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015-07-04龚俊平
龚俊平
【摘要】英语作为时代的特征备受人们的重视,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是摆在众多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作为高中英语老师,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新颖 自主合作探究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二是效益的最优化。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结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导课新颖,吸引学生
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时,力求新颖,扣住学生的眼球,形式灵活多样,快速直接,与话题紧密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猜测类游戏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教学选修六Unit5 the power of nature的第一课时让学生做个 “A guessing game”:Its very clever,it can learn to speak and sing.It has colorful feathers.What is it? (a parrot).由此引导学生在简单语境中从已学知识向新知识过渡,激发学生学习更多鸟类的积极性。
二、制定目标,切实可行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教学目标设计是第一个环节。要真正提高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我们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教学目标的完成者是学生,教师不能凭自己主观臆断设定教学目标,而是要在充分解读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
教学目标要体现任务。英语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也就是学生能够用英语完成各种各样的生活化任务。
教学目标要体现发展。每一堂课都要让学生有收获、有发展。这需要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必须控制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否则同样也是无效的。假如超出学生的能力,教师就要考虑设置支架来降低其难度。
三、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既是一种认知过程,又是一种创造過程。为了创设高效的课堂模式,一般是遵循五个环节来完成的,做到环环相扣:
1.预习导入。目的是巩固解决问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为学生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扫清知识上的障碍,一般这样操作:以小组为单位,将重点知识点,给学生2-3分钟的讨论交流时间,然后随机抽查检测几组同学。
2.明确目标。基本知识巩固之后,教师据此说出本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如在教学选修六语法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时,教学目标除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更侧重的是规律和方法的总结,以让学生形成技能和技巧。
3.合作探究。教师将本节课需要讨论问题分给六个组,然后每个组长负责再将任务分给组员,组员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同时要注意各组任务尽可能的均衡,还要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4.练习巩固。《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英语的学习目标,就是通过“听、说、读、写、唱、演”等学习行为,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言语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以多种练习形式来帮助学生巩固。
5.课堂总结。可以先让学生谈收获,大致内容为“通过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等作出总结,然后教师再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网络作出全面的总结,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四、“活用”课堂,提高兴趣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使课堂“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要发挥实物、实事的作用,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灵活、适时的教学。二是要发挥故事、笑话的作用。三是要发挥游戏、表演的作用。
五、科学评价,全面成长
设置课堂教学评语时,要精心设计,积极鼓励,忌讽刺挖苦,及时准确,忌陈词滥调,融入情感,忌有口无心。对优秀学生的评价应尽可能客观,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教学的成果是“人的发展”而非工业产品,教学效率的量化或许永远是一种奢望。提出“教学效率”的概念,不是为了“计算”,只是为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提供比较正确的导向,理想的方向。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时,教学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武林.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学习英语[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11.
[2]夏雪.构建优质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路径探究[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08.
[3]党赛赛.也谈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