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学践行 厚德善成
2015-07-04陈婷
【摘要】我国乃至亚洲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王光祈,不仅认真学习西方浓厚的音乐文化,还在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同时对中国音乐文化提出新的、独特的见解。他用音乐改造国人并以身作则以音乐论著来开启国人思维,以求音乐救国,最突出的可谓是比较音乐学。王光祈是第一位把国外比较音乐学引进我国的学者,所以本文以比较音乐学为落脚点,探讨王光祈对我国比较音乐学领域所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王光祈;音乐救国;比较音乐学;贡献
王光祈,一位怀有爱国情怀与国家使命的崇高理想主义者,带着自己的那份坚持走向救国的道路。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是五四时期新观念、新思想的传播者,是东方比较音乐学的先驱。他对东西方音乐所作出的贡献可谓是硕果累累,这不仅体现在音乐史、音乐美学方面,最重要的莫過于比较音乐学领域。
一、王光祈对比较音乐学的认识与研究
比较音乐学的名称是进入二十世纪后首先在德国开始使用的,但是,开始把比较研究法用于非欧洲美,即用于世界音乐理论和历史的却是英国人卡尔·安格尔①,这个学科的建立是以1885年亚历山大约翰·艾利斯的《各民族的音阶》为标志的,由德、奥学者施通普夫以及他的助手和后继者霍恩波斯特尔、阿布拉罕姆、萨克斯等柏林学派学者推动发展。当时柏林学派最大的成就就是比较乐器学的大成,他们创建了乐器的四分类法,这个分类是按照乐器发声原理来分的:1.体鸣乐器;2.气鸣乐器;3.膜鸣乐器;4.弦鸣乐器②。显然,比较音乐学在该时期已经有了一些成果。
然而,王光祈在1920年赴德国工作学习,从研究政治经济转攻为音乐,这一系列的学术转变为他的音乐救国思想提供了理论源泉。王光祈接触比较音乐学也是在这期间,他对比较音乐学最初的认识可谓是:“研究各种民族音乐,加以比较批评,系属于‘比较音乐学范围③。”王光祈作为柏林学派霍恩博斯特尔与萨克斯的学生,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理念,也从中受到柏林学派各的种观点与研究方法的启示,使他的学术思维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同时也给他研究比较音乐学奠定了基础。王光祈将中国的音乐与其进行本质的分类比较,提出自己新的见解,他是第一个把比较音乐学带到中国来的,他的比较音乐学思想主要在《东西乐制之研究》、《各国国歌评述》等著作中体现。王光祈试图从西方民族音乐中找寻适合中国的一种民族特性的音乐,也强调用比较的方法来探寻东西方音乐的异同,从中找出相同与不同点,加之分析比较,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各民族音乐文化。
二、介绍中西音乐,提倡音乐救国
一直存有“少年中国”之梦的王光祈在五四时期为我国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他参加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重要刊物的编辑、撰稿工作,以及组织了北京“工读互助团”活动,为强建祖国出了不少力。但这些似乎没有达到他理想中的转变,随着工读互助团的失败解散,王光祈选择离开,为了寻求另一条救国的道路,走向了德国。在那里,他看到了音乐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这一股巨大的力量也深深地感染了他,他感受到了音乐对民族信心巨大的鼓舞作用,他的救国之心再次燃起,他决定学习音乐,企图用音乐唤起民众,提出音乐救国。
留德期间,王光祈不仅学习了小提琴,还努力学习音乐学理论。他对中西音乐进行了较全面、较深入的研究,且在中西音乐比较的研究中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这之中包含了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比较音乐学、律学等等领域,此外,还对德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研究,因此撰写了大量的著作与论文。他通过《德国人之音乐生活》、《欧洲音乐进化论》等著作把西方音乐文化介绍给中国,这也是最早向我国介绍西方音乐文化的书籍,且站在音乐学的高度上来论述西方音乐,这给当时较封闭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也激发了当时的人民学音乐的意识,就如王光祈所说:“中国人对于欧洲音乐,了解者极少,而同时对于本国音乐,亦复十分冷淡,音乐之在中国,未成独立美术,仅于舞台茶馆中为伴唱之用,或于街头盲者手中一见之④。”可见中国人对音乐的不重视,所以王光祈提倡学习西方音乐来唤起民族。王光祈除了把西方音乐介绍给国人,还认真研究中国音乐,并将此推广。他撰写了《中国音乐史》、《论中国音乐》等论著,还以《论中国古典歌剧》为博士毕业论文,他把中国的音律、音调等问题整理起来,把南曲与北曲相之比较。
当然这些著作中都参杂着中西音乐的各自的特色,王光祈很注重将这些相比较,也写出了不少著作,并运用比较的方法与进化论的观点对此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无论是做什么研究,王光祈始终不忘的是拯救中国,他在他的著作中提出:“吾将登昆仑之巅,吹黄钟之律,使中国人固有之音乐血液,重新沸腾。吾将使吾日夜梦想之‘少年中国,灿然涌现于吾人之前⑤。”可以看到他深切的希望用音乐救国的心。
