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教学策略
2015-07-05邓仲良
邓仲良
【摘 要】高中阶段学业负担重,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而青少年释放压力的方式比较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既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
【关键词】高中体育 趣味性 安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10
近几年,关于大学新生在军训期间晕倒的新闻屡有报道,这充分说明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比较差。这一现状与当前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交通都变得越来越便利,减少了人们生活中的活动量。而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课后时间大多用于文化课学习,仅剩的一点时间又被用于玩各种电子设备,所以几乎不花时间参加体育活动。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学工作的目标是升学率,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在不少学校形同虚设,忽视了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首先,青少年需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个人身体素质,利于以后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工作。其次,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从而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一、高中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由于体育成绩不纳入升学成绩,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都不重视体育课程,这给体育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首先,体育的课时本来就少,而用来上文化课是常有的事情,这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工作。
其次,学生平时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加上自身的体质比较差,光学习文化课就已经相当疲劳了,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一种负担,这就使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够积极,比较懒散,即使勉强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动作也很不到位,稍一运动就喊累,锻炼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最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舍不得孩子吃苦,不重视带领孩子参加各种运动和劳动,甚至反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学习。但又希望孩子有一个好身体,于是一个劲地买各种各样的营养品给学生补身体,结果使孩子们变成了一个个“胖墩”,既没有提高身体素质,还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二、教学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要有新意
学生乐于接受各种新事物,喜欢赶“潮流”,与传统的体育项目相比,啦啦操、健身操、广场舞等新式运动更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那么体育的教学工作就要作适当的改变,选择一些适合青少年学习的体操、舞蹈作为教学内容,甚至可以由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既可以由老师亲自指导,也可以让擅长相关项目的学生做示范,还可以借助一些视频资料来帮助,尽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动起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知识的原动力。虽然高中生中有不少的体育迷,但都是停留在电视节目上,看喜欢的体育节目,在同学之间说起来头头是道,就是不花时间投入到相应的体育活动中去。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让“电视迷”变成运动达人,现在的学生个性比较强,追求自由,排斥任何形式的约束,加上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经常考试,一听到“考”,学生的抵触情绪就上来了。反正体育成绩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那么体育教学中就可以少一些硬性的考核,尽量使体育课变得轻松、自由,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给学生带去快乐,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调节学生的身心健康。
活动的形式既要联系实际情况还要赋有趣味性,学生之间体质的差异比较大,活动的项目要照顾不同体质的学生,项目的难度不能过高,要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满足、快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另外还要改变活动的形式,尽量使活动变得富有趣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例如,跑步本来是一种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运动方式,但是跑步这一运动又比较单调,如果简单地让学生跑圈,几圈跑下來,学生必然会觉得累,一累学生自然会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就教师需要改变一下形式,或变成“放风筝”、“丢手绢”等其他活动样式,或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接力跑比赛,引入竞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相同,运动技能也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这一现实情况,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运动技能比较强的同学,可以把他们作为一个小组,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或集体运动,或分组比赛。老师可以抽出时间指导那些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老师不仅要进行专业的指导,指导中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运动中去,勇于克服困难,对学生的正确做法及时予以肯定,对学生的错误要持宽容的态度,同时,对学生的进步要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
要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还要重视构建平等、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尽量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平时的学习压力。
(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锻炼是一种生活习惯,只有定期进行体育锻炼,才能真正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就学生在学校期间而论,应该每天组织学生做课间操,既锻炼了身体,还消除了学习带来的疲劳。
三、进行宣传,改善学生课后运动的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其实是有所提高的,但由于学生、学校、家长过于重视文化课成绩,主观上认为体育锻炼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习。岂不知长时间埋头在书桌前,容易使人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学习一样需要劳逸结合,才会提高学习的效率。
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还缓解了学习压力,对学习文化课很有帮助。作为体育老师要进行适当的宣传,改变学生、老师、家长的认识,尤其要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强调体育锻炼的好处,争取家长的支持,允许学生课后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为体育运动创造一个好的条件。
尽管不会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硬性的考核,教学过程也比较开放,但老师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既要在教学过程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还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要重视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体育课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老师的权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安全,让学生对体育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印象,这都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