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低效的方法分析
2015-07-04王雪梅
王雪梅
【摘 要】针对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本文主要概述了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导致这类教学低效现象的原因,并藉此提出了改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低效的具体措施,以期对改善农村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有所助益,帮助农村学生走出农村继续发展学业,从而带动农村整体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教学现状;中学语文教学;教学低效现象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集合两者共同智慧且极具创造性的活动,故而也可称之为一门“艺术”。然而,受制于发展环境与经济水平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教育低效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明显改善,使得教育“艺术”在这一区域难以充分发挥其效能作用。对此,作为农村教育引路人的农村教师更应敢为先人,积极借鉴构建高效课堂、采取分层教学等系列新型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学理念,通过规范化教学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促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成自上而下、连贯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笔者所处地域学区的教学情况而论,中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对语文教材的使用多有误区,甚有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教学活动仅围绕教材展开;即便有所改变,也是为了应试而改变教材内容,比如,只对考纲要求的部分着重讲解,但凡考纲不涉及即直接略过。二是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实施难以实现,学校对教学活动的活动目的和要求不明确,以至于学生无法更深入地参与教学活动,对教学活动的内涵和深度领悟亦不足够。三是农村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农村语文教师不仅语文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在语文文化知识的涉猎方面也极为缺乏,甚有部分教师连普通话发音都不标准,板书书写更存在错别字词。四是学校教学条件受经济所迫,缺乏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比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仍有部分校区没有得到普及,有部分学校仍在使用录音机等功能单一的辅助器具充当教学工具,然而,这类工具能够发挥的作用自然微乎其微。
二、造成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低效的原因
针对上述问题展开分析,笔者认为造成这一低效现象的主要原因可归结如下:
一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所选教材太过刻板、陈旧,这是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因农村的发展力水平与经济相较于城市落后,导致农村语文教学使用的教材内容未能及时的贴合时代发展与教学改革,加之现代信息教学技术未能普及,部分农村教师也不善于利用案例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生硬的课堂教学只能降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所以课堂教学主要依赖于教学教材,教材成为了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率最高的教学资源。
二是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正如上文所述,农村发展力水平较低,投入教育范畴的财政拨款较少,教学条件相对比较艰苦,年轻的教师不愿意在农村发展,有能力的教师则倾向选择移居经济发达的县市区,因此当前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有限,知识结构单一,同时也缺乏专业培训,导致教学与现实脱节。此外,农村教师也难以有效利用乡土家庭资源结合当地的民情风俗、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开展生动教学。
三是上课效率低下。正常情况下,课堂人数为三十人至四十人时,属于人数适当值,在此范围内的课堂讲授,学生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独立思考,师也易于发现本班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一环境下的学生学习效率通常较高。然而,农村班级人数通常每班高至六十、七十人,如此庞大的班级人数,教师实在难以兼顾全班,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提问环节,由于人数较多的原因,教师无法顾及班级的每一学生,针对问题也无法及时提出、解决。长期以往,也将使班级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得到老师的关注与青睐,成绩较差的學生疲于求学,甚至会自暴自弃。
三、改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低效的具体措施
(一)让教学融入生活,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
陶行知先生的一句“生活即教育”导出了教育本源所在。农村学生得天独厚,有着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更多机会,淳朴的乡村生活和自然生活时时刻刻围绕在他们的周遭。正由于这种对大自然的了解基础,所以在学习与自然界相关的课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庄稼旁、泥土里、大树下寻找与大自然相关的物体,比如植物、昆虫等,先行观察、了解,后再将这类观察融入对课文的学习。合理把握农村自然条件赋予的环境优势,让教学更贴近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很多时候学生都将更准确地理解课文,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实施分层式教学,确保学生能力的普遍提高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的重要思想,简而言之,即是教学中教师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别化教育。语文课堂教学采用分层教学,可以按照具体生情的不同知识水平来相应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针对语文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侧重对课文字词来发问;对于语文能力一般的学生,可围绕课文写作情况和基本内容来发问;而针对语文能力较好的学生,则可侧重对课文作者情感内涵、引申喻意等发问。以此保证每一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能力锻炼,使得每一学生都能有所学习自信,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序发展。
(三)让情感因素渗透,丰富学生对课文情感认知
现实中,大部分农村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即父母常年在外劳务,极少回家,学生普遍缺失家庭关心和教育辅导,所以怯于与人交流,亦不善于沟通。由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渗透情感因素,对释放学生情感,引起学生共鸣的有很好效果。比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我眼中的父爱和母爱”,安排学生就自己对“父母的爱”的理解,回忆各自父母对自己关爱的点点滴滴。在这样温馨的情境之中,学生们更为容易的进入到对父母的感恩和回忆中,爱和感动聚集于胸,课堂活跃氛围瞬间就被“点燃”。
(四)合理组织实践课,启发学生竞争与创新精神
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对其日后发展同样至关重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也要对此作有针对性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以语文实践课程的开发课题为例,这类课程主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条件的校区可开展以“我爱阅读”为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走进图书馆”的实践活动中,将学生分成各种阅读兴趣小组,涵盖科学、历史、美术、故事等各学科的阅读活动。通过阅读实践活动,学生会对书籍产生更深层次的领悟,也能够对文章有更多的交流和理解,从不同层面对语文阅读能力进行了锻炼。在活动最后,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按小组将读后感以作品的形式参与班级竞争,进行评比,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针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亟需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及文化素养,反复钻研、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农村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而带动整个农村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缩小与城市的文化差距。
参考文献:
[1]邵美红.教学反思为初中语文教学与改革提供保障[J].考试周刊,2011(48)
[2]顾庆霞.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11)
[3]毛秀芹.试论创新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中的教学实践[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06)
[4]李永红.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力——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体会[J].经营管理者,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