三、用“比较”方法,存同求异,建立有民族特色的国乐
王光祈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西方音乐进行研究是毋庸置疑的,他是把欧洲比较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东方的第一人。他的著作中无不体现着音调、音律的比较(东西乐制之研究);歌曲、诗曲间的比较(西洋音乐与诗歌);乐器、乐谱间的比较(西洋乐器提要);审美风格间的比较(论中国古典歌剧)等等,这些都显示出王光祈研究东西音乐的方法,与此同时,他还把这些方法推荐到我国,他曾说:“我希望此书出版后,能引起一部分中国同志去研究‘比较音乐学的兴趣。若有人更能作较深的研究,则吾此书价值,至多只能当一本‘三字经而已⑥。”可见王光祈多么希望国人展开对比较音乐学的研究。
王光祈之所以研究中西音乐,不单单只是把东西方音乐文化相比较,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国家的音乐,即带有民族特性的国乐。他说:“著书人的最后目的,是希望中国将来产生一种可以代表‘中华民族性的国乐⑦。”且表示:“依我的愚见,我们只有从速创造国乐之一法。现在一面先行整理吾国古代音乐,一面辛勤采集民间流行谣乐,然后再利用西洋音乐科学方法,把他制成一种国乐⑧。”在他心里,救国的信念一直占着如此重要的地位。
为了实现理想,王光祈运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创建了关于世界乐系的划分方法,他把世界乐制分为三大类:“1.中国乐系;2.希腊乐系;3.波斯亚刺伯乐系是也。而且都是用‘调子音阶组织来作为分类的标准。这个分类方法,是我创用,究竟对与不对,还待高明指教⑨。”他不仅仅做出了这样的分类,还将中国音乐与西洋音乐进行比较研究,他这样刻苦的钻研,其目的就是以造就有民族特性的国乐来改变中国现状,这一举止不仅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以及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且在理论与方法上对现在的我们具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总结
一生努力奋斗并以其大部分精力致力于音乐研究的学者王光祈,他是第一位将西方音乐研究较全面、较系统地带到中国的音乐理论家,他是第一位开辟中国以及东方比较音乐学的奠基人,他的努力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果实,让当时的中国在音乐学领域与欧洲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他脚踏实地的研究精神令我们感动,他的浓厚爱国主义精神令我们钦佩。
注释:
①[日]岸边成雄.郎樱译.比较音乐学的业绩与方法[M].载民族音乐学译文集.中国文联出版,1985:265.
②陈铭道.西方民族音乐学十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8:64.
③王光祈.东方民族之音乐[M].王光祈文集(第三卷).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编,2009:401.
④王光祈.德国人之音乐生活[M].王光祈文集(第二卷).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编,2009:526.
⑤王光祈.东西乐制之研究[M].王光祈文集(第三卷).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编,2009:105.
⑥王光祈.东方民族之音乐[M].王光祈文集(第三卷).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编,2009:402.
⑦王光祈.欧洲音乐进化论[M].王光祈文集(第一卷).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编,2009:357.
⑧王光祈.欧洲音乐进化论[M].王光祈文集(第一卷).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编,2009:358.
⑨王光祈.东方民族之音乐[M].王光祈音乐论著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冯文慈.俞玉滋选注,2009:128.
参考文献
[1][日]岸边成雄著.郎樱译.比较音乐学的业绩与方法,载民族音乐学译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1985.
[2]陈铭道.西方民族音乐学十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3]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编.王光祈文集(一至五卷)[M].四川:四川出版社,2009.
[4]宋祥瑞.王光祈学术阐微[J].中国音乐学(季刊),1995(3).
[5]蒲亨建.中西音乐比较研究的若干思考[J].中国音乐,2002(4).
[6]管建华.试评王光祈的比较音乐学观点[J].音乐探索,1984(1).
[7]俞人豪.王光祈与比较音乐学的柏林学派[J].音乐探索,1986(3).
[8]钟善祥.试评王光祈的《东西乐制之研究》[J].音乐探索,1986(3).
作者简介:陈婷(1992—),女,湖南衡阳人,四川音樂学院艺术学理论系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