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润泽:情到深处情自浓

2015-07-04严亚雄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情感数学课堂

严亚雄

数学教学只有与情感教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共鸣和共振,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处于最佳状态,最大程度地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情感是数学教学中润滑剂,能够催化和润泽数学课堂,最终润泽学生的心灵,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对情感教育的渗透。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过:“学生不是收录和播放声音的机器,学生是具有复杂内心世界的完整的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的并不是汇集使用各种方式和方法,而是有影响的射线,它能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情感,引起愉快、愤懑、痛苦、惊奇、同情等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它强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要传授、技能需要培养,同时情感还要有交流,要能够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在追寻尊重生命、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更要关注情感目标的落实。大家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心情愉悦时,思维也就显得特别活跃,反应特别灵敏;反之,则思维混乱无序,反应迟钝浑浊。可见,情感之于思维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寻求情感的和谐共振呢?

一、教师要有足够的情感投入,学生才能充满感情地学习

教师丰富的情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强大动力源。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教师对教材冷淡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其所讲述的材料好像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堵墙。”可见,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当我们有幸承担数学学科的教学任务,我们就应热爱自己的任教学科,从内心深处去热爱数学,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享受教数学的过程。数学教师对于数学的情感常常会影响和感染学生,即便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一个教师充满着情感,无论他站在教室的哪个位置,他的课堂一定可以带给学生数学学习的享受,学生会视这样的数学课为一种乐趣,他们必将因为这样的教师而乐于思维,从而爱上数学。我想,一个对数学没有良好的情感修养、缺乏严谨教学态度的教师是不能拥有引人入胜的课堂的,一个不热爱数学的教师是不可能讲出生动活泼的数学课的。教师要想最大程度地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发和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一定要将自己对于数学学科的热忱和感受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数学教学内容拥有了“情感的外衣”,学生的内在需要被唤起,学习兴趣必然会高涨。我们传授数学知识,更要带着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传授知识,如此,才能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情感。

二、挖掘数学课程的涓涓细流,调动数学学习的浓浓情感

小学数学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这是非常重要的情感资源。因此,教师课堂设计时,要认真钻研,学会利用教材的独特魅力。

1. 情境创设,激起数学学习的愿望。张齐华老师的一次课堂导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第一次谋面的孩子轻松聊天,并坦然告诉孩子们他有点高兴不起来。看到同学们疑惑的眼神后,他自问自答并抛出问题:“为什么呢?是因为张老师心里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担心。谁知道张老师可能担心什么?”接下去他出人意外地告诉大家他担心孩子们不会玩。得到孩子们的呼应后,他和孩子们玩对折后撕纸的游戏,接着自然而然引出课题“轴对称图形”。

上述案例中,张老师创设了一个对话情境,看似随意的谈话,却将孩子的心一下子吸引住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好轴对称图形的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目前所展示的真理感到震惊。”这一节课,由于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情感融会相通,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了愉悦,他们享受到知识带来的无限乐趣。

2. 联系生活,萌发数学学习的情感。小学数学教材的排版上相比从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如在排版上少有文字叙述,特别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映入师生眼帘的往往是一幅幅生动有趣、色彩缤纷的主题图。即便是计算课的教学,也会有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际情境来作为知识的引入。如教学第九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例1给出了学生熟悉的购物问题主题图,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整理,提出相关问题,从而产生计算需要。教材中有很多类似的情境,如教學乘法运算律时,也是由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出一组等式,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并在小组里交流,最终发现并归纳出乘法运算律。

另外,教材还特别注重数学学科的应用性。如六年级下册“百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就讲了有关利息、储蓄等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此外,教材还注意将一些枯燥和单调的数字、公式、法则、符号以及图形等都和现实相联系,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数学变得可以感受,学生自然就能够产生一种亲切感,如图形世界、生活中的数据、游戏中的可能性、测量物体的高度等。

当然,教学中还需要教师不断反复地用一些生动的事例去阐述,既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它来源于生活,也提炼于生活,更要认识到数学最终将在更高层次上应用和服务于生活,如此,学生才会真切感受到数学的重用,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由浅表层次的情感变为一种持久和浓厚的兴趣,最终成为理性和深层的数学情感。

