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教授讲的故事

2015-07-05张魁兴

杂文月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美籍富者国力

张魁兴

这里说的杨教授,是原香港科技大学会计系的杨继良教授,是那个总在《大公报》“大公园”版发表文章的杨继良教授。这位杨教授,我不认识,我和他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俩的名字有时恰巧能凑在一个版面上而已。但是,他的文章我一直都很关注,并常常引发我的思考。

“我无法面对”

出国留学没有回来的人,当面对“中美开战你怎么办”的问题时,都很尴尬,“我无法面对(I cannot stand before it)”。也许有人说,“我无法面对”未免有点矫情,你都不是中国人了(他们是美籍中国人),还这么“无法面对”?其实,我倒觉得这是句实话。虽然他们加入了美国籍,但他们的“根”在中国,而且,他们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人,现在不是中国人了,但未却全抛了一颗中国心,所以一旦“中美开战”,你让他们如何面对?

这些美籍中国人挣的是美元,自然也是在为美国做贡献。你问他们为什么不回国为中国做贡献?他们也有种种理由可讲,且这些理由也不是上不得台面。在美国在中国工作生活,毕竟还是有不少的差距在,为了工作与生活,他们愿意留在美国。但你要说他们不爱国(中国),他们多不认可,虽然他们已然入了美国籍。

回国问题

据媒体报道,现在留学人员回国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人说,这是中国国力增强的表现。但回国人员增加的背后还有另外的原因。过去,出国留学人员少,多是精英,留学真能学到真本事,加入美籍的可能性大,回国的比例就很低。现在不同了,出国留学人员太多了,除去精英,官二代富二代多了,平民百姓亦多了,不可能都加入外籍吧。至于一些出国“镀金”混文凭之辈,外国人也不喜欢,想留下也无可能。如此种种,回国的人自然相对就要多了。所以,媒体报道的“现在留学人员回国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反映的是一个客观事实,但也仅就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已,相形之下,美国的国力不是更有吸引力?毕竟中国目下的国力与美国还有较大差距。

“窮不过三代”

中国有句谚语叫“富,富不过三代;穷;穷不过三代”。家族式管理“富不过三代”,中外都有证明。杨教授说,穷“不过三代”应该改成“至少三代”。依靠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是不能提高经济流动性的。言外之意就是,“穷不过三代”需要的是更好的制度设计。“穷不过三代”或曰“三代”后变富,并不容易。穷“不过三代”?再加两代也不一定就能富起来。当今中国农民不缴税还能拿补贴种地,但是如果没有农业之外的收入,不要说富裕,就是维持生活也艰难。目下社会的现实是,“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层级之间难以流动。要“穷不过三代”,就必须在制度设计上给穷人以更大的上升空间,更多的转变命运的途径,防止“富者越富,穷者越穷”成为一种社会惯性。

【豆 薇/图】

猜你喜欢

美籍富者国力
叠置与平衡
金马驹
美籍华裔少年“支教”屏南乡村
紫砂壶与知己
语言与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