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5-07-05韩楠
韩楠
摘 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对旅游业发展影响重大。旅游管理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的基本知识,还要熟练掌握规范、技能以及灵活应变能力。新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合理、校内实习实训设备不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所存在问题,新乡学院必须把握机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验室建设、健全校企合作机制等措施来构建“理论—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
旅游业在中国发展非常迅速,促使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紧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在数量上和规模上快速增长,培养了众多的旅游专门人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坚持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技术人才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与企业、行业合作,以旅游企业核心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有针对性的为旅游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进而提高办学能力的唯一出路。
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制度及培养手段。高层次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的基本知识,还要熟练掌握规范、技能以及灵活应变能力。要从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上更注重与企业的联系,通过到相应的企业认真进行岗位能力的调研,认真分析调研数据明确岗位能力需求。通过能力本位的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实用化的课程设置、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新性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有力措施,构建“理论—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二、新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不够合理新乡学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没有体现出专业性、应用型和地方性的办学特色。(2)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第一、职业能力培养课程过于侧重理论传统培养模式中的大学课堂,一般都比较偏重于学科的理论性。目前课程设置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论课时偏多,而实践课时则相对较少。第二、课程的设置稍有重复,部分课程的设置上或者内容上出现有不同程度的重复现象。如《中国旅游地理》与《河南旅游》。
2、“双能型”教师缺少,队伍建设滞后实践能力较强老师较少,偏理论课程老师较多,存在着教多,做少情况。教学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结合。
3、校内实习实训设备不完善
因为旅游业是综合性、实践性、灵活性较大的产业,而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旅游地理》、《餐饮管理与服务》、《前厅与客房管理》和《电子商务》等课程,由于经费、场地、的原因,基本采用的多为理论教学为主。新乡學院也未能配备相应的实习实训实验室,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较多,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的状态。
4、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
我院与企业合作模式多为学生提供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基本形式,但是在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合作没有全面展开。
三、新乡学院构建““理论—实习—实训—就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1、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根据新乡学院的办学定位,按照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特点,制定相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专业性、应用性、地方性的优秀旅游管理人员。第二、优化课程设置(1)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2)课程设置与考取证书的时间相配合配合导游考试的时间,把《导游实务》,《旅游文学》都安排在第二学期,分别加强指导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导游词写作能力,实现的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英语课程的开设:从第二学期开始,开设两个学期的《旅游英语》课程,而第四、第五学期的时候,可以开设成实践类课程,如《情景对话模拟》,《酒店外宾服务》或者《外语导游讲解》等课程,多练习学生在外语方面开口说话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现有非双师型教师必须到企业顶岗锻炼,顶岗锻炼期间待遇不受影响,通过在职教师“兼职、挂职”锻炼,“实践进修”等方式,以丰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行业经验。努力建设“双师型”(理论与实践结合)、“三师型”师资队伍。安排教师参加大规模的学术会议、加强与地方企业事业单位联系,进行课题申报,项目结合提升教师的理论学术水平。
3、改革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 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考试也摒弃原有的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的传统评价方式,实行N+2的过程考核机制。在N+2考核模式中,2代表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和课堂笔记(占总成绩的10%),N指的是一学期内除了2之外的考核次数。N的内容可以是单元测验、章节小结、课堂讨论、课外创新活动等。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或专业特点,选择形式多样的考核内容。
4、加快实习实训实验室建设 一是通过加入行业协会,对接区域优势资源。为旅游管理管理专业的认知实习提供了一定条件。二是实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100%“应用选题、真题真做”,即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必须明确为具体到企业解决具体问题,从而强化实习实践环节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间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三是通过学校出场地、社会投资建设企业的方式,共同组建既面向社会经营的公司,又面向学生开放的实验室,使学生能够得到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双重指导。
5、完善校企合作机制。通过主动对接优秀校友、地方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等多种形式,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具有实质价值的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与相关旅游公司等企业的联系,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探索股份制合作办学新机制,力求走出一条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全新道路。探索学校出场地、社会投资共同经营的校企合作尝试,在学校支持下,挖掘校内资源,创建校内实体。通过这些实体,让学生得到真实环境的锻炼与发展,形成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四方共赢的局面。
通过构建“理论—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只有能够把所学到理论知识经过实践转变成技能,从而增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培养成为企业“用的上、留得住、受欢迎”的应用型人才。(作者单位:新乡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欧阳汉章.《中职旅游做学一体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申报书(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职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D].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2013.
[2] 秦兆祥.《导游业务》课程“模块-抛锚式”教学模式研究[J].内蒙古示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
[3] 杨天怡.创新教育与实践教育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
[4] 杰里·盖尔,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邓小均.案例教学在中职旅游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创新,20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