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的中日假币大战

2015-07-05葛美荣

文史春秋 2015年9期
关键词:沦陷区法币戴笠

● 葛美荣

抗战时期的中日假币大战

● 葛美荣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两国除了在战场上进行武力较量外,暗地里还在进行着一场“伪钞大战”,以搅乱对方的金融秩序,破坏对方的经济。此时中国主要流通的几种货币:一是国统区使用的 “法币”,即国民党政府使用的法定货币;二是沦陷区 (即日本占领区)使用的 “中储券”,即汪伪政府使用的货币;此外是解放区 (边区)使用的货币,除通用“法币” 外, 还有 “边币”“冀币”“北海市”“西农币”等。据不完全统计,从1939年开始截止到1945年抗战结束,日军印制的假 “法币”共达40多亿元,军统印制的假 “中储券”总计1.5万箱。这些假币投放到对方的控制区,都给对方造成巨大的经济危害,一度使对方的经济崩溃。

日本伪造 “法币”

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货币改革,将全国货币统一为 “法币”,这样,日本人和汉奸手中握有的现银和地方货币就再也无法在中国流通,同时也切断了黄金和白银外流的渠道。从而,从根本上防止了战略物资出口资敌。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 (后升任首相)亲自下令秘密成立日本陆军第九科学研究所,进行谍报作战方面的技术研究,主要包括毒气、特制炸弹、伪钞等项目的研制。其中,伪造“法币”,是这个研究所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因这个研究所地处登户车站附近,所以又被称为 “登户研究所”。这个研究所非常神秘、非常隐蔽,即使是在战时,地图上也无法标注出它的位置,该研究所的负责人是山本宪藏。

山本宪藏毕业于日本陆军会计学校,毕业后曾被派到中国东北从事中国货币研究工作。他通过调查华中地区货币的流通情况,发现当时在市面上流通的中国法币,主要是由中国和交通两家银行发行的,该种 “法币”是由英国和美国的3家钞票公司印刷。这些钞票的防伪措施主要是水印和暗记,部分美版钞票中头像部位会夹有红蓝丝线防伪。因而,他得出结论:伪造中国法币从技术上来说并不难,可以做到。

山本宪藏回到日本后,又找了一个造币专家,名叫井上源之承。这两人在 “登户研究所”共同主持中国法币伪造研究。整个研制行动代号叫 “杉工作”,之后又在上海设立总部 “杉机关”。他们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仿造出第一批5元的中国法币样本。不过,当这批假的5元钱币运到中国时,中国政府已经禁止这种5元 “法币”的流通了。

不久,山本宪藏又制出1元、10元等面值的假中国法币共500多万元,他用这些假币与真币混合在一起,投放到中国市场。但由于当时中国法币的制版采取的是英美技术,制版是比较先进的,山本宪藏对法币的纸张、暗记、编码顺序等核心细节,并没有完全掌握,所以他仿造出来的假 “法币”与真 “法币”还是有一定差异的,难以以假乱真。因此,造假一开始并没有收到日本人预期的效果。

日本人占领香港后,中国在香港的 “法币”制造厂被日军强占,之后,日军将印刷设备和纸张运回国内进行加工。这样,伪造出来的中国法币才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即便专家也难辨真伪。

抗战时期,国统区使用的 “法币”。

日本人制出假币后,采取多种方式投入中国市场。例如,有的假币发给了日本的特务机构,用作经费收买汉奸;有的假币交付给日本在华的 “商社”使用,让他们套购战略物资;有的日伪人员还进行假币倒卖,以100元假钞换 “法币”60元或50元、40元等,卖给钱摊或不法商人,进入内地使用。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939年开始,截止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止,日军共印制假“法币”40多亿元。大量假 “法币”进入国统区后,很快就造成了金融秩序的混乱。许多手持伪钞的汉奸、富商等人员,到国统区大肆抢购物资,这使战略物资大量流失,物价飞涨,国统区原本不景气的经济形势就更加恶化,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为应对日伪的假币渗入,国民政府首先对 “法币”进行了一次大改版,以提高伪造难度。其次,对贩卖、使用假币的人进行抓捕,根据情节不同给予不同的惩罚。同时,还广泛宣传真假 “法币”的不同特点,提高民众的辨别能力。

军统伪造 “中储券”

蒋介石在发现日本大量发行假 “法币”后,决定采取 “以牙还牙”的方法对付日伪政府。蒋介石把军统局局长戴笠找来,交代他一个任务:抓紧时间伪造汪伪政府发行的货币——“中储券”,投放到沦陷区,扰乱沦陷区的金融市场,以此来反击日本方面的假钞战。具体由戴笠组织军统特工执行。

