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探析

2015-07-04朱立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暴力语言教育

朱立

近年来,因教师语言暴力所引发的校园悲剧频频发生,给师生、家长都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和伤害。语言暴力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还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目前,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重视教师语言暴力,保护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当务之急。本文采用文献法,阐述教师语言暴力的定义、表现方式类型、伤害影响及其特点,分析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一、教师语言暴力内涵

教师语言暴力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于精神伤害的范畴。

二、教师语言暴力的表现类型

在教学生活中,个别教师对表现不佳的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与评价方式,如辱骂、挖苦、威胁、告状、比较、指责、羞辱、呵斥、诋毁、预言、嘲讽、孤立、侮辱、判定、记账报复、苛责、嘲笑等。上述方式都是语言暴力的表现形式。

教师语言暴力根据内涵和形式特征可以分成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语言暴力是指一个人所用的语言在意义上的暴力指向清晰明确,多表现为语言的攻击性强,有妄言断定型、威胁恐吓型、指责呵斥型、侮辱谩骂型和讽刺嘲笑型等;隐性语言暴力虽然内容可能没有涉及暴力因素,但是这种用“公开的独白”而取消了倾诉的对话,教师意图通过掌控话语权强行将自己主观的意志施加给他人,却未顾及学生的人格尊严与平等对话权,包括冷漠孤立型和话语霸权型。隐性语言暴力常在逻辑思维上玩花招,所以不易被发现,往往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师语言暴力的危害

(一)对学生学业和教学效果的影响

学生对教师依赖性很强,受教师评价影响很大。一旦教师对学生使用了语言暴力,该学生可能会就此丧失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同时教师简单粗暴的话语和行为,甚至可能使得学生反感和厌恶教师,产生敌视对立的情绪,进而讨厌和抗拒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影响教学活动的进行,直接导致教师教学效果的弱化和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

(二)对学生大脑智力发展和心理人格发育的影响

语言暴力会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而大脑发育受阻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智商下降,损害儿童未来发展的潜能和极限。同时,教师通过语言暴力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使其产生自卑心理以及其他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给学生心理上留下创伤,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同时会使得学生正常人格和心理健全受到损害,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勇气,逃避学校和集体生活,加剧暴力倾向,甚至可能会作出自残、自杀乃至犯罪等极端暴力行为,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三)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1. 师生关系的恶化。教师在学生心里面往往是至善至美的,象征着公正和权威。平等健康的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人格品质,但一些教师的语言暴力行为严重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得学生降低对教师应有的信任与依赖,逐渐远离教师,甚至反感厌恶教师,形成敌视和对立的师生关系。

2. 生生关系的恶化。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往往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在对待某一学生时表现出来的看法和态度往往可能影响到其他同学。产生冲突时,其他学生可能就会模仿教师对该同学进行言语攻击,使得伙伴友谊破裂,班集体处于不和谐和敌对的氛围中,生生关系遭到严重破坏。

四、教师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本身

1. 教师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不够。中国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文化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个人修养的不足。在教育理论素养方面,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缺乏教育心理学及教育艺术方面的知识或还未认识到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学艺术的重要作用。错误、陈旧的教育观念是引起教师语言暴力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个人素养方面,少数教师自身存在心理缺陷,如自私狭隘、固执偏激,以自我为中心,孤独冷漠等,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态度。还有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和道德素养,但又欠缺教学经验和方法,喜欢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导致了语言暴力的发生。

2. 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教师人文精神的缺失。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常常处于权威者和主导者的地位,学生被教导要听从教师管教,从而形成对教师的依附性。但是新课程背景要求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教师需要积极转换教师角色,由主导者和教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和促进者。但一些教师缺乏人文精神,依然沉溺于扮演权威者的角色,占据道德制高点,借着为了学生、教育学生的理由建立话语霸权,滥用话语权。

3.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教师评价机制所带来的教师之间激烈的竞争,还有学校方面过度强调成绩和升学率都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同时当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期待过高,教师往往被视作社会模范的代表和道德的典范,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正常普通人的需要。教师面对社会过高的期待,内心难免产生焦虑和失衡。还有教师长期在同一个地方重复着单调乏味的教學活动,情感和心血的付出却得不到同等的回报,长此以往容易产生心理落差,滋生职业倦怠问题,容易导致语言暴力问题。

4. 少数教师法律意识和观念淡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法制观念薄弱,没有意识到语言暴力是违法行为。虽然许多教育法律法规明文规定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不得加以谩骂和侮辱,但是很多教师以不利于教学和管理学生为由视而不见,依旧我行我素。

(二)社会方面

1. 教育制度本身的问题。教师语言暴力的问题只是表面现象,其根源在于中国目前教育体制中存在一些不合实际的问题。教育不公现象是当今讨论最多的教育话题。重点学校、重点班、尖子生的等级分配加剧了这种倾斜。“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注重升学率,家长注重成绩,教师注重分数,当加在教师身上的压力超过教师的心理承受力时,教师便容易变得世俗功利,单纯以学业成绩衡量评价学生。

2. 社会浮躁心态的影响。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社会风气对教育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教师表现出烦躁、浮躁、急躁的教学态度。烦躁的教学态度体现在教师对教学以及学生缺乏热诚与关爱,浮躁的教学态度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谦虚和务实,急躁的教学态度体现在教师在教授知识和评价批评方面缺乏耐心与恒心。这样的心态导致教师队伍数量和心态很不稳定,促使了语言暴力的发生。

(三)学生方面

如今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由于家庭宠溺,个人意识强烈,具有任性、专横、倔强、霸道、执拗的坏脾气和不良性格。在学校集体生活中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行为冲动不计后果,缺乏纪律性和组织性,缺少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不服从班主任和教师管教。同时,在家庭的溺愛和保护下长大的孩子,对外界刺激过度敏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低下。

五、教师语言暴力的对策

(一)教师自身方面

1. 教师应树立平等对话意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角色地位,合理运用社会赋予的权威力量,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

2. 培养教师个性品质的健康性。教师需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自身修养和正确的价值道德观,热爱并尊重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 研究批评艺术,提高教育水平。对学习生活中存在不足和犯错误的学生,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采取谈话和劝说的方式,注重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水平,加强话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并把握好批评的“度”,力戒简单粗暴。

4. 更新教学理念,改善课堂评价方式,引入赏识教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规范语言,避免语言暴力的发生。

5. 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

(二)社会方面

1. 社会应该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呼吁并重视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并完善教师心理疏导机制和交流机制,从而有效减小教师心理压力。

2.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将应试教育转换为素质教育,营造宽松合理的教育体制环境。

3. 强化法制教育,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用法律武器维权意识。

4. 教师的培训不仅需要注重考试科目内容的学习,更应该注重培养教师有针对性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技巧。

5. 建立教师语言暴力投诉和监督机制,加大查处力度。

猜你喜欢

暴力语言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反性别暴力
语言是刀
“暴力”女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暴力云与送子鹳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