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丑胃口

2015-07-05程学武

杂文月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郭美美大红大紫鸡血

程学武

如今,在中国,有一些人口味很重。遇到一件正面事件或者好事,他们常常缄口不言,更不会给予点赞肯定;反之,一旦与丑沾边,便立马像打了鸡血般,产生莫名的激动和兴奋。他们以丑为美,往往不经意的一件小事和丑事,在鸡血般的心态下,经曝光、晾晒、加工、炒作等环节,立马能胃口大开,食欲猛增。仿佛不要脸的事闹得越猛,他们的胃液分泌得也就越旺盛。这类现象,我称之为“审丑胃口”。

在他们的心里,最大的乐趣便是乐于收购丑货,什么男女绯闻,老板小蜜,他们永远只恨自己口大胃小,容纳不下所有的隐私。在他们的生活中,大到浩浩寰宇,小到家长里短,个人隐私,都是追求的对象。他们传播丑的方式,除了口口相传外,更喜欢借助网络及一切可供“发泄”的窗口,推波助澜。好像整个社会都欠他们似的,整个社会没有一点阳光雨露。

与其“臭味相投”的是,现实生活中,偏偏也有一群人喜欢卖丑,并借此获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曾经一丑再丑的郭美美为例,她每次不光彩的亮相,都吊起审丑者们的胃口,借着多年已经铺就好的少数人“审丑”心态,此女卖丑的同时,其内心深处的欲望之车,也快速驶向金钱和名利的深渊。

何止郭美美呢?凤姐、甘露露们,这些早在她出道之前,就靠卖丑或卖隐私等成为“腕儿”的名人,丑事一桩接一桩,可越丑越成香饽饽。如此的低俗,竟然商家哄他们,媒体炒他们,审丑者更抬舉他们。

审丑和卖丑这对畸形的怪胎,不仅在娱乐界成为流行色,于其他行业也大行其道,官场的,生意场的,乃至各行各业,尤其名声大的主儿,每有风吹草动的“丑事”,就吊起审丑者的胃口。每次卖丑者曝隐私,曝丑陋,喜欢审丑的先生们内心就开始躁动兴奋起来,他们自认为,自己绝不能置身事外,得绑架些什么,以免大量分泌的审丑胃液无物消化进而倒了他们的胃口。

更可悲的是,一些媒体也以此当卖点,推波助澜,大肆渲染,为这些人的“大红大紫”不遗余力。而大众越是反感,当事人身价就越是高,仿佛越不要脸,就越被人热捧,越红遍天下。一些靠薄、露、透博取大众眼球的所谓明星,竟然成为审丑者的偶像,被膜拜着,被高高在上供奉着。此审丑胃口表象在:一个人在吆喝,众多审丑者像抢购奇货般排着长队在疯抢。

如此,“丑陋事件”就一次次大泛滥。对于不断晾晒出的丑事,喜欢审丑的先生和女士们有时也口诛笔伐,大肆鞭挞。但大家在玩命地批挞这枚“臭鸡蛋”的同时,恰忘却了找出它背后的“老母鸡”,这“老母鸡”就是一些人扭曲的心灵,病态的审美情结。“丑态百出”者大红大紫的背后,是众多的粉丝丧失了最基本的审美底线,什么礼义廉耻,什么道德伦理,统统抛掷脑后,他们内心深处不耐于什么真善美、什么高尚。这种极其不健康的心态,如同一枚臭不可闻的臭鸡蛋,闻起来臭,可他们吃起来依然香。

社会浮躁,人心不古,审丑的胃口奇张下,某一天某一时,某一件令人不齿的事,依然还是审丑者的饕餮盛宴。

与一拥而上的审丑者较比,个体的审美者往往在无奈的叹息声中,避之唯恐不及。可那些被委托教化社会之责的权力之手(无论是看得见的手还是看不见的手)呢?何以还不见伸出来,给那些审丑者(包括推波助澜者)一大巴掌呢?

猜你喜欢

郭美美大红大紫鸡血
LIVE AND LET DYE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
刮痧刮到“大红大紫”伤身!
“打鸡血”的由来
郭美美 涉赌被诉
Jumpsuit:时尚升级
再论网络道德评判——以“郭美美”事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