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6-09-21邵娜

考试周刊 2016年73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培养方法阅读能力

邵娜

摘 要: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本文从反复朗读、仔细精读、强化诵读、有效阅读、习惯阅读这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方法

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书。你读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阅读的重要性在于,它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语文阅读教学自然是教给学生技能的,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反复朗读,领会意思

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苏秦苦读,“头悬梁,锥刺骨”,所以能游说天下;杜甫勤读,“读书破万卷”,所以能“下笔如有神”;鲁迅连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可以说,历代伟人大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自己“读”出来的。然而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让教师讲。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便可。

二、仔细精读,体悟意蕴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叶圣陶语)。有人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用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教师的点拨应是在学生充分阅读之后,针对阅读中的共性问题“精”讲。此时学生带着自学的疑问,带着倾听教师讲解的渴望,教师的讲解于学生能达到“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效果。老师要点拨得精彩、点拨得生动、点拨得精当、点拨得明白、点拨得科学,要挥洒教师的个性和才气,观察学生的表情和态度,随机应变,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让学生能真正体悟到文章的精妙意蕴。

三、强化诵读,咀嚼美感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阅读也是一种审美过程。语文教学中,不但要在字、词、句、篇上下工夫,还要在教学中贯彻人文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不但能提高表达能力、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因为阅读就是读者和作者的对话,让青少年广泛地阅读,多读名家名篇,就是让他们跟名家、大家对话,思想上无形中就会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如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佳作时,我就让学生尽情地读,通过诵读感受诗人的情怀,领略诗歌的韵律,体悟诗作的美感。

四、有效阅读,关照生活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提出学生不但要学好课堂上的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大语文”。要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每一部文学作品本身就出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学生在大量作品阅读中,品味人生百态,领悟生活真谛。如《我有一个梦想》让学生认识到人生要有理想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奋斗,《茶馆》又让大家认识到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大量的阅读,让学生理解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强者。

五、习惯阅读,滋润心灵

在这个纷扰的时代,读书更应该成为一种时尚。因为只有读书,才能使我们摆脱浮躁,进入沉静;只有阅读,才能使我们提升。马克·吐温说:“名作,是那些每个人都希望读过,而又不愿去读的作品。”人们希望自己读过这些书,是因为这些书是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退缩不读是因为这些书超过每个人的头脑,需要思考才能吸收,而思考是艰苦的。然而只有超越我们头脑的东西才能使我们提升。名著是过去的作品。古人并不知道计算机、网络,但古人同样经历着日出日落,风吹面颊,也曾为爱与欲而着迷,也曾对生存的意义苦苦追问,也承受着悲欢离合的人生四季。名作之所以历久弥新,就是因为古人用最清晰的语言,向我们提出一个重大主题,哈姆雷特式的追问是没有时间界限的。没有阅读的人生是狭窄的人生,是肤浅的人生,是缺乏个性的人生。没有个性的人生是没有未来的。为了未来,还阅读给孩子。西方有谚语:“把上帝的东西还给上帝,把恺撒的东西还给恺撒。”在这里似乎也可以说:把孩子的东西还给孩子,让阅读滋润他们稚嫩的心灵。

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谈语文教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5.

[2]邱道学.让语文课响亮起来[M].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2005,2.

[3]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漓江出版社,2014,6.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培养方法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