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技术的应用探究
2015-07-04曹学尊
曹学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水利工程项目也逐步趋于稳定,渗 施工技术更是成为不可或缺的应用。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相关技术结构,防渗施工技术的有效性已经大大提高。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渗处理;应用问题
一、水利工程中渗水表现形式
1、大面积渗水
水利工程出现大面积渗水问题主要在于底板处,导致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水利工程的垫层平面水位低于基坑水位,当施工过程中出现连续降水时,水量的剧增致使下水道排水压力增大,在短时间内难以及时排除雨水进而导致垫层被淹没;其二,在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浇筑环节,施工技术不到位或者未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使得混凝土出现搅拌不均匀,捣振不密实,存在大量空隙进而引起基坑大面积渗水现象。
2、施工缝渗水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需要在连续大面积上施工,很多施工单位在浇筑过程中,经常将混凝土浇筑面积分成多个小单元,这样很容造成施工缝的形成,从而引起施工缝渗水,对水利工程的建设造成很大的影响。
3、變形缝渗水
在水利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不少施工单位因经验不足或不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操作,未对止水带进行加固处理致使其偏离位置,导致混凝土出现空洞或蜂窝等问题。此外,在对混凝土进行捣振中存在密实度不够的现象进而引发渗水现象,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4、穿墙管渗水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整体工程的防渗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必须对工程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严格检查以明确水环焊接是否,避免因焊接缝隙的存在导致穿墙管出现渗水现象。但在实际中,不是水利工程承建单位却因为管理忽视、工作上的不重视、施工人员技术不符合规范、日常检查不到位导致穿墙管出现渗水问题,对工程质量与安全埋下隐患。
二、简析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
随着水利工程的广泛应用,相应的不稳定因素也逐步出现,局部渗漏等问题成了影响水利工程的首要因素,所以引入防渗技术迫在眉睫。对于出现渗透问题应尽早发现及时解决,如若处理不当,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与稳定,甚至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常见的水利工程出现问题的因素有下列内容:一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施工时某些工序处理不当,引起地基强度降低;二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防渗技术不够完善,存在一定不足,进而降低了整个水利工程的防渗水平。通常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各个分项施工在设计阶段,都制定了健全的满足工程实际的防渗措施,并严格根据各项工序的具体要求进行施工,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影响防渗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应根据相关要求进行采购。若水利工程的防渗技术未能满足具体的设计标准,则将引起一系列的不必要的麻烦。在当前形势下,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防渗技术,通常使用灌浆及设置防渗墙的措施进行防渗处理。施工过程中有如下几种情况可能导致渗水现象:
(1)底板大面积积水未得到及时清理。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基周围的基坑没有依照规范处理以至于底板上大面积积水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无法满足施工基本要求,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排水效果。如遇到狂降雨等恶劣天气将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极易引起相关设备发生故障。同时,由于大量积水无法得到及时的清理,将会引发水位上涨甚至淹没垫层。
(2)施工缝遗留问题。为方便施工过程的有序推进,通常使用划分工程单元的方法来加速工期。在划分的过程中各个单元间会出现接缝,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延误整个进程。
(3)模板的稳定性问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未按要求安装模板导致稳固性不达标,也成为工程渗水的主要原因。
三、处理灌浆施工阶段
1、灌浆孔的钻孔施工工序
