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初探
2015-07-04肖明霞
肖明霞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引导作用,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有积极意义。下面简要分析下小学数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1. 巧妙营造课堂合作互动氛围。小学生本身拥有较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故事、问题、生活常识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导入与教学,通过改变教学组织形成,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自由、或按指导组成合作小组,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合作分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们的知识水平、思维活跃程度、学习成绩、组织能力有较为直观的认识,确保做好均衡分组,并采取轮流制让学生们积极负责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圆的认识》这一章节授课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广泛接触、讨论生活中的类似事物来巧妙设置课堂情境。像学校校园内的圆形花坛,花坛内部如果要加一个喷洒装置应当放在哪里,喷头喷洒距离的设置要如何确定,以及为何选择这种做法的原因?以这个生活常识问题为开端,可以帮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参与积极性,并且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强化学生对个人角色的认知与责任意识。
2. 科学设计合作学习问题。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展开意味着教师必须慎重且科学地设计合作学习问题,教师只有在深入把握学生学习水准与状态的基础上,才能够合理分组、科学设计问题,从而为合作互动探究学习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小学数学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用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必须精心选择学习材料进行组织设计,以便能够在提升趣味性、保证知识含量的前提下,让学生们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一般适宜作为合作学习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学生个人单独操作时间长且不足以完成或完成难度大的教学内容、多数学生依靠个人能力无法全面解决的教学问题、问题解决方法多且思维差异较大的问题。
学生个人无法独立完成或者耗时耗力的问题可作为合作教学优先选择,比如,《统计》这一课程的学习需要收集大量数据,选择合作学习模式既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每个人都发挥了自身能动性参与问题的解决。小学教学中部分内容因其自身复杂性与开放性导致学生个人无法全面、高效、优质的解决问题,这类问题较适宜安排合作学习。比如六年级数学课程中的《确定起跑线》,作为综合类数学应用实践活动课,其围绕圆的概念与周长展开,教师要在此知识基础上进行设计,利用學校田径跑道做对照让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弄清跑道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与方法确定起跑线,在知识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利用合作学习激发个人能动性,提升对应用数学的感知与认识,从而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并锻炼个人能力。对解法较多需要应用到发散思维的问题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优势予以解决,学生们在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火花的碰撞对于积累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策略有积极意义,也有助于构建趣味数学课堂。比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章节,教师可给出2、3、4、5四个数,让学生自由组成可被2、5、3整除的两位数与三位数,让学生将小组讨论中所得到的至少各十个数进行特征分析,让学生自由展开猜想,比如能被2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可被5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以及能够被3整除的数具体表现出什么特征等等。通过提问与设问的方式让学生对讨论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在提出、验证、修改个人猜想的过程中锻炼合作探究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合作互动。对小学生而言,数学课堂教学中让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动口进行教学实践,有利于加深学生知识感官印象、培养多方位能力,可促使学生经常保持着一种追求探索知识的状态。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分配、自主合作等方式展开交流学习,在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感受到多角度看问题的益处,同时提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在小组合作竞争情境中,学生们可经常探索总结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对策与要点,从而构建一个活跃且充满趣味的数学课堂,并为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提供一个优质的实践平台。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