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雪》教学为例的古诗教学有感
2015-07-04杨宣宣
杨宣宣
教授古诗时,如果对学生笼统地进行全面教学,生搬硬套,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让他们产生抵触和厌倦的情绪。古诗教学除了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外,更多的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为此,我尝试着通过以下几方面教授古诗,探索是否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意境,从“我要学古诗”转变成“我爱学古诗”。
一、课前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喜好精心设计导入课题,能使学生觉得教师讲课“有味道”,古诗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授《江雪》前,我从实际出发,抓住孩子们喜欢唱歌这一点,课前先让孩子们跟唱《春晓》《江南》《静夜思》等新学堂歌,然后导入:“刚才这三首诗分别体现了春天、夏天、秋天三个不同季节。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写冬天的诗。你们想听吗?”一下子就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江雪》。
二、反复朗读,想象画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教学亦是如此,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通晓其义。
《江雪》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古诗,想让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出“诗中有画”这一点很难。所以,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诗歌,个别朗读,播放录音,学生跟读,再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通过这样的听读想象,学生能在脑海里勾勒出诗歌的大致画面。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边复述边通过简笔画一步步将《江雪》一图展现在黑板上,这就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意,更易读出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三、抓住字眼,领悟意境
古诗教学,有时一字一词都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在品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时,我利用幻灯片的动画技术去掉了“绝”和“灭”,让学生直观看到“绝”和“灭”的消失并让他们再读并想象:“没有了“绝”和“灭”会变成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有的学生就回答了:“我仿佛看到了很多鸟在山上飞,有很多小路。小路上有很多人的踪迹。有很多人在说话。”
尔后,再通过重现“绝”和“灭”,再让学生想象加了“绝”和“灭”后“此时变成了另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回答出:“我看见了千座山被白雪覆盖了,鸟儿都绝迹了。路上,人的踪迹也都没有了。”
通过展示句子和图片的对比,使学生能很好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更容易理解一“绝”一“灭”展示出两种不同的画面表现两种不同的心情,进而体会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的是环境的冷寂。
在品读“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时,我先让学生思考:“在这个寒冷的下雪天里,山上没有了鸟,路上没有了行人,没有声音,这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感受到了寂静/孤独/荒凉。”然后,学生通过朗读与思考,寻找规律找出诗眼“孤”、“独”并试着读出诗人的“万千孤独”。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抓住关键字眼,反复推敲,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诗意,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品味古诗的美之所在。
四、了解背景,挖掘心境
古诗年代久远,学生很难从字面的意思就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因此,在《江雪》这首诗的预学单中,我要求学生查找“诗人柳宗元的简介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课上,再选择性地出示诗人写作背景相关资料,要求学生从中找出诗人“万千孤独”及“冒雪独钓”的原因,进而使學生理解出诗中的渔翁就是柳宗元自身的写照,挖掘出渔翁不是在钓鱼,也不是在钓雪,而是在钓一种“理想”、一种“希望”,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五、拓展阅读,深入感悟
教学中,我们想依靠课本的古诗文让学生感受意境,理解诗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适当延伸,拓展阅读,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走近诗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我设计了拓展阅读。通过介绍《题秋江独钓图》这首古诗,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再让学生思考两首诗的异同点。学生能够很好地回答出:“都是在江上钓鱼;都是一个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更有的学生懂得抓住“高歌”一词来说明《题秋江独钓图》的诗人心情是惬意开心的,而《江雪》诗人的心情却是孤独苦闷的。
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学生能进一步重新感悟渔翁,感悟诗人的写作心境。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人生经历不同,诗人写作心境也不同,写出来的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相同。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总之,古诗教学是一个很漫长神秘、充满探索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把握好学情,选择科学的方法,或诵读,或想象,或对比,或感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学习,提高学习古诗的自学能力,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