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仁爱之心,做仁爱之师
2015-07-05金逸勤
金逸勤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还要有仁爱之心。“如何成为一位具高素质的教师,培养仁爱之心,成为一名仁爱之师?”作为一名老师,将是我们整个职业生涯需要探讨的问题和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教师;仁爱之心;仁爱之师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广大师生时指出,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这一重要论断丰富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内涵,为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指明了重要方向。
1.教师的德与爱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提高教师素质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1.1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起表率作用
为人师表,才能对得起那句“老师好”。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经常学习,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教学的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的需要。教育教学、理论文献、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等都是新时期教师学习的内容。
1.2要有强烈责任心和爱心,以人格魅力感动学生
教师的人格形象建立在责任心和爱心的基础上。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很好地贯彻落实,才会及时积极地把班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向学校反馈,才能把学生塑造成有独特见解、有骨气、健全的人;教师只有具有爱心,无微不至地关怀、爱护,理解、体贴学生;真诚地信任、尊重学生,才能以人格魅力感动学生。“将心比心、以爱搏爱”,我们要和学生一起成长,使教育在师爱中得到升华,生命价值在理解与尊重中得到提升。
2.教师仁爱之心的特殊性
教师的仁爱之心不简单等同于父母爱子女,这是一种对国家、民族的爱在教师身上的体现,是一种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教师的仁爱之心是以师生相互信赖为基础的,这种信赖是尊重、理解和关怀。
2.1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真诚地尊重学生
作為一名教育者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有用之才。我国传统教育文化中赋予教师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优秀教育者的品质,正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教师的这一尊重是把学生看作独立完整的社会人,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2.2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充分理解学生
老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既包括学习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也包括休息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等社会化的过程,特别要理解学生具有人格尊严的需要。教师充分的理解是师生间对话和沟通的导向,理解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相互探讨交流、交互作用的过程。
2.3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宽容地关怀学生
教师的宽容是一种无私的仁爱,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宽容的关怀不是妥协,是教师用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
3.如何成为仁爱之师
早在几年前,“爱心”就已成为最流行的词语,“爱心指数”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热的新概念。作为共建共享的爱心新曲中的重要一章,爱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爱心教育,始于仁爱之师的出现。那么,要怎样成为一个仁爱之师呢?
3.1仁爱之师,必须要有健康身体
我们要能工作,要有仁爱,必须先有健康。仁爱之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健康的生命个体。这里的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智的健康。要追寻真正的仁爱,就要拥有良好的心态。降低自己的要求或欲望,在达不到目标时,不妨宽容一下自己;遇到挫折时,试着去做其他令自己放松的事,学着疏导自己释放自己解放自己的心灵;不管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不要得意忘形;遇到困难,多和朋友交流,争取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鼓励。拥有良好的心态可以使我们找寻到仁爱的方向。
3.2需要教师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个性
一位有个性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拥有自己的生活理念与拒绝从众心理的教师,他们始终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精神状态与独立的行为准则,不会受到社会浅层的流行观念与世俗意识的干扰。
3.3仁爱之师,还要有健康心态
3.3.1要有平和之心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会有不同观念与形式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但是,当这样的影响左右我们精神的时候,我们就会失去独立的价值判断与取向,会不自觉的在与人攀比的过程中,产生强大的心理落差,如果这个落差得不到及时扭转,就有可能导致我们的精神观念的偏向。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我们得耐得住寂寞。
3.3.2仁爱之师,更会快乐工作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我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无怨无悔,努力成为一名具有仁爱之心的仁爱之师,创建和谐班级,并用心去享受孩子们带给我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丹.以仁爱之心育人[J].北京教育,2009(11).
(作者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