钻孔工序作为处理灌浆施工阶段的准备工作。第一,应确保灌浆孔与壁道的完整契合性达到一定的均匀程度。第二,工作人员操作困难之处在于需要在孔距相对较小之时对灌浆机之间孔距尺寸进行合理的预测。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即可进行灌浆施工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施工过程须在专业人员的配合下尽量放缓速度,确保准确无误。灌浆过程中如果发现相关操作出现纰漏应及时暂停进行修改。对完成上述工序形成的灌注桩进行抗压测试,如未达到规范标准,必须继续灌注,直至测试结果合格即可进行下一步骤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2、水利工程中的灌浆施工技术
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防渗处理中应用的较为广泛。但由于传统灌浆技术工序复杂,耗材较多,产生较大费用。所以在实际过程中,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使用材料。确保达到最理想的效果。灌浆技术一般包含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土坝坝体劈裂式灌浆灌浆技术,下面将进行详细的说明。
2.1高压喷射灌浆技术
在利用高压喷射浆液过程中形成高速水流来切割灌地层结构,并在切割缝隙中加入浆液,通过高速喷射得到均匀搅拌,同时还增高地基承载力的作用。
2.2土坝坝体劈裂式灌浆
主要是根据坝体应力分布的规律,施以一定压力进行灌浆,从而使坝体沿坝轴线方向劈裂,向其里面灌注入一定量的泥浆,最终形成铅直连续的防渗泥墙。通过土坝坝体劈裂灌浆后,有效实现漏洞堵塞,避免裂缝或切断软弱层,从而提高土坝坝体的整体防渗能力和土坝坝体变形稳定性。同时,对于坝体施工条件比较差,或者在施工中有上下游贯通横缝出现的,都应该进行全线的劈裂灌浆。
四、防渗墙防渗处理技术及其应用中的问题
防渗墙防渗处理技术是目前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技术当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它多用于粒状地层的施工,是一种垂直的水利工程防渗技术,具有控制墙体厚度的效果好、安全性高、牢固性强等优势。防渗墙防渗处理技术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地域的试验结果和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不仅能够很好的处理渗漏的问题,还能节约成本。水利工程防渗墙技术主要包括链斗法、射水法、多头深层搅拌法和薄型抓斗法。在这些方法的施工中,要特别注意施工中的细节和相关问题。第一,链斗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链斗式的开槽机排桩进行旋转链斗的开挖沟渠,然后把排桩倾斜放置,并用泥浆加固。在采用链斗法进行施工时,一定要注意,这种方法在砂土,粘土以及颗粒含量小于30%的地质构造中比较合适,而在其他地质结构中,不宜采用这样方法。第二,射水法。射水法主要是使用造孔机成型器喷射出高速高压的水流,将土层进行切割和修整,同时进行循环往复的出渣作业。在射水法的具体施工中,防渗墙的厚度要控制在0.22~0.45m之间,严格按照1/300的垂直精度和30m的深度标准进行操作。此外,这种方法在砂土、粘土或粒径在100mm以内的砂砾石地质构造中比较合适,而在其他地质结构中,不宜采用这样方法。第三,多头深层搅拌法。多头深层搅拌法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进行多头钻进式施工,然后将泥浆和泥土混合并搅拌均匀,将多个水泥浆与泥土形成的混合桩进行合并连接,最终形成防渗墙。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对相关的系数严格把关,水泥浆和泥土的混合后要进行充分持久的搅拌,直到混合泥浆的渗透系数低于10cm/s,抗压力达到0.3MPa,而且深度要达到22m,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成功。第四,薄型抓斗法。薄型抓斗法是用薄型抓斗开挖土槽,然后使用自凝灰浆或塑性混凝土进行护壁浇筑进行加固,最终形成薄壁式防渗墙。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施工时,要将防渗墙的深度控制在40m之内,同时,薄型抓斗法适合运用与砂土、粘土以及卵石砂土层的地质构造当中,而在其他地质结构中,不宜采用这样方法。
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水利工程在建设中渗漏现象较为普通且种类较多,防渗处理不及时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轻则损害工程使用寿命,使之提前“退休”,重则引发巨大的人为灾害,群众生命财产将饱受损失。因此,在水利工程实际施工当中,应当正面渗漏现象,在施工前充分考虑到哪个环节或部位需要进行防渗处理,在具体施工中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施工,将防渗处理落实到位以提升水利工程整体的防渗能力,保障工程质量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邱灏.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综评[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01).
[2]李接龙.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技术探讨[J].民营科技,2011(12).
[3]王子栋.水利工程的防渗处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