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建筑设计方法的现状和发展探讨

2015-07-04杜晶晶

信息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企业发展施工质量建筑设计

杜晶晶

【摘 要】建筑实施前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施工质量。文章主要对建筑设计中的现状以及其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设计;施工质量;企业发展

引言

在如今充满了个性化与世界观分离的社会里,人人都想标新立异。建筑设计也是如此,以新以奇以怪以非理性的设计才能在世界范围内众多琳琅满目的建筑中脱颖而出,仿佛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生活在这个多元化社会下的人群的审美需求。然而,许多时候这种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突出反而忽略了许多建筑基本的要素。当然,也不能否认随着社会的变迁、人类生活模式的改变,某些建筑的要素也会随之而变。究竟什么样的设计适合于现今的社会,什么样的设计方法能适应现今的社会,我想这是每一个时代都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的需求。

1、建筑设计现状

1.1缺乏设计意识的重要性

就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管理的重心停留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环节,大多数的领导和工人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建筑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在建筑设计的设计之初,没有严格的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把关,认为设计方案可有可无。对于大多数的建筑企业来说,大多都是通过招标来控制建筑工程成本的造价,没有认识到优化设计能够价格成本和造价。

1.2设计质量评价缺陷

当前企业实行的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方式主要有:由政府负责单位开展工程项目质量审查评定;由设计单位自行开展内部设计质量审查;由业主单位开展设计质量审查评定。根据不同角度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设计质量评价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设计评价质量,但这些方式也存在部分缺陷性问题,具体表现有:(1)有限性,其主要体现在评价时点及评价主体两方面;在多种评价方式中,通常会存在两个评价主体,且多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缺少相关利益主体,其评价结果难以反映出不同主体的目标需求和建议,评价形成的影响效果非常有限;同时部分评价是在阶段成果形成后进行的,而有的甚至是在工程竣工后进行的,设计的评价与控制力度明显不足,这就容易造成工程设计质量的评价作用难以发挥,工程整体质量难以保证;(2)非常规性,因部分企业对于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缺乏基本认识,且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造成质量评价工作的随意性较高,设计单位内部评定缺少一定的常规性,且通常采用三级审查方式难以保证设计质量。

1.3缺少必要的动力

当前由于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机制不健全,市场的发育不完善,不少设计单位不注重提高自身的设计质量,而是依靠关系网去中标。因此来说,不少单位缺乏改善设计质量的积极性,没有技术创新的动力。此外,建筑设计的收费方式由许多不合理之处,建筑设计收费与建筑设计的经济利益不挂钩,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建筑设计单位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充分考虑到建筑的经济性,从而降低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2、建筑设计中的基本方法

2.1地基的基础设计

工程造价的决定性条件是地基的基础设计。所以地基的基础设计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步步惊心。高层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人员要想确保有这完善的基础设计,要实施因地制宜政策,根据当地的条件和相关建筑政策调整设计内容。

2.2剪力墙的设计

据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具体的条件,必去剪力墙的受力特点和区别等等,合理的剪力墙及拥有分布均匀特点的墙体,其建筑的钢心和质心是在同一个地方的。目前来说,很多高层建筑剪力墙数量多分布广,为了确保工程的经济适用和安全性能,需要严格控制剪力墙的钢筋配置。

2.3荷载组合要求

采用点算程序化计算设计出地基承载力及各荷载组合的特点。当风荷载及地震效应导致高层住宅边角地方竖向作用力大时,如果短期荷载等同于永久荷载,边角的竖向结构就会偏大,而中间又是在原有的小值之上,地基墙体就会受力不均产生裂缝。组合地震作用及重力荷载时,应增大承载力,同时提高承载力的特征值在组合重力荷载和风荷载时。在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最大程度地降低地基变形和差异变形。

3、提升建筑设计的措施

3.1完善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

相关设计单位应不断完善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构建设计界面风险防范体系,以不断提升界面管理质量。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1)业主控制的设计协调过程应建立高效的决策系统,不断改善机电设备招投标管理水平,以克服土建、设备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施工设计迟缓、设备安装图滞后难题;(2)做好合同界面管理,确定各专业系统设计单位为界面实施工作的执行主体,各专业系统的设计单位应在设备、技术、人员和组织上提供基本界面管理条件;(3)总体设计单位应重点开展技术管理,明确施工图设计及初步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的工作要点,招投标文件中明确的条框应由投标单位严格执行;(4)应加快建立界面管理机构,由业主开展直接领导管理,并编制工程、设计界面的具体管理办法与程序,促进界面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5)加快设计界面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通过设计界面管理机构建立本机构的数据管理系统及系統管理软件,以利用结构完成对界面数据的访问,采用直观图方式反映不同界面的树状层次结构。

