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积善成德
2015-07-02黄英文王玲
黄英文 王玲
宜昌市夷陵区鄢家河小学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中,着力开展“日行一善,积善成德”系列实践活动,从未成年人的特点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要求入手,以校本课程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阵地,以网络平台为支撑,以培养师生习善、扬善、行善、积善为目标,有效地提高了师生道德素质,并在社会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联系点学校,先后接待来自全国各地500多所学校的同仁学习参观。
一、确定目标与内容体系
学校紧密联系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学校课程改革的契机,以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为目标,以优化校本课程为途径,以教育实践活动的系列完整性、科学实用性为目的,从目标体系入手,构建积善成德“四五六”道德体系。
首先是培养“四心”(即孝心、爱心、同情心、感恩心)。
孝心是最基本的、最直接的道德意识,爱心是孝心的深化,同情心是一种相对深层次的情感意识,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基本的情感。我们要求学生同情一切值得同情的人、动物和事件,在发生危险情况时,要积极付诸行动,竭尽全力施救、帮助;我们教育学生,要常怀感恩之心,以德报德,知恩图报,因为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以及社会国家的恩惠。“人人爱我,我必须爱人人”,“有恩必报才君子”,这是做人的根本。
其次,教养良好行为习惯“五会”(即会说话、会走路、会学习、会锻炼、会清洁)。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亲人的教养、老师的教化、周围人的影响和个人的修养,因为这些的共同作用才能优化个体行为方式。学校针对小学生的行为能力,在认真思考、客观排列中选择了“五会”行为习惯的培养,全面规范评价细则,并随时评价养成情况,确定“行为示范班组”“行为示范标兵”。学校是全区第一个获得“行为示范校”称号的学校。
最后,养成纯洁健康心理品质“六性”(即谦虚、无私、宽容、仁慈、诚信、自律)。
古人曾形象地将人性的善比作“水”的品性:利万物不争高下,洁万物不污自身,具有“谦虚、无私、宽容、仁慈、诚信、自律”的美德,所以有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千古绝句。人性的善就像太阳的热,它能融化人们心中的冰点,善里面充满着温暖、充满着感化,具有普照人性的光芒。所以,不论是我们人类中的先贤名人,还是自然界中的万物精灵,都为我们指明了做个好人的方向,所以我们不能麻木不仁。
二、建立途径与方法体系
首先是活动习善。学校确立了39个动态德育行动系列,整体作用于道德认知、道德体验、道德感悟。
学校依据德育行动方案采取了由低到高的滚动推进策略,开展了广泛宣传、动员、讲解活动的意义、方法、要求,创意优秀公益广告词、创设优美的育人氛围;寻找上下五千年关于善文化的积淀;通过报刊、网站、千名学生万户行、进社区等方式广泛宣传,形成热烈的活动氛围;我们要求师生人人摘抄教人行善的格言警句;背记优秀公益广告词、歌词诗赋;讲古今中外优秀行善积德故事,讲自己与身边人的先进事迹,讲个人行善后的心理感受;办《小主人报》、办手抄报、办黑板报,制作大型公益广告牌、校园温馨提示语牌;歌唱真、善、美的歌曲;师生同演激励人向善、从善的感人节目,全校师生同唱《感恩的心》,同做手语表演、同做拍手歌。通过组织丰富多彩活动来教化学生养成从善的世界观,我们还在学科教学中不断挖掘“日行一善、积善成德”的学科渗透点,组织教师编写教育故事并汇集成书——《信善》,如此让校园形成了好的氛围,让学生养成了好的习惯。
其次是环境育善。学校建设“四化五级”环境,以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
学校在改善文化环境设置方面,坚持一定要让所有的景物能说话、能育人,还以善文化为中心,构建环境文化、网络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呼应的整体文化校园。
环境物质文化设计为五级层面:
一级:建造“日行一善、积善成德、积攒文明、储蓄道德”大型主题广告牌,充分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德育特色,并长期保持。
二级:张贴“天天做善事、快乐一辈子;每日行一善、养成好习惯;怀善心、吐善言、践善行”等钛合金字醒目标语。要求标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又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催人上进,这是学校师生文化智慧的结晶。
三级:建造习善楼、扬善楼、行善楼、积善楼,确立校训(积善 求知 健体 报国),以善为先、全面发展、立志报效祖国。
四级:建设大型文化墙、校园楼道文化、校园美德人物事迹展、道德模范风采展、信善书、专题材料集、影碟、小主人报、多层次宣传牌。
五级:设计教室文化:室铭、名人名言、积分牌、图书角、优秀作品展、公约、明星风采展;布置教师办公室:善待学生公益广告画、师德规范等;学生寝室里有温馨提示广告画,明星风采、个性空间、优秀作品;专题展室有材料、成果展示等。运用动静结合的善文化教育影响活动促成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环境物质文化与网络文化相得益彰。学校建有“日行一善,积善成德”专题网站、“积分制道德银行”软件系统网络平台,用来及时收录系列研究文章以及记录系列研究活动过程。
制度文化全面系统化。制订12个评价细则,设置奖励系列,制订《鄢家河小学校规》《教职工手册》以及班级公约相互配套,形成完善的制度文化体系。
精神文化催人奋进。学校编辑《信善》校本教材三卷,活动系列专题片四集,媒体宣传片十多卷等。这些声像资料大家可以随时自由观看,也可以在家里与父母、邻居观看,让学生在专题片中看到自己的身影,从而激励他们拥有自信,增强使命感。
学校在文化环境上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以高投入、高起点、高规格、大场景建设整体育人文化环境。此举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效应,得到了各级领导、教育同行的赞同。
此外,还有家校立善措施,即家校衔接、双优双育和环境优育、衔接优管。家校衔接,共同立善、育善、行善是学校一直坚持研究的重要课题,学校也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把家校衔接、共同育善纳入学校整体育人的范畴,统一规划、统一行动。学校坚持开展每学期常规性的家长培训活动,每学期的家长开放周活动,每学期的全体家长与师生参加的“道德模范”表彰活动。学校特别重视家校衔接中的“习善、行善、积善”评价研究,共同研究制订了评价细则、评价手册、评价量表等。
三、优化评价与信息储存体系
科学设计“1343”管理系统。学校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评价研究滞后、激励策略有待研究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思考,确定了“积分制道德银行”的积累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积攒文明、积善成德,形成“1343”行动计划。一个方案,“鄢家河小学积分制道德银行实施方案”;三个系统:评价系统、存储系统(积分录入、信息储存、信息查询)、奖励系统;四个主体(学生、教师、小组、班级);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优化评价,共研究形成了十二个评价细则,253个评价点。坚持做到各种评价都要详实记录得失分依据,不得模糊记分。这样就能及时、客观、全部记录存储师生每一个道德行为的具体折算分值,体现师生即时道德行为和通过积分体现的个人道德积累状态,通过积累的策略激励师生积善成德。
学校紧紧抓住学校德育存在的假、大、空的弊端进行实实在在的改革,以务实、高效、创新为德育行动目标,坚持大融和、大场景、全视角设计,从而走出了一条在全国首创的“积分制道德银行”德育评价系列、“日行一善,积善成德活动育人”系列改革之路,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如今经验已经被广泛运用。正如省课题规划办主任赵友元同志评价所说的,鄢家河小学“日行一善,积善成德”德育行动具有合理性、务实性、系统性、创新性的特点,做得这么真实,坚持做了这么长时间,这在全省实属少见。
(作者单位:黄英文,宜昌市夷陵区教科所;王玲,宜昌市夷陵区鄢家河小学)
责任编辑 严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