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日本文化与二外日语教学的融合

2015-07-04徐妍丁菊芳

双语学习·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日本文化融合

徐妍 丁菊芳

【摘 要】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着手,对比中日文化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了在高校二外日语教学中,教授日本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探讨了将日本文化融入二外日语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以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二外日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二外日语教学;日本文化;融合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加速,对外交流的机会也日益增加,仅掌握一门外语已渐渐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第二外语越来越受到重视。选择日语作为二外的学生逐年递增,开设日语课程的高校也有所增加。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积淀,每一种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其背后独特的生态环境、自然气候、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等。语言和文化始终处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状态。掌握好一门语言必须对使用該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因此,二外日语的学习不仅要求对词汇、语法的记忆,还需要在学习语言之余增加相应的日本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综合技能。

目前我国二外日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课时数少、没有统编教材及学生零基础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日本文化知识功底,将文化传授和课程设置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多方面研究和实践,达到日语教学的目的。

一、日本文化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中日文化关系密切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文化交流密切,至今还能从日本的建筑、服饰等方面感受到彼时的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从语言来看,隋唐时期,汉字文献大量传入日本,日本人逐渐认识到文字的用途及其重要价值,他们通过对汉字的学习和研究,利用草书和偏旁部首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从而改写了日本只能使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没有自己文字的历史。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开始全面西化。在吸取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大量外来语词汇涌入日本。一部分直接将英、法、德等多种语言进行音译,使用片假名表达;另一部分是日本人为解决翻译书籍时“无词可用”的问题,将汉字加以整合利用创造出的意译词,例如“共和国”、“资本”和“改革”等词汇,这些词汇都是近代大量国人留学日本后传入我国的,这些意译词言简意赅、贴切恰当,被称作日制汉语,现被我国广泛使用。

(二)中日文化差异显著

中日两国同属亚洲,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日本发展融入较多西方元素,加之历史、环境等因素,造成中日两国文化差异显著。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能和他国语言进行顺畅的交流,如果不懂对方的文化习惯,只凭借词汇、语法,不仅难以沟通,而且很容易闹笑话甚至产生不必要的摩擦。例如,在我国请客人吃饭,吃完后盘中略有剩余表示客人已经吃饱、吃好,显示主人招待的非常周到,如果一点不剩,主人会担心菜不够,需要加菜。和国人不同,日本人请客吃饭,如果将盘子里的食物全部吃干净一点不剩证明菜很好吃,表示对主人的一种尊重,如果有菜剩余主人会觉得不合胃口。我国为显示热情常常会给客人夹菜,日本则没有这个习惯,并且用筷子传递食物的行为还会引起反感被视为大忌。日本的酒席往往是分餐制的,每人的分量和菜式都是相同的。即便是类似中餐时的大盘菜,他们也都会小心地计算着自己平摊的量,不好意思多夹,席间也不会出现劝酒等行为,日本人所谓的“干杯”也是喝一口并不是全部喝掉的意思。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只有了解背后的文化含义,才能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更好地和日本人进行交流。

(三)文化对语言学习的积极作用

作为从小看《一休哥》、《名侦探柯南》等动画片成长的一代,大部分选择日语作为二外学生的动因都是源于对日本文化的兴趣,但目前我国高校鲜有将日本文化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所以将日本文化与日语教学相融合,改变以往被动学习、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是二外日语教师肩负的重要职责。以日本文化为媒介帮助学生对日本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向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向迈进。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日语中的汉字很感兴趣,特别是和中文单词相似或反差特别大的词。教师可以从这里着手,在单词学习的时候先介绍通过汉字就能理解日文含义的词,例如問題もんだい——问题、地位ちい——地位、地図ちず——地图等,还有反差较大的勉強べんきょう——学习、大丈夫だいじょうぶ——没关系、一味いちみ——同类等着手,向学生介绍日语的汉字。在介绍外来语时,可以以アイスクリーム(冰激凌)、トイレ(卫生间)和ゲーム(游戏)等,这类单词的发音源自学生非常熟悉的英文单词。选择学生的兴趣点切入,从熟悉的单词中学习不熟悉的假名,逐步递进、层层深入更易产生促进和激励作用。

二、日本文化导入日语教学的途径

(一)发音训练与日本文化相融合

高校二外的日语课时数较少,学生希望通过短期的课程学习掌握日语的学习方法以及简单的会话,教师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向学生最大限度传授日语方面的知识,于是在基础发音的教授环节中会缩短课程时间。然而在语言学习的初期,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会形成根深蒂固的坏习惯,为以后深入的学习带来较大的障碍甚至是日后花再多时间也难以弥补。为防止学生产生枯燥感,可以将其发音与日本文化相结合。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四面环海,与外界沟通不畅造成较为内敛的个性,因此,在日常交流过程中,口型变化较小,甚至自我调侃,所有依靠唾液传播的疾病在日本难以大范围的发生。在五个元音中,即是是口型最大的「あ」也没有中文中“阿姨”的“阿”嘴型大。特别是「う」的发音,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这个发音时都容易与中文的“呜”混淆,有些学生在初学时不加注意,等意识到重新正音时已经非常难了。发“呜”时一般双唇向外突出,嘴唇之间缝隙较小,而「う」的发音要保持嘴角向两边微咧,嘴唇是平的。此外,在发音入门阶段就要给学生灌输一种平假名、片假名和罗马字同等重要的概念。片假名多用于外来语,罗马字多用于广告、商标等。外来语在日本人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由于和制汉语从创造到普遍认同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随着二战以后新生事物越来越多,和制汉语的速度不能满足其越来越快传播速度,故而直接音译成片假名这种方法快速、有效的诠释出词汇的含义。例如中文的照相机,日语称其为「カメラ」,就是直接音译了英文中的camera。另外,日语中外来语的发音方式与英语的读音有一定差异,注意区别。

