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英语课堂活动中的几点看法
2015-07-04梁静
梁静
【摘 要】课堂活动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已经普及开来。大多数的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但是,有的课堂活动设计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活动的实效性小。本文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从观念的转变,教学目标的确定,活动形式的多样和教材的整合四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课堂活动;实效性;形式
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活跃状态,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他们感受学习的艰辛和快乐,并思考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而使其身心得到发展。在参加各种级别的公开课中,我向各位老师学习到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的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新的课堂活动模式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在这一片繁华背后我发现有一些现象值得深思。例如:有的课堂活动难度过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不足;有的课堂活动简单重复,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有的活动热闹有余,但与课堂教学目标脱节,课堂活动表面上气氛热烈,形式花哨,但缺乏实效性。高中的时间是紧迫而宝贵的。我们应该认真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它行之有效。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呢?
一、转变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不应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仅仅挂在嘴边,更要将它纳入我们的课堂活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很少有参与和演示英语的机会。我们常常看到教师讲得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就是被动接受的弊端。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组织小组活动。当一个学生对一个话题感兴趣而又没有机会表达自观点时,他会很沮丧,经常如此无疑会打击他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而在大班教学中,让多数学生都在课堂上发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小组讨论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这一范围内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还可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在新教材的Warm-up 和Speaking 部分的教学中就曾大量地运用小组讨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自我监控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促进了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二、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要避免活动的盲目性。活动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学习过程。任何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充分考虑活动的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活动。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性和有效地语言实践机会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在有限时间内达到最大化。例如,在使用网络资源或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注重材料的选取和使用频率,不要喧宾夺主。网络在英语教学中是获取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工具,是创设情景的工具,是协商学习和讨论学习的通讯工具,是知识建构和创作的实践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网络资源教学的优势及其重要性日益明显。
三、活动的形式多样,方法多变,难度适中
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有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堂活动的形式多样,手段灵活,创设丰富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opening环节,利用课前准备的两分钟,课代表带大家朗讀英国谚语,或是课代表带领大家合唱世界知名乐队的英文歌曲。在热烈的气氛中展开45分钟的英语教学。report环节是由学生用英文讲述最近国内外新闻大事,分享读书心得,或者讲述一则幽默故事,或介绍外国文化习俗。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又可以拓展视野。实效好,而不枯燥。pair work and team work 是课堂头脑风暴和课文教学中的常用环节。戏剧表演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这样的课堂授课模式既有兴趣导入,又有与现实生活的衔接;既有同窗们之间的相互激发,又有多媒体展现给学生的大容量的思维和语言的有效训练,这种授课模式的确立杜绝了教师的心血来潮和学生的随意应付,使课堂效率得到大大提高。教师还可以创设相应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感知,理解英语中抽象的概念。
四、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英语深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系统,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活”起来。教师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要创造性的应用教材,要善于汲取其他版本教材的长处。另外,教师要树立英语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使教材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尝试用英语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除此之外,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英语,从生活用品的说明书中学习英语,感受英语。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对于英语不再兴趣匮乏或认为英语遥不可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期
[2]刘道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