学生很难理解;而教师让学生反复地朗读,经过指导,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的情感,似乎看到他悲愤的表情,有力的手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语言文字是最为重要的传达和获取信息的工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传媒细胞。所以,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加大学生的速读、阅读力度;加强学生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与习作水。只有这样,才能学好语文,才是学习语文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