(二)词汇记忆与日本文化相融合

尽管日本词汇中有很多汉字的出现,但在学习过程中词汇记忆对于学生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是单词发音的记忆,二是词汇本身的记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日本文化导入词汇中进行教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单词的读音一般分为音读和训读。由汉字组成单词的读音大多是音读,如「新鮮」、「新幹線」、「新聞」中所有「新」的发音都是「しん」,这些词汇可以归类记忆;有些读法也可使用联系记忆,如「新幹線」中「線」的读音,中文中「線」写作“线”,和“钱”、“浅”都非常形似,俗谚有“读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之说,这三个中文书写形似的汉字在日语发音中也大体相同。

在有关词汇记忆时让学生们困扰的不仅有外来语和副词,还包括很多与中文的意思相去甚远的汉字单词,生硬地记忆的确有一些难度但结合文化背景之后就会让学生豁然开朗、印象深刻。例如「怪我」这个单词,其本意是受伤、负伤。之所以写作怪我,是和日本人不爱给别人添麻烦有关。在日本人心中,一旦受伤可能会误工、需要他人的照顾,给大家添麻烦,这样一来“怪我”是受伤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词汇的教学不仅是对词语本义进行讲解,还应加入文化因素,使学生能更透彻的领会日语词汇的意义,能更得心应手的进行应用。

(三)语法讲解与日本文化相融合

日本等级制度森严,从日语发达的敬语语法中也可见一斑,即使是对于尚未步入社会的日本学生而言,频繁出现的敬语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教授二外日语语法之初就应让学生牢固树立男女、老幼、上下级之间语法使用的差别,以此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在语法分析时反而不能太过细致,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约定俗成,太过深究语法细节反而会适得其反,徒增学生的理解负担。特别是日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虽然很多,如「あなた」、「お前」、「きみ」等,但在生活中却不常用。日本人常常模糊对话双方之间“我和你”的差异性,兩者关系通常用命令、使役、授受关系等语法来进行体现,这也是难度所在。此外,暧昧语的使用也是日语的一大特色。例如,当询问对方愿望时,大多数学生会选择“たいですか”,语法上没有问题,但在实际运用中,日本人一般会采用“ ~ はいかがですか”。因为日语表达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不直接触及对方感情,在询问意见时一般采用诱导式询问方式而不是直接去问。所以这种表述太过生硬,不符合暧昧性的婉转表达方式。当然类似的用法还有很多,教师在语法讲授或者指导学生会话练习时应及时补充,加以说明。

三、日本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力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交际,交际能力考验的是实际运用语言的技能。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成长,在成年后,有自我意识后咿咿学语重新来过。语言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阶段,像孩子一样,先听懂、会说,再会读、会写,切不可本末倒置,变成只会写不会说的哑巴日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先从对白简单、清晰易懂的动漫着手。不仅是因为动漫作为日本的一种典型文化,被几乎所有学生所喜欢,而且语句短便于模仿,容易记忆,是作为入门阶段的不二选择。进入中级阶段,可以选取一些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较为丰富的日剧、电影进行赏析,通过区分上下级、不同群体间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巩固日语敬语的用法。到达高级阶段,则可加入时政新闻、商务会话等内容,在提高学生语言功底的同时丰富学生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专业词汇。让学生认识到正式场合和日常用语间的区别。还可以通过设置不同情境,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式会话活动,将枯燥的词汇、语法变成灵活的对话实践。

(二)培养学生的日本式思维

语言是思维表达的一种途径,要想熟练掌握一门语言,首先需要了解其思维习惯,并将这种习惯应用在日常的语言沟通之中。马克思曾经说过“当一个人在学习一门外语时,一定要做到在使用外语时,忘掉本族语”。所以,在词汇、文法和句型的教授时应充分利用文化传播的力量培养学生日本式思维。对于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们来说,英语式思维根深蒂固,更需要在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强调日本和英语国家思维方式间的差异性。这些思维方式的差异源于东西方国民性格之间的区别,西方民族大多性格爽朗直率,语言中也常常用“YES”或“NO”来直接表述心中所想。日本人有着东方人特有的含蓄,为了顾及他人的情面,一般不直接表达肯定或者否定,即是万不得已也会采用较为婉转的表达方式。一般在遇到邀请但不愿意去的情况时,通常先用肯定的表达再加以转折,转折后的内容有时会说,有时不会直接明说,通常这种情况对方就能心领神会,不再坚持。日本式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举行日语唱歌比赛、日剧角色扮演、日语好句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日语思维的能力,只有把握日语精髓、弄清日语词汇、语法表达方式以至思维方式与汉语、英语的差异,才能用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内心所想,形成日语思维习惯,才能真正在掌握好日语。

四、结语

语言的教学不仅是词汇、语法的单纯教授,更离不开的是文化内涵的融入。在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加强日本文化的融入,使之形象化、丰富化、生活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扎实的发音、词汇和语法基础,让学生能够自如、流畅地和日本人进行沟通、交流。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不能盲目区分文化的好坏,尊重我国传统文化,不能崇洋媚外,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日本文化。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

[2] 孙满绪.日语和日本文化[M].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07

[3] 张宏. 闲聊日语[M].2版.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4] 张岩红. 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的角度探索日语教学方法[J]. 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94-96.

[5] 黄双颖. 谈高校二外日语教学与日本文化[J].消费导刊,2008(10):209-211.

作者简介:

徐妍(1988-)女,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助教。通讯作者:丁菊芳,高级经济师。

基金项目:教育保障与能力提升项目(编号:YB15111)。

猜你喜欢

日本文化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浅析道教在日本文化中的传播与影响
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
第二外语日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日语味觉形容词的多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