3.2注重调整设计细节

为不断完善建筑方案设计,还需要借助调细部方法使其平面设计和结构系统更加合理。如加强建筑局部房间尺寸、比例等细节检查,以免出现浴室、卫生间紧邻档案室、配电室,机密房间发生穿套,或者房间组合较为随意,同一平面窗户大小不同甚至L形房间等;加强结构柱网、防火区域面积、楼梯数量、无障碍设计等是否与规范要求相符,并确保主入口坡道、雨篷、平台等设计合理;同时还要对用地边界、停车布局、场地绿化等平面设计进行推敲和完善。待方案确定后,便可根据比例要求加以放大定稿,具体可在绘草图的基础上结合使用SketchUp三维草图大师这一应用软件进行建模,然后经3DMAX或Vary渲染导出相应的平面、立面、剖面、三维图,并在细节完善后生成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

3.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了使设计市场有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的环境,设计经营也需要选择招标投标的方式,最近新颁布的《招标投标法》中也说明了凡是符合条件的项目的勘察设计必须进行招标,但是真正招标项目的量却是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选择了招标的项目,它们的招标体系也是不够完善的,评标的方法也不健全,没有达到公平竞争的标准,所以需要对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进行完善。

4、我国建筑设计方法的发展

4.1对“内”的设计

此处的“内”是指建筑生成的内在逻辑,这既包括建筑建设的场地,也包括建筑自身的用途以及相关建筑所特有的历史或文化背景。对于一个特定的项目而言,在展开设计前首先很有必要对于其内在的各方面因素有综合考量。首先,应当研究具备相似功能、用途以及特征的已有建筑在设计时的一些方法与特点,这些不仅是非常宝贵的设计参照点,这也是保障建筑物能够承袭一些优良的建筑文化传统与文化积淀的方式。其次,要全面衡量建筑物周边的各种环境,既要考虑到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也要一定程度掂量其周边的商业环境,这是现今许多建筑物在设计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此外,对于项目自身定位要仔细分析研究,无论是古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商业综合体或者是工业化建筑,针对每一种不同性能的建筑物其在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方式上也会有较大差别。只有很好的把握住建筑物内部的这些需求,并且首先做好这种内在的设计,这才能够让后续工作更好的得以展开。

4.2对“外”的平衡

对“外”的平衡在展开具体项目的建筑设计时同样十分关键,一些最重要的外在因素集中表现为:生态环境、周边环境以及相关的人文环境。随着绿色建筑的不断被推崇,人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会越来越关注项目与周边的生态环境是否能够和谐共存,是否能够很好的和自然环境实现良好的融合。这不仅是生态化建筑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这种尊重环境的设计思路也很好的凸显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另一方面,建筑物周边的环境也需要很好的进行参考与平衡,例如项目所处的区域,是在热闹繁华的商业区还是在居民聚居的居住区,这些特定的地理环境都会给项目在后期的设计时提出很多具体要求,这也是很有必要平衡的一个外在因素。此外,考虑建筑物所处的人文环境也很有必要,这既是对于悠久的文化传统的一种尊重,也能够让新的建筑物更好的融入到这片环境中,在这样的理念下产生的作品显然更具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结束语

想要让我国的建筑设计方法与设计理念有更进一步的完善与革新,这不仅需要在展开设计前有完整而系统的思考与规划,这也需要对于建筑生产的内在逻辑与各方面外在环境有综合的设计与平衡。只有从这些角度共同出发才能够推进我国建筑设计方法的进步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冰,李濱泉,李桂文.数字时代下建筑设计方法的变革[J].新建筑,2009,03:95-99.

[2]王占中.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3]左力.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3.

[4]王基维,熊伟,李会玲,汪振华.现代优化设计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7,06:5-6+9.

猜你喜欢

企业发展施工质量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强化策略初探
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有关发挥政工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践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