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导入优化初中语文课堂
2015-07-03张岩
张岩
摘 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好与坏,平淡与精彩,呆板与巧妙,直接影响到其后各个教学环节能否顺利进行,故尔不可小觑。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言:“铁匠在打铁之前,必须先把铁烧热。” “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入;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325-01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如戏剧的序幕,预示着主题的高潮和结局,导入效果如何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这个观点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明显体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通过导入,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中,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所谓导入,就是在一堂课开始时,教师根据讲授内容的具体特点,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一小段(三至五分钟不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
一、情感导入法
散文、诗歌的教学可用这种方法。教师一上课就用炽热的情感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比如讲《春》一课时,教师一开始便满怀激情地说:“春天,你展现出明媚的阳光,缠绵的丝柳,黄鹂啼婉,繁花争艳……”抒情语调的吟诵配着明快的音乐使学生沉寂在春光明媚的气氛之中。
二、问题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特定问题情境,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然后趁势引导,自然进入新课,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在解决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中,主动思索、探究、讨论,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授《孙权劝学》一课时,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三国时的吕蒙吗?吕蒙战胜过关羽你们知道吗?那为什么吕蒙能战胜关羽呢?”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积极讨论自然就能解开“学习的重要性”这一主题了。
三、诗词、格言导入法
学生一般喜欢诗词、格言、警句等,有的学生还专门备有笔记本,广泛收集。诗词、格言、警句,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表现力强,富有深刻的哲理,对学生学习语文不无启迪意义,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所以,由诗词、格言、警句导入新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创造与之相应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对新课产生兴趣。开放的教学法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它可以将情境教学、目标教学、探究教学、合作研讨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创新教育思想优化组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并用。通过课堂教学的开放,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强烈的内心需求,一种持久的参与意识,最后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总是不遗余力地努力创设一种“活”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参与的学习空间,在民主和谐的状态下,让学生思想感情的潮水尽情奔涌。
四、设问引入法。
教授新课时,巧妙的设问,往往能引起学生高度的思维,积极地思考问题。如教学《苏州园林》时,可从漫谈一些城市的美称入手,先在副板书的位置上写上“城市的美称”几个字,然后说:“我国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的美称,例如我们浏阳可以叫花炮城,上海可叫不夜城,南昌可叫英雄城……那么苏州叫什么城?同学们精猜?”(老师在正板书位置上写“苏州”二字)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响亮回答: “园林城!”于是.老师顺势在“苏州”二字后面写上“园林”二字。这样,引导学生在感受新知识的乐趣中导八新课,话语不多,却使学生心里豁然开朗,兴味盎然,增加了学习新课的驱动力,息于了解苏州的园林的特色。
五、穿插吸引法
在教学中,空插一些文人的奇闻轶事,往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如教王之涣的《凉州词》时,一开始就穿插王之涣的一段经历,有一次,诗人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在一酒店饮酒,并听几名歌女唱歌。他们私下约定,如果谁的诗被歌女唱出,就证明谁的诗最爱欢迎,结果最好的一位歌女第一首就唱出了王之涣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千古佳作,同学们知道这是王之涣的哪首诗吗?这样很自然地导八了新课,学生情绪立即高涨,产生了急于学新课的强烈欲望,并带着浓厚的*趣去探索诗中的意境.
六、多媒体教学导入法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性,这一点已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认可。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无形为有形,化枯燥为生动,可以将平面的文字以画面与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符合初中生喜爱新鲜事物的特点,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教师在进行新课讲解时,可以根据新课内容播放与课程有关的视频,这样不仅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学生对课文有了更为直观、更为具体的了解,便于深化理解、加深记忆。
七、制造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追根究源,“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孩子们的天性,巧妙的提问则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如果教师在导入时,能够非常巧妙地提出一些与新课内容相關的且学生已经了解的有趣问题,便可激发起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好奇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时曾如此导入:“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孔乙己》究竟是怎样的一出悲剧呢?读完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