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影响人类的基因

2015-07-02莎拉•提许可夫

环球人文地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脑波人种多巴胺

莎拉•提许可夫

一项关于非洲39种文明的研究证明,那些部落人的基因与他们所唱的歌曲息息相关。 不同文明的语言和文化相对变化较快,然而音乐的变化却往往较小,而且始终保留着一些原始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音乐几乎没有受到文明进程和变化的影响,这就使得它更能揭示不同人种之间的生物学关联。

为了揭示音乐风格与不同人种基因之间的关联,科学家们从地球上的857种文明中搜集了5500首不同的歌曲,然后构成了一个名叫“曲调计量”的系统,该系统通过37个有特征的计算尺将歌曲进行分类——比如真假声互换和节奏,并以此来进行计算、分析。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遗传学家路易吉·卢卡·卡瓦利·史福拉曾经提出,将遗传学和诸如语言学、人口统计学之类的研究领域组合在一起,或许有助于寻找人类的起源,可是当时史福拉并没有观察基因和歌曲如何一同经历文明的演化,否则他应该还会有新的发现。

为了完成音乐和人类基因关联的研究,科学家们按照分类,将音调计量数据库变成一幅二维散点分布图,每一个点代表一种文明,两个点越靠近,他们的音乐就越相似。比如,非洲布希曼人的音乐“祖何安斯”,就跟俾格米部落的“阿卡”很相近,它们都有真假声变换,还有一种名叫“互连”的歌唱技巧——人们一个紧接着一个唱。而更近一步是按组分类的风格,比如胡图人,他们生活在非洲中部,并以齐唱的方式唱歌。

科学家将一幅拥有3000个非洲人基因的分类数据库图,与二维散点分布图相比较,此时他们发现歌曲与基因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如此紧密过。换句话说,在音乐上相类似的文明可能共享着某些基因,极可能是从同一祖先进化而来。实际上,这种关联比地理上的关联更强:基因相似的文明,比那些在地理上近在咫尺的文明更可能唱出相同的曲调。

这项研究中存在着一大难题,那就是记录歌曲的方法很主观,这就使得量化分析很难进行,科学家们必须通过音调计量来挖掘出一些更根本的东西,因为它与遗传学关联的概率水平很高。所以,科学家必须以进化的角度来研究歌曲,以便从中了解文明特征在世界各地的变化。

这其中,对于研究最关键的物质就是多巴胺。我们都知道人脑会分泌多巴胺,这是一种会令人感觉舒适的化学物质,倾听动人的音乐就会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从而给人来带愉悦、幸福的感觉。听音乐会提高涉及多巴胺分泌和运输、突触神经传输、学习、记忆的基因活动。其中,一个上调基因α突触核蛋白(SNCA)据称是帕金森氏症的风险基因,它所位于的大脑区域与音乐最为相关,而据称它也与禽鸟的鸣声学习有关。有科学家甚至对人和禽鸟做了相关的音乐研究,结果发现:鸟类和人类之间存在着共享的声音感知进化背景。

既然人和鸟都如此,更何况不同种类的人!节奏强烈的音乐可以刺激脑波采取同步节奏而产生共鸣,即快速的节奏使得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警觉,而慢节拍则能引发平静、冥想的思维状态。研究还发现,音乐不仅能快速改变脑波的活动水平,同时还能帮助大脑提高自身在不同活动水平间的切换速度,也就是说,音乐能够对你的大脑带来长足的影响。就此方面而言,听音乐甚至会导致那些与神经衰弱有关的基因下调。

这种影响无疑是双向的:一方面,音乐通过脑波对人类的基因施加作用;另一方面,拥有相互关联的基因的人种,对于同类型的音乐又有着更为强烈的感知。而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的米里亚姆·莫兴博士的研究也表明:音乐基因确实存在于人体之中,这也是有的人天生对某些音乐很敏感,在声乐上有着过人天赋,会成为传说中的音乐天才的原因。

一直以来,听音乐产生的效应背后的分子背景一直是个未知数,而这项最新发现提供了有关音乐感知和进化的分子基因背景。在人类社会,听音乐是最常见不过的活动,这种活动对人类大有裨益。在研究中发现的上调基因中,有好几个基因都与学习和唱歌有关,这表明不同人种的声音感知存在着共同的进化背景。

猜你喜欢

脑波人种多巴胺
搞不定多巴胺还谈什么人生?
姐妹三人种芝麻
跟踪导练(四)(4)
神奇的“脑波球”
请记得我
我是黄种人
不同人种/种族糖尿病前期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减脂和多巴胺的秘密
音乐新领域——潜意识音乐的探索和推广(上)
脑波音乐受到科学界关注 听大脑“唱歌”助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