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26例临床诊疗分析
2015-07-04李晶瑶徐华王吉佳
李晶瑶 徐华 王吉佳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在2012年07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26例患者采取了合理的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采用一般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等措施,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治疗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使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原因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非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肌梗死可由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脱落、主动脉夹层、动脉炎等引起。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2年07月至2014年7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其中男 19例 ,女 7例 ,年龄28~ 81岁 ,平均6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 2.4小时,临床表现均有典型的胸痛、胸闷、心律失常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
1.2 检查方法
1.2.1一般检查
心脏可有轻至中度增大,其中一部分与以往陈旧性心肌梗死或高血压关。心率可增快或减慢,听诊时可闻及第四心音(房性或收缩期前奔马律)、第三心音(室性)奔马律,第一、第二心音多减轻。部分患者发病第2~3日可闻及心包摩擦音;乳头肌功能障碍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右心室梗死严重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除发病极早期可有一过性血压升高外,几乎所有患者病程中均有血压降低。
1.2.2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常与体温升高平行发展。出现于发病的24~48小时,持续数日。计数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75%~90%,嗜酸性粒细胞常减少或消失。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在病后24~48小时出现,持续2~3周。
1.1.3其他检查
心电图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
1.3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给予一般治疗。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异常和低氧血症。卧床休息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损害。对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并发症的AMI患者卧床休息1~3日,而对病情不稳定及高危患者卧床时间应适当延长。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畅通。AMI时剧烈胸痛使患者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产生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和心肌收缩功能增强,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并易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应迅速给予有效镇痛剂。 同时予以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治疗,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相应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实施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
2 结果
全部患者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病情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无一例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出现。
3讨论
疼痛是急性心肌梗塞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日,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有濒死感。患者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1] ,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约1/3有疼痛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重症者可发生呃逆。75%~95%的患者于发病后1~2周内出现心律失常,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4.6%~16.1%的患者发生中心源性休克[2]。
诊断急性心梗时需和心绞痛进行鉴别诊断。心绞痛表现为胸痛很少超过15分钟,一般不伴有低血压或休克,心电图如有变化,一般为ST段下移,T波倒置,且常随胸痛缓解而恢复如前,无动态演变规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可有ST段抬高,但时间短暂,无坏死性Q波,无血清酶学升高;患者多可查得相应的病史及客观体征,缺乏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和血清酶升高。
心梗患者的溶栓治疗需及早进行,症状出现后越早进行溶栓治疗降低死亡率效果越明显(LA),但对梗死后6~12小时仍有胸痛及ST段抬高的患者溶栓治疗仍可获益。溶栓治疗获益的机理为挽救濒死心肌和预防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为降低心梗紧急介入治疗的风险,首先对非ST段抬高的患者进行危险性分层,低危险度的患者可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对于中危险度和高危险度的患者紧急介入治疗应为首选,而高危险度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时应先插入IABP,尽可能使血压稳定后再行介入治疗[3] 。
总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早发现、早住院,加强院前就地处理。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到达医院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或90分钟内开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范围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并保护心脏功能。同时,可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
参考文献
[1]卢鑫, 胡桃红,高国杰等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12(02): 249-251.
[2]郝芳.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临床特点分析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12(01): 28-29.
[3]魏效臻.急性心肌梗死超早期溶栓13例临床研究 [J].中医临床研究 ,2014,6(18):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