3. 关注体验,提高学生追求真知的动力。第一,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中的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美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适当向学生揭示数学的美,学生鉴赏数学美的能力提高了,最终也会内化为学生对数学的一份情感。如数学的简洁美,复杂的文字只需要简单的符号语言就可以表达;再如几何图形中的对称、和谐之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简洁形象的美,解题方法的严密之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之美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美的体验,可以利用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指一指、移一移、说一说甚至唱一唱等以及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与相关的学习内容产生共鸣,提高学生追求真知的动力,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和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数学所蕴含的美需要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同时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去提炼,不断去展示这些数学之美,通过欣赏和操作等活动中逐步来培养数学的意识,充分去感受数学世界的五彩缤纷,从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第二,应不失时机地在数学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渠道介绍一些趣味题、数学的小知识、数学家的故事或数学知识的发现史等。比如在讲解五年级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时,可穿插介绍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此外,还可以介绍中外数学家的伟大成就,甚至是古今数学家献身科学的事迹。比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介绍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然后再隆重介绍祖冲之,让学生了解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六位小数的人。在这样的介绍中,学生了解到圆周率的小数点每前进一位,都要付出我们几代人的努力,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类探究历史之漫长,探究过程之艰难,学生在敬佩人类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时,也大大地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以美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唤起学生数学感性的共鸣

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师生关系和谐是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同时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构建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美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从而唤起学生数学感性的共鸣。

1. 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尊严,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认可和尊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这样说道:“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是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孩子特别希望得到的就是教师的尊重。人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其实离開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需求,尊重他们的回答、劳动成果以及每一个点滴的进步,教师的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不经意的积极评价、一次蹲下来与学生的对话,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当然,尊重并不意味着迁就,更不表示放任不管。在教学中,我们要时时、事事、处处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始终站在学生的中间,尊重他们的情感表现,尊重他们的心理和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同时也要做到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平等。课堂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分享理解的场所,是生命活动、成长和实现自我的地方。每一天的课堂中,我们都在和学生生命相遇,心灵和心灵相约共舞,我们一起探寻真理、质疑问难。面对这样一群天真无瑕的孩子,他们尊敬、爱戴老师,无条件地为教师做事,甚至接受教师的批评。作为教师,也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以真诚的信任,创设融合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孙敬修老先生曾说过:“让学生爱你、亲近你,你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才能胜任教师的崇高使命。”记得有一次,我借班进行《转化的策略》公开课教学,为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我利用课前短短几分钟和学生交流、游戏,一下子拉近了师生距离,同时又巧妙地渗透了本课的数学思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鼓励。想起暑假期间观看的张齐华教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录像课。我欣赏张教师课堂设计的新颖,环节处理得恰到好处,更欣赏的是他那富有启发性、煽动性的丰富的课堂语言。张教师出示一张涂色纸条,其中涂色部分是平均分成6份中的1份,他让学生估测涂色部分占整张纸条的几分之一,这时,孩子们有的用手比划着,有的小声议论、猜测着,一个小男孩回答可以用1/8来表示,这时,张教师走到他的身边握着他的手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男孩回答:“这1份是上面1份的一半,所以涂色部分就是整张纸条的1/8。”张教师非常高兴,他说:“你真厉害,你离成功只一步之遥。”他的评价是多么巧妙,既有对这个孩子的肯定,肯定他爱动脑,又对他提出了希望,希望他能更认真仔细地去思考问题。采用这种鼓励性语言,不但调动了这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对整体班级来说也都是一种鞭策,整节课学生学得投入、兴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成就动机理论表明,当一个人获得成功体验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作出正确归因。数学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成功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而要上好一堂课,除了钻研教材,还应该拥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艺术,即鼓励学生学习的技巧。比如语言的风趣幽默、语言的生动形象等。如果我们能做到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偶尔产生的暂时性积极情感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那么这种情感就会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积极情感,最终化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念。

总之,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数学教学要重视渗透情感教育,要将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情感教育相互交融和渗透,从而产生共鸣和共振,这样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由于数学学科的推理性和抽象性极强,决定了情感教育不能靠硬性灌输,强加于人,只能以思载情、以情促思。让情感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抹润滑剂,催化和润泽数学课堂,最终润泽学生的心灵。

猜你喜欢

情感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