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理想的教育
2015-07-04王贵宝
王贵宝
论及教育,众说纷纭,对于步入工作岗位十几年的我来说,不敢妄谈教育,但我深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而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尽量付诸努力使每个学生臻于完美。可由于个体和环境等诸多不均衡因素的影响,要做到有实效、有针对性地教好每一个学生,仅依赖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同一而论的方法也是不可行的,做到就地取材、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发展,这也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教育方法,并在自己的教学之路上一步步尝试践行着。下面仅就品德与社会学科,将自己教学中的做法诉诸于此。
一、大胆创新,教材趣味化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融合思想品德、地理、历史人文知识于一体的学科,内容涵盖面很广,涉及的知识也很多,如果照本宣科的讲解书本知识,必将导致学生兴趣缺失,可如果过于脱离书本,又很难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活用课本,尽可能地利用好这个教材资源,可以结合学生实情,大胆重组教材,也可以适当地整合课程,大胆创新教材,让教材独具趣味性,真正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发挥教材最大的潜能和作用。
如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陶与青铜》一课,了解了中国令人骄傲的火焰中的文化,完全可以重组到《我国的国宝》一课,追根溯源,环环相扣,让学生在骄傲与遗憾中学会珍惜,懂得保护文物古迹。另外,品社学科还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丰盈知识,激发兴趣。如五年级下册《汉字和书的故事》一课可与语文学科知识整合,将猜字谜等语文学习活动纳入本课,激发学生对汉字探究的兴趣,感受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在对本课学习认识到位后,把握这一有效时机适时开展诗文竞赛、书法展览等陶冶情操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情满于胸,感露于文,使《品德与社会》与语文教学实现双向的收获,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只有像这样不断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本地资源特点、校情、班情活用教材,才能真正发挥文本资源的作用。
二、就地取材,资源自然化
由于城乡教学环境、办学条件的差距,身为农村小学教师的我们常因一些课程无法开展而牢骚满腹,认为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越的教育教学环境对课程的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却忽略了我们农村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大自然。我们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农村的风土人情、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等都可以作为资源加以利用,只要我们有效地安排、组织,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隐藏在大自然中的课程资源,把学习知识与接触大自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学生就会从大自然中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生活中的快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受到快乐,我充分发挥了农村自然资源作用,让学生参与农耕,感受劳动的快乐;带学生到原野中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鼓励学生去贫困农户家帮忙,感受助人的快乐……对现有资源的利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快乐,很轻松地就达成了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效果绝不亚于多媒体资源演示的作用。可见,利用已有的教科书、图册,结合生活实际和生活环境,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教学资源,亲身去体验、感知学习,更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收获知识。
三、因生制宜,方法多样化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作为教育工作者,能让每一片树叶焕发各自特有的光彩,才是理想教育的最高目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充分发挥学生这种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不同经验实际、已有的知识水平等因生制宜,選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引导,促进差异共享,取长补短,进而丰富和拓展自己。
诸如中高年级的品社课,很多活动是让学生参与调查实践,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填写调查表格。而这样的任务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完成的,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在教学中,我注重采用小组合作,分层互助的方法,在每个小组内均衡分配A、B、C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彼此相长,多让学生在小群体内自己谈体会,谈体验,小组内的学习交流往往比老师的说教更为深刻,更能打动学生的情感。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一课时,在班内举办节水创意大赛,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开展调查研究,引导组长合理分配组员调查任务,保证让成员量力而行,只要能在最低要求的基础上获得更优,就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组内自我比拼、组间竞争的方式,给每个学生以信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活动的热情。活动中虽然有的同学可能动用了网络等资源搜集大量资料,而有的同学仅仅调查了身边人家的节水方法,但却能互相补充,对于他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收获,而在最终组内汇报中也能彼此相长,这样的活动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给自己定位后有了自己奋斗的目标,而不至于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相信,只要教师能合理引导,善用这种资源差异因人施教,学生也会乐在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链接生活,活动新颖化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当中,积极开展各种情境性、体验性、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力求使活动丰富多彩、多样化、趣味化,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需要。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既能获取知识,又能培养能力,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从而获得全面发展。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学会和谐相处》一课时,我设计了两个主题活动,首先开展班级结对子活动,让同学之间和谐相处,并组织交流互动活动,评选和谐星,在争星活动中让学生意识到和谐是人际交往的关键。然后,把家长请进课堂,开展亲子互动与心灵对对碰活动,让父母与孩子在互动中增进感情,在心里话的对白中化解矛盾,真正学会和谐相处,最终做到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相链接,在课堂上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以上,只是自己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看法和做法,我心中理想的教育也许并不完美,但我坚信,只要心中洋溢着对教育的热情,只要自己在教学之路上始终迈着坚实的脚步,理想的教育就会日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