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农村学生数学效能感的若干反思

2015-07-04陈果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大拇指效能探究

陈果

一堂数学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其实大家都在关注着数学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一堂课下来,有的学生越学越想学,有的学生却厌学。笔者认为一堂好的数学课的标准应该是:学生学会了数学思维,情感得到了升华。而学会思考,情感得到升华与学生的数学效能感密切相关。所以,我在教学中尤其关注农村小学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Hackett和Batz认为: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下,能否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顺利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一种自信程度的评价。“数学好学”、“数学难”、“我肯定学不好”等就是学生数学效能感的表现。有不少学生感到自己学好数学无能为力、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这在心理学上称为习得无助感,即无效能感,简称无助感。相关研究表明:数学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学生的身心健康等诸多方面成正相关。

一、活动导入,激发探究欲望,提升学习效能感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数学学习受数学效能感的影响越明显。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不像语文那么图文并茂,易身临其境与课文主人公产生共鸣,不像英语那么活跃、生动、激趣,学习数学需要思维与意志的参与。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困难,低效能感的学生容易自暴自弃,甚至会泛化到其他学科。数学课如果有有趣生动的活动,有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有一个学生身临其境的自悟情境,自始至终让学生感觉到玩得愉快、学得轻松,学生的数学效能感必然会提高,学生自然而然会喜欢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一些实际数学问题,必然会爱上数学。曾经听过很多公开课,课前游戏,游戏较为复杂,只有少数几人在活跃,大部分学生一脸茫然。个人觉得这种较困难的游戏反而会削弱学生的求知欲望。活动导入可以是通过游戏、故事等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比较简单的、易于接受的,能够诱导学生积极、乐于探究数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继而让學生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提升了数学学习效能感。

二、思维训练,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能感

在教学五年级数学《找规律》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伸出你的左手,从大拇指开始数,数到小拇指再往下数,像这样不断地重复数下去,问1000这个数会落在哪个手指上?

部分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较难把握,有的小孩子索性就不想学了,课堂上学生一脸茫然无助,于是我们收集了一些方法。方法一:要先减去开始的5个,然后再8个为一组,每组第一行从无名指到大拇指,第二行从食指到小指。步骤多,感觉学生理解有难度。方法二:把第一个去掉,八个一组,余数是几就和第一组的第几个一样!方法三:数字9回到大拇指,从9开始往后的八个数又是一个从大拇指到小拇指再回到食指,就是这个顺序循环。所以只要除以8,余数是几就跟这个数字在同一个指头上。无论是哪种讲法,在课堂上我都进行了尝试,但是效果甚微。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由易到难,步步深入,注重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总结更深层次的数学规律。在知识的探讨过程中,只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加以指导,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农村小学的孩子回家也没有人能够帮助辅导。这道题也不是教学的重点,考试也不会考到,绝大部分学生对这道题会不了了之。这是学生理解能力与意志力的一次较量,这是学生最容易放弃的时候,如果放弃,久而久之学生遇到难题就放弃,会缺失思考习惯。所以,在讲授难题之前,我决定先从简单的周期现象(从大拇指到小指再从大拇指到小指)导入,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独立思考,数学学习只有这样逐渐深入,慢慢探讨,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得出结论:解决简单周期现象问题首先要找出每组的个数,然后用总数除以个数得到组数,余数是几就跟每组的第几个一样。只有自主探究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而教师更应该有耐心与爱心,鼓励学生,不指责、不生气,静静等候。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学生效能感自然得到提升,效能感的提升才会促进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

三、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提升学习效能感

课堂教学环环相扣,是一个逻辑连续的教学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思维疲劳,所以尤其需要意志力的参与。由于建筑行业的兴起,很多70年代的家长其实只有小学、初中水平,但是建筑行业风生水起,赚钱成了他们生存的唯一目的,产生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对文化学习的意识淡薄,对孩子学习漠不关心。于是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成了一项成长的负担。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就会想放弃学习,觉得数学太难了,有的就想偷个懒,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数学学习效能感陡然下降。这时教师在课堂就要有耐心,不厌其烦地提出问题和要求。当学生对问题把握得不够细心时,可以在课堂中穿插故事等不同形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记得听过一节华应龙老师的课,在这节课中当有几个学生思想开始游离,不能理解华老师的题意时,华老师不急不躁地提醒学生观察要细心。在课堂中华老师穿插了化学教授给硕士生上课的问题故事:教授用手指在一个烧杯里沾了一下然后放到嘴里说是甜的,于是学生效仿,发现根本就不是甜的。为什么其他学生认为又苦又涩呢?原来教授伸进烧杯的是食指,舔的却是中指,从中提醒学生观察细致的重要性。

四、以生为本,融错教育,提升学习效能感

在以往的课堂中,学生如果没有明白题意,教师是不会吝啬批评的,直到学生感到羞愧、不安,教师才认为教育的目的达到了,下次他应该会专心了。其实农村的孩子尤为敏感,很多是跟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妈妈的离开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不安全感,所以学生较敏感,很在意老师的评价,教师批评了自己,他会一直懊恼着给了教师不好的印象,并羞愧着怕同学笑话自己。这时他往往有种无助感,会不懂装懂,产生低效能感。教师的评价应该既顾及学生的面子,又不伤害孩子的感情。研究表明: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这门学科,好老师不会让学生有无助感即低效能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面向每一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由于智商、环境等原因的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肯定会有差异。我们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给学生信心,使其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解决最基本的数学问题。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自身必须不断追问和反思: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有意义的数学,有意义地学数学。只有爱孩子、爱学习的教师才能有智慧地去影响孩子,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不厌其烦地鼓励学生、肯定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总之,一切的教是为了不教,一旦效能感提升了,学生必然会在已知的基础上主动探究未知。

猜你喜欢

大拇指效能探究
一起“赶小猪”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我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我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