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是否有必要提前入学
2015-07-05王影
王影
每年的9月份是适龄儿童入学的时期,一批批低龄儿童过早的背上了承重的书包。对于低龄儿童入学问题一直是一个幼升小的孩子家长以及学校老师思考、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家长与教师的观点
(一)家长的观点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能提前入学,早点工作;有的家长则认为“笨鸟先飞”,孩子虽小,早读一、二年,打打基础,如果中间那一阶段没有学好,还有时间进行补救,可以留级重读;有的家长特别是九月以后出生的孩子家长认为同龄的孩子都上学了,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
(二)教师观点
作为一名有着两年教龄的一年级教师,在两年的观察研究后发现,过早入学的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学生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不适应症状。
第一,很难或者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幼升小的心态转变。
在升入一年级之后,学业产生压力,提前入学儿童心态的调整如果无法正常完成或这花费很多时间就会影响学生的其他方面,如与同学无法相处,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学生学习习惯不能养成。这样久而久之则会导致孩子事事处于落后状态,将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形成自卑心里。
第二,很难达到对知识的准确理解。
1.受到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的制约
孩子的年龄严格说分为心理和生理年龄,二者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我国小学的入学年龄主要遵循的是儿童的发展水平。对于儿童来说,当受到的教育适应其心里年龄和生理年龄,就会达到对知识的最大接受和理解,而对于提前入学的儿童,由于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无法对自己收到的知识进行准备完整的理解。
2.受到生活阅历的制约
知识来源于生活,对于知识的理解则受到生活阅历的影响。如果生活阅历不够,则无法体会或者理解知识。提早入学儿童的生活阅历受到其年龄的限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如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对于常识性知识的了解,对于人类社会的认识,这些都制约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3.无法适应或融入班级生活
提前入学儿童的身高往往是班级中最低的,性格骄傲,无法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很难加入到同班学生的交际圈,再加上成绩不是很好,以至于他们很难适应或融入班级之中。
4.会对孩子的生理发育,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读书虽是脑力劳动,但也需要耗损精力。小学阶段的课业负担是按照学龄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设置的,提早入学学生要接受其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事情,这无异于是“小牛拉大车”,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和生理负担,有些学生表现为不喜欢学习,对学习提不起精神,或者上课有发困等现象出现。这些孩子其中也有聪明的或者在学前教育中已经提前学习过一年级的知识,刚开始或许还能适应,但往往越往后随着课程内容的加深,其优势将会丧失殆尽,甚至还难以赶上趟,不得不疲于应对,身心处于疲惫状态。
二、提前入学应考虑的因素
有些学生家长认为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不应该提前入学那到底什么养的学生有必要提前入学,家长在思考这个问题是应该从哪几方面考虑比较合适。儿童心理专家认为,孩子并非入学越早越好,还要看孩子的年龄和“入学成熟水平”。建议家长分析一下孩子的综合条件,再做决定。
(—)看性别
一般而言,男孩成熟得相对晚些,對知识的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比女孩弱一些。如果男孩比较贪玩、好动,专注于一件事的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且难以复述完整一个简单的故事,经常答非所问,则不必早早跨入学校大门。否则,孩子累、大人也累。而那些在这些方面表现出色的女孩,可以考虑不满6岁上学。
(二)看性格
如果一个孩子性格内向、软弱或心理脆弱,和小朋友在一起总当“小尾巴”,经常被别人欺负,又不知如何解决,往往哭哭啼啼地求助于大人,那么,即便他刚满了6岁,也不妨把入学时间往后推一年。相反,如果孩子性格外向、懂得倾听并能及时作出相应的回应,遇事能自己解决,父母可以让他们早上学。
(三)看发育
儿童生长发育遵循一定规律,6岁的孩子身体机能、视觉功能和脑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因此,身体是否健壮,自理能力、自制力是不是比较强尤为重要。假如你的孩子在身体条件和运动协调性、注意力、理解力、对知识的接纳程度等方面并不比大孩子差,那可以突破年龄限制“背起书包上学堂”。反之,孩子瘦小、体弱,一累就生病,那多享受一年轻松的童年时光大有必要。
(四)看心智
儿童是否真正到了适宜上学的程度,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其中,身心发展程度是个很重要的指标,包括一定的独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承受学习压力的能力等。
三、提前入学儿童在学习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家长从各方面考虑之后,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必要提前入学,但是毕竟这类学生在心理和生理都有区别与其他学生,家长和教师应多注意,多关怀。
(一)无差别对待
小孩的心是最敏感的,提前入学的儿童由于年龄确实小,在一个集体中,肯定会比适龄入学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问题。教师在对其多关心多关注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孩子自己个性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方面如果教师过多的关注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另一方面在平时学习中如果教师有区别的对待会使学生产生骄纵心理,这样会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心理上应该消除对这些孩子的区别对待,多给予无声的观察。
(二)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
第一,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有些低年级入学儿童而言,语言能力比其他人要弱。做为家长和教师,要对自己孩子日常的口头表达能力、听话记话水平,包括平时的阅读能力都应该多给予训练,促进其发展。
第二,交际能力,生活习惯问题的认识。
对于有些低年级入学儿童而言,由于年龄确实比较小,与适龄儿童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对交际能力、生活习惯问题的认识都比较差,教师应多组织集体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融合。而作为家长应多鼓励学生与其同学玩耍,多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促进其生活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