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汉语教学

2015-07-04崔吉范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歇后语晏子中华

崔吉范

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拓展视野、开阔思维,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学生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它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反映着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交流和交融。通过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受磨难而更强,豪迈地屹立于世界之林。

《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规定,在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热爱祖国,具有民族团结意识。而使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拓展视野、开阔思维,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学生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它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反映着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交流和交融。通过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受磨难而更强,豪迈地屹立于世界之林。

一、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感受成语的寓意之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语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深远、言简意赅,读上去朗朗上口;而成语故事则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伦理性,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等是少年儿童必读的神话故事;又如,“完璧归赵”、“晏子使楚”、“负荆请罪”、“惊弓之鸟”、“三顾茅庐”等又是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再例如,“悬梁刺股”、“凿壁借光”、“韦编三绝”、“程门立雪”、“囊萤映雪”等又是刻苦读书的典范,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 感受歇后语的诙谐之美。现行汉语教材在每个单元最后都要安排一次汉语园地,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如歇后语、对联等。歇后语一般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句是比喻或隐语,后半句是对前半句的解释或说明,而且许多歇后语不但诙谐幽默,还富含一定的寓意,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猜谜语、搜集资料,课后利用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和全班同学共享资源。例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类似这样的歇后语是以汉字的谐音为表现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使学生明白友情的珍贵,不亚于雪中送炭;“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使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猫哭耗子——假慈悲”,使学生明白善恶、美丑的标准等等,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

3. 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在每次汉语园地中,都无一例外的安排了一首古诗,学习古诗可以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使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承传,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是写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旧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不但把送别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表现了出来,更将自己坚持高贵洁白品德的决心表现得清晰透明。又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更是将西湖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更将西湖美景比作西施,无论怎么打扮都是那么漂亮,使人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完美人生

1.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三字经》中“苟不教、性乃迁”说的是:如果孩子不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着环境的影响而变化。而《弟子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教材之一,在教学中适时进行德育渗透,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习《新来的王老师》一课时,当罗林面对同学们的嘲笑时我可以给学生讲“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的道理,同时罗林也不能灰心,要以“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来要求自己;在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西游记》中的故事,在学习中既要学习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的精神,又要学会善于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这时便可以将“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穿插进来;在学习《说勤奋》时,课文讲到司马光“圆木警枕”的故事,正是这种珍惜时间、勤奋苦读的精神使他历经19年时间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不就是“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的完美再现吗!此外在平時的学习生活中也可以用《弟子规》来要求学生,例如“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教育学生团结友爱;“方读此、勿幕彼、此未终、彼勿起”“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是教育学生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 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塑造完美性格。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塑造,使学生成为一个心理健全、大度宽容的人。例如《完璧归赵》讲的是蔺相如不畏强权,巧妙机智的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的故事。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利用课前、课后以搜集、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负荆请罪》《渑池之会》的故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又如《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晏子面对楚王的三次侮辱,他都能给以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再向学生讲解晏子的其他故事。诸如此类的课文还有很多,如《西门豹》《空城计》《赤壁之战》等等。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思想感情。

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语言素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万世先师”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而后孟子又将这一思想发扬光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承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摘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包括励志格言、优美诗词、成语典故等,如此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无不体现了古人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而立下的壮志豪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这些诗句中,感受和领悟诗人的意境,陶冶自己的情操,升华自己的情感。此外,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中华优秀德育故事,学习孔融谦让礼貌的处事原则、学习闵损和孟宗的真诚孝心、学习尹憞遵守礼仪、立志育人的精神、学习滂母的浩然正气,最后再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学习他们“孝养父母、尊老爱幼、团结友爱、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礼貌待人、廉洁奉公”的精神,立志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总之,在汉语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扩展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明了古代卓越的艺术、灿烂的文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使中华文化得以不断传承,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猜你喜欢

歇后语晏子中华
晏子不辱使命
晏子使楚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歇后语
歇后语大声读
歇后语大声读
歇后语大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