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

2015-07-04王学琳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新课改课文文章

王学琳

新课改实施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虽然整体上做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仍有较多不足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需要在课堂教学时做到对课堂结构的不断优化,进而实现增效减负的效果。本文在对增效减负在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意义进行探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加以探究。

新课改及素质教育都强调了把学生当作为教育主体,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小学语文来说,这是属于一门对母语进行学习的学科,然而受到应试教育造成的影响,使得教师及家长目光更偏向于学生的得分技能,而不是语言素养的提升。大量练习及训练的背后,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因而,课堂教学上的增效减负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十分有必要。

一、增效减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所在

1. 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增效减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能够打破原先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状况,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当中做到师生互动、相互交流,并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在教学当中充当引导者,有利于教学负担的减轻,学生课堂发言与自主学习的增进,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内完成学习任务,做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效减负。

2.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观念的形成。增效减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能够使教师做到对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并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及独立思想习惯,从而使小学生正确的自主学习观念得以形成,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1. 课堂形式单一乏味。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相当一段时间,但仍存在一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从而造成课堂形式较为单一乏味,难以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体会到趣味所在,给学生学习造成过大的压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对世界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做到对其内心世界的满足,从而使其产生较为严重的厌学情绪,无法做到对语文教学知识的全面吸收。

2. 过于关注新课标要求。与仍采取传统方式教学的教师不同,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对于新课标的要求过于关注,从而在对教学目标制定时,有着过高的要求,从而造成知识培养上去了,而能力培养得不到提升,读写能力上去了,实际应用能力却有所忽视,从而造成在课堂教学时,给学生增添更多的负担,使学生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做到对语文学习中乐趣的享受,无法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 受考试及升学压力的影响。无论是新课改之前还是新课改之后,学校在教学时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考试及升学所带来压力的影响。对于学校来说,升学率的高低,与学校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处于启蒙教育的小学阶段,很多父母在选择学校时,更愿意将孩子送到那些名校当中,从而保证孩子在升学时能够上一所好的初中。然而,对于一些名校来说,其往往都是通过大量学习及大量练习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考试能力,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

1. 找准切入点,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精准的切入点有着画龙点睛的效果,进而由此展开教学,带入其它内容的讲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寻找切入点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对于文章来说,可以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对于诗歌来说,可以从诗歌的诗眼进行切入,从而做到对文章与诗歌含义的快速领会,把握其中存在的内涵。对于文章来说,往往充当点睛之笔的题眼便是文章的题目。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对文章整体思路及内涵的概括,在抓住题目之后,只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便能够对文章的结构与内容做到有效把握,从而达到统领全篇的效果。其次,文章切入点的寻找,还从中心句下手。一篇文章的中心句,往往能够对文章主要内容及主旨进行反应,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以展现出来。因此,找准中心句往往就能够使学生做到对课文大意及主旨的有效把握,便于学生提升文章理解能力。最后,还可以通过对课文中出现一些线索的寻找,跟着这些线索做到对全文的探索。例如在讲述小学语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教师便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在整个游览当中,作者一直提到的内容有哪些?”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做到对文中出现“溪水”一词的把握,进而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便能够做到文中暗线的找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对切入点进行有效寻找的方法很多,需要根据教学要求来进行选择,只要能够找对切入点,课堂教学便会变得高效、轻松。

2. 完善课堂设计,使学生能够有效提问。学生课堂提问的顺利开展与进行,能够使教师做到对学生反馈信息的接收,并做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时,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做到有效提问是相当有必要的。

首先,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能够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是教学的辅导者及引导者。因此,当问题产生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来探索解法,而不是向学生和盘托出。其次,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需要设置教学情境,并将问题融入的这些情境当中,这样学生在解答时,便能够体会到解题的趣味。最后,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能够让学生找到成就感。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可能里面有很多都是学生此前无法解答的,然而,经过他们的努力之后,最终解答问题,学生便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在心灵上收获极大的满足,进而使学生有更大的动力去解答其它问题。另外,在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进行设计时,也需要有所突破,一是要能够根据课文重点设置问题,从而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帮助教学目标的完成。二是要能够从难题入手,对学生在阅读时思维的启发,让学生转变固有思维,做到对出现难题的探索。三是要通过连续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小学语文教学是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做到对新知识的学习。因而,在教学时,需要教师把握新老知识点之间的交叉内容,并据此来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将学生引入到同一个知识经验域中,在对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做到对新知识的学习。四是要能够通过矛盾问题来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半截蜡烛》中:“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从容”是什么?學生可能理解为“好像什么事都没有”或者为“淡定,不紧张”,然而,这与课文前面提及到的“脸色苍白”又形成了对比。因此,根据这一矛盾,教师便可以提问:“既然‘脸色苍白?为什么会显得‘从容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在对问题探索时,便能够明白“脸色苍白”是因为孩子为了秘密会被发现而产生的紧张原因所导致的,然而之所以变现出“从容”,是因为孩子看到烛台被中尉夺了回去,因此,这是即便内心十分紧张,也需要在脸上表现出不紧张的样子出来,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大大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第五,教师在提问时,需要留白。正如作者在构思文章中为了谋篇布局所故意省略的内容一样,教师在问题提问时,也需要以留白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做到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做到对创新思维的锻炼。

3. 加强课本解读,对语文课堂结构进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根本的依据依旧是课本,缺少了课本,教师在上课时,便会显得内容空洞,没有依据可言。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若是在教学时,不能做到对课本的通彻了解,便无法以课文为基础,来做到对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教学时,需要做到对课文的进一步开发及利用。例如在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对于这种诗,很多老师将后两句理解成:“孤单单的一叶小船渐渐离去,并逐渐消失在碧海蓝天之间,只能看到长江水波涛湖涌般的向天边流淌去”。但是仔细想来,三月的江南里,在江面上就真的只有孟浩然乘坐的这一叶扁舟吗?很明显不是的。因此,对于这句诗,便可以理解成虽然江面上的船很多,然而在诗人的眼里,只有孟浩然一人,因此所看到的也只有孟浩然所远行的船。所以“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孤帆”,应当将其理解成诗人心中的“孤帆”,从而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友人离去时,心中存在的不舍之情,这样一分析,本诗的情感便自然流露出来。在教师教学当中,每节课都有特定目标,要想增效减负的完成这一目标,便需做到对课文的深刻把握与解读,甚至创造性地加工,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文本重组一是能够对内容进行分划、集中,并做到对情感内容的深层次挖掘;二是可以让创作手法融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和特点。三是可以让课文的主题立意更加鲜明、独特。只有这样,语文课才会更具有风味,才会达到增效减负的效果。

总之,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来做到对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采取增效减负的教育方式,在对课堂价值有效创造的同时,将其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因此,对于增效减负这种教育方式来说,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于推广。

猜你喜欢

新课改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