戴笠接受任务后,立即在军统局成立了经济研究室,并从其它部门抽调来了几位精通货币制造的技术人员,展开对汪伪 “中储券”制造技术细节的研究。同时,戴笠通过关系,还秘密请来了美国几位造币专家。

制造假币的地点设在重庆歌乐山的一个山洞里。在这个山洞里,中美开始了关于制造伪钞的合作,这成为中美两国技术合作的先声。不久,他们就掌握了制造 “中储券”的技术,当然制造假币用的是美国的机器、美国的纸张和印刷技术。这些以假乱真的“中储券”印制好后,在戴笠的直接指挥下,由军统敌后秘密交通线运输到沦陷区。

第一批假 “中储券”投放到沦陷区后,很快就被日伪方面所发现。因为购物数额巨大,编码系统不符,加上用美国纸张印刷的假币制作精良,大大优于日方印制的毛糙的“中储券”,引起了日伪中央银行的怀疑。经鉴定,果然是伪造的假币,因而下令各银行、商号等严加防范,并 “详列号码及其不同之点,登报拒用”。

随后,日伪方面立即采取两项对策:一是命令 “登户研究所”加快 “中储券”版式的更新速度,增加钞票中的防伪技术细节,提高伪造难度;二是汪伪政府还颁布了一条法律,对使用伪币的人员一律处以重刑。同时,还规定,对举报制造、贩卖、使用假币者有重奖。一时间,大批伪 “中储券”纷纷被查获,许多使用人员遭到捕杀。

就在国民政府的反伪钞战受挫时,戴笠突然想起一个人。这个人名叫林顶立,台湾人。他是被日本人派到中国大陆来做谍报工作的,但他是个爱国者,曾两次要求投奔国民党,国民党只给他挂了个职,没有重用他。他当时是厦门日军特高课负责人之一。

戴笠立即派人与林顶立取得了联系,林顶立表示愿为国民党效力,这样,他就成了双面间谍。他所在的特高课,正是负责查禁“中储券”伪钞的机关,关于 “中储券”的一切情报,都会从他手中经过。

自此以后,林顶立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把汪伪 “中储券”每一批次货币的形态,一些秘密,或票样,都会在第一时间通知 (或传递)给军统。如此军统便截获先机,这样一来,有时候日本人的真钞还没投放市场,重庆那边伪钞已经印了出来。

另外,戴笠获得日伪钞票样版的另一途径是通过大汉奸周佛海。周佛海曾任汪伪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等职,后被戴笠策反。每当日军发行一种新版纸币时,周佛海就设法将日伪银行的印钞版转交给戴笠,戴笠接到印钞版后,就下令赶印。这样,截止到1945年抗战结束,军统印制的 “中储券”假币,前后共计达到了1.5万箱。

抗战时期,汪伪政府发行的 “中储券”。

抗战时期,解放区使用的 “冀币”。

大量假 “中储券”源源不断地偷运到汪伪政权控制的沦陷区,这些伪钞与沦陷区新流通的真钞一模一样,连日本制币专家也难以鉴别。这样,国民政府就轻而易举地套购到了大量黄金、棉纱、布匹等紧俏物资。同时,戴笠还用这些假币给沦陷区各特务站、组发经费,贿赂汉奸头目等。这样,就给日伪的金融市场以沉重打击,加剧了日伪统治区的通货膨胀。

解放区反 “假币战”

日军除了伪造法币破坏国民政府的金融秩序外,他们还伪造解放区的货币,向八路军、新四军控制的地区投放,以实施 “假币战”。例如,晋冀鲁豫边区当时使用的货币是“冀币”,1940年以后,就发现多种面值的假“冀币”出现在边区市场上,后来我边区公安机关经过缜密侦查,捣毁了假 “冀币”印刷窝点10多处。1943年,日军又在山东解放区投放大量的假北海银行券,并利用奸商到根据地内购买粮食和其他物品,导致我解放区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防止假币流入解放区,解放区军民也开展了一场反假币的斗争。每到市集日,或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解放区银行就将假币粘在布上,悬挂起来,进行宣传讲解假币的具体特征,以提高人们识别假币的能力。有的根据地还组织专门人员到处宣传或在集市上进行巡回查缉。同时,还发动群众如果发现有人使用、贩卖假币应及时跟踪或收缴堵截,这对打败日本的 “假币战”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沦陷区法币戴笠
抗战中不为人知的假币暗战
国际经济下行阶段我国商品吉芬化分类、成因及对策分析研究
比特币取代法币的可能性分析
戴笠 ,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
戴笠:我的母亲了不起
法币崩溃原因新探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红十字会
过戴笠故居
“振兴”的姿态与“新进”的意味——华北沦陷区长篇小说论
爱, 用沉默代替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