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寻觅光亮的斑斓历程

2015-07-05颜福林

杂文月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灯花电灯灯火

颜福林

在古希腊,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来火。在华夏,燧人氏从木头钻出来火。人类掌控了火,夜不再漆黑。火把是原始形态的烛,秉烛夜游自此得以成行。

油灯的使用始于石器时代,是在石头上挖眼,注入动物油,用草当灯芯。进入农耕社会,多用植物油点灯。我国春秋时期,灯具使用已相当普遍。后来人们造出了各种类型的灯,如灯笼、走马灯、孔明灯,还用灯装饰出灯轮、灯树、灯楼。

灯烛方便了读书人,有诗为证:“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白居易)“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韩愈)“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苏洵)“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雪一灯青。”(陆游)“青灯黄卷伴更长,花落银釭午夜香。”(元·叶颙)“公子归来夜雪埋,儿童灯火山茅斋。”(明·唐伯虎)

灯烛也被大量写入文学作品,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皮日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烛之自焚以致用,亦犹杀身以成仁。”(晋·傅咸《烛赋》)“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怪道昨日晚上灯花爆了又爆,结了又结,原来应到今日(亲戚相见)。”(《红楼梦》)

1859年,西方钻出石油,煤油成为了照明用油,烛的原料也随后改用石蜡。1865年,上海开始使用煤气灯。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这是人类寻觅光亮的伟大创举。1882年7月,上海点亮了中国第一盏电灯,有人用诗状其景:“不必焚膏夸继晷,夜行常在月明中。”“紫明供奉今休羡,彻夜浑如不夜天。”

电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学习和休闲方式,美化了环境,促进了艺术的繁荣。今人无法想象没有了电灯该怎样生活。因故停电时,亿万双黑色、褐色、蓝色的眼睛,就都在焦虑地等待着光明。

电灯照亮全中国用了100多年的时间未毕其功,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加速。但现在仍有极少数地方尚未通电。本应普照的光,居然也出现不对称。光亮的不对称,比收入的不对称更能困顿人;人类对光明的追求,胜于对物质的追求。物质的相对匮乏可以忍受,漆黑如墨的夜却令眼睛失去方向感,令心灵窒息。那些不夜城的灯火过分炫耀,甚至大白天也亮着灯,这种对灯光的铺张与浪费,若让那几处守着油灯熬夜的穷乡僻壤知晓,岂止是夜暗,怕是心灵也会为黑暗笼罩。

目前我国电灯光主要从煤炭能源获得,但煤炭能源不可再生,终究是要枯竭的。全世界都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但就算把所有太阳光都转化成灯光,也架不住铺张浪费!爱惜每一寸光吧。

电灯明灭得电闸说了算。从秋至今,我所居住的小区6次停电,只得求助于蜡烛。就像井水那样,蜡烛也永远不能退场。况且,某些特殊场合,还是适宜用蜡烛:在极其庄重肃穆的场合,比如祭祀和悼念,对于夸张的明晃晃的电灯有着天然的排斥,得上蜡烛;喜庆的洞房花烛夜,电灯泡应知趣地闭上眼睛,以避免窥人隐私之嫌;情侣幽会,关掉电灯,在烛光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情意缱绻,那叫优雅,那才温馨;灯节,我们这里家家都会挂一个红烛大红灯笼。

怀旧少不得灯烛。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的张中行,对灯的怀旧堪称经典:“灯与夜为伴,所以就会带来一些神秘,也就富有诗意……欣赏神秘,欣赏诗,现时100瓦的电灯泡就不如昔日的挑灯夜话或烛影摇红……人生就是这样复杂……至少是有些时候,有些境地,手把银红照,就会比在亮如白昼的大厅中面面相觑更有意思。”

节约和灯烛的存在,不影响电灯的花样翻新。这种翻新,直逼“天上的街市”,星空有多么奇妙多么斑斓,電灯就会有多么奇妙多么斑斓。

人类寻觅光亮,大致与追寻光明同步。“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为暗夜中国灯塔之所在。现在,我们正大步行进,前路光明灿烂。

猜你喜欢

灯花电灯灯火
电灯突然不亮了
阙 题
灯花不堪剪
《灯火》
SOCCKET玩球发电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