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异质思维”教育才会更有活力

2015-07-05杨朝清

开心素质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同质性英式异质

杨朝清

最近,英国广播公司二台播出今年上半年拍摄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教学》,纪录片选拔了5位具备全英文教学能力的资深中国老师,他们都在中国教育体制内工作超过5年;制片方让他们在英国博航特中学特设的50人“中国实验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教学。中国的教育方式与英国学生的个性发生了一系列碰撞,引起了热议。

笔者有一位朋友是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刚刚结束在英国伦敦为期一年的对外汉语教学。谈到这个话题,她结合亲身经历指出,中式教育在英国环境下遭遇“水土不服”是难以避免的,这无关乎两国教育模式的孰优孰劣,而是因为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两国教育的差异。

在高福利制度下,英式教育宽松自由,强调个人的兴趣和快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不强,课堂管理是一個大问题。而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中国,“争上游”成为大众的普遍心态,高考是许多人不可绕行的“独木桥”。为了在分数争夺战中取得好成绩,中国学生往往规矩、听话,“课堂纪律根本不是问题”。

长期以来,“中式教育”通常将学生视为一个同质性的整体,却忽视了学生在身世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性。“中式教育水土不服”的实质,是同质性和异质性的摩擦与冲突。不论是穿校服的千姿百态,还是晚自习学生根本坐不住,抑或敢于挑战教师权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当师生关系切实做到了权利平等、地位均等,学生的“不听话”不可避免就会上演。

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的差异,和两国不同的社会生态和教育环境密不可分。如果我们一味从文化中心主义出发,却不能以“异质思维”来容纳不同的教育形态,难免会产生自满或者自卑等负面情绪。只有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将夯实基础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模式的重塑和更新。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不同教育模式的交流和碰撞,需要我们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异质思维”来面对。就中国的国情来说,应试教育模式尽管有诸多弊端,却是当下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给予学生更多个性化的成长空间,是“中式教育水土不服”为我国教育改革带来的启示。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未来的希望”。不论何种教育模式,只要能够给学生带来光亮和温暖,能够给学生提供人生突破的渠道,契合学生及社会需求,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来源:新华网)

猜你喜欢

同质性英式异质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拼写为什么不同?
英式苦啤酒
基于同质性审视的高职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研究
随机与异质网络共存的SIS传染病模型的定性分析
英式下午茶
Ag2CO3/Ag2O异质p-n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理性程度的异质性:基于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MoS2/ZnO异质结的光电特性
高等工程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同质性
执政者应学习异质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