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心行教育”打开筑梦空间
2015-07-02刘玉琴
刘玉琴
随着“心行教育”的实施并见诸媒体,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二高”)日益引人注目,人们猜测:二高会否又迎来一个发展转型的契机?抑或,二高将成为光谷教育的特色范本?
要找寻此类问题的答案,需要清晰地了解以校长董超纲为首的二高人探索的“心行教育”之路,以及沿着此路,可以欣赏到的,是怎样的教育风景。
在守望中构筑心梦
2012年12月,光谷以特殊人才引进的方式,将董超纲从武穴调入二高任书记。
2013年7月,董超纲任二高校长,全面主持学校工作。
44岁,从教24年,中学化学特级教师、黄冈名师、湖北省中小学骨干校长、国家级教改实验先进个人、全国百佳创新校长,历任武穴市大金高中校长、武穴市教研室副主任、武穴市实验中学校长。年富力强,履历厚重,这是董超纲的注脚。
尽管如此,可是在深入了解了二高的实情后,董超纲还是觉得棘手。
斥资2亿建一所高中,硬件方面,自然无可挑剔,政府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问题是隐性的:
二高历经托管,几度搬迁,面临教育竞争的全新态势,面对光谷经济迅猛发展的全新要求,“多样化办学、特色化发展”之路如何走下去?
地处光谷腹地,教师多从外地引进,学生天南地北,师生素养参差不齐,学校核心文化如何确立?
校园周边高校林立,高新企业大量入驻,如何整合资源确立课程引领的中心地位?
……
董超纲认为,一般学校都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人治阶段、法治阶段、文治阶段。而每个阶段又都会经历四个时期:再生时期、成长时期、成熟时期、高原时期。重建后的二高处于人治阶段的高原时期,发展方向急需确定,发展策略亟待调整,师生力量需要重新凝聚。
“教育的第一目的不是培养生存技能,而是要提高生命质量。生命质量就是要求人既要有内在的深度,又要有立体的维度。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就是要使人了解生存的意义与人生的根本,从而确立人的灵魂。”对于教育,董超纲有着哲人般的思考。
在高中普遍围绕分数转悠的大环境下,二高并没有紧跟着高考指挥棒亦步亦趋。
2013年至2014年,二高践行“能心行德”治校精神,构建“心行教育”办学特色,确立了“关注人性,改善人心,教学相长,敏学善行”文化治校的办学理念。
“心”即向善,在进行学校教育的时候关键是培养人的心灵原则、心灵方向、心灵状态、心灵力量。“行”就是要有笃行的判断力、选择力、实践力和执行力。“心行教育”即在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下实现“格心”与“善行”的完美结合。“格心”就是对心灵有高度的敏感,并去感悟心灵、创造心灵。“善行”并非单单的执行力,更多的是有创新的建设力,还要对“心”本身进行一种外化。
一句话,“心行教育”是回归教育本真、追问生命意义的教育。
为更好贯彻“心行教育”,学校全方位启动人事制度改革,设置了“教师发展中心”“绩效考评中心”“课程管理中心”“学生成长中心”,设立了策划处、督导处。
为形成学校“文化自觉”、“教学自省”的良好生态,学校依托研训合作项目专家资源,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构建以“品读二高,走进光谷”为主题的德育校本课程,以班会与晨诵、暮省等为依托,精心设计以“文明二高、人文二高、科技二高、绿色二高、和谐二高、智慧二高、艺术二高、安全二高”为主线的主题教育活动,构建有二高特色的德育模式。
观察一所学校,文化是它的影子。也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没有“唯分是图”,二高的变化不能单一用数据来显现。不过,抬头看到以往疏于留意的校园文化,“心行教育”的字眼那么显眼地呼吸在师生之间,有着多年教育经验的董超纲以一种做教育的沉着心态坚信:梦想终将照亮现实。
探索“心行教育”之路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
适逢国家大力发展开发区,在经济、政策、人才等方面都大开绿灯,教育也在其列;各种高科技企业大批引进,高知人才大量涌进,随之而来的,是高素质的家长队伍和对优质教育的高期待;整个光谷,实质意义上只有二高一所高中,“举全区之力办一所高中”丝毫不为过。
这也是一个交织着挑战的时代。
无论是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还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都是持久战。教育是慢的艺术,其本质决定了软实力建设不可能高歌猛进,文化浸润的过程必然是自然的更是一个自觉的过程,社会各界对二高的厚重期望容不得二高发展的任何闪失。
尝试还是保守,董超纲毫无悬念地选择了前者。在“心行教育”这样一个全新的道路上,董超纲带领二高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教师全员上岗双向竞聘。按照学校聘请年级组长——年级组长聘请班主任——班主任聘请科任教师的流程,遵循“先高三后高二再高一,先教学后教辅”的原则,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
教师自主建构、层级发展。设置教师自主发展九级台阶,构建层级发展立体网络,综合开发教学软件,集成建设教学资源库,选修开发校本课程,设立名师工作室,举办教师心行讲堂,极大促成了教师由自愿到自觉的转变。
学生正心自觉、自主诚身。开设基础性课程,构建拓展性课程,尝试实践性课程,进行“校长助理”“校园值周”“学生民主评议”“文明寝室形象大使”选聘,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教育改革,课程建设是诸多复杂问题的解决中,相当关键的一环。
让课程从常态走向多元,是个开始。
在此之下,实现发展目标明确化:着力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形成共生共进的优良品质;学会选择,养成质疑重建的良好习惯;学会探究,至少学习一门综合或探索性课程;学会审美,掌握一项健身技能和一项闲暇技能;学会交往,具有高雅的节操与气质。
实现课程选择自主化:第一批开发的八大领域、六大模块、14门校本课程正在进行第二轮实施,实施过程中,课程的开设、选课都借助网络平台由学生自主选择。
实现课程管理规范化:每周三最后二节课为统一校本课程时间,由行政人员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巡查,期末由学术委员会和学生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量化评价。
实现课程研究课题化:将校本课程开发与课题研究结合,实现校本课程课题化,学校课题课程化。
如果把“心行教育”整体看成一条河流,那么,各项具有创新的改革都如同一条条小溪流,共同汇成“心行”大河。
“心行教育”的管理观
断层的困惑并未让董超纲迷茫,抽丝剥茧中,办学思路已然明晰:“心行教育”的管理观是突破口。
具体可以分为10个方面:心态管理、目标管理、时限管理、学习管理、行动管理、模式管理、微格管理、项目管理、问政管理、绩效管理。
对于这10个方面,董超纲用10句话阐述——
教育类似于山水画,留白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决定学校质量的是人不是方案;管理需要一种归零的思想;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20%重要事情用80%时间完成;问题在哪里,意义就在哪里;寻找研究的意义;六个维度看细节;成长=经验+反思,成功=态度×热情×能力;做什么最终由校长决定,怎么做应当由教师自己安排。
短短10句话,却都是董超纲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新校刚建成,偌大的校园,处处都需要人精心打理。可是,校领导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周全,仅仅各项检查和活动已经焦头烂额,分身乏术。
董超纲想到了招标。他和领导班子一起将学校所有事项统计分类,拟定学校岗位说明,必须校领导管理的都归校领导管理,可以分给一般教师管理的,全部公开招标,愿意做事的教师,可以竞争上岗,年终计入绩效考核。
这下可激活了教师的积极性,大家不仅踊跃竞聘,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还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于是“心行”创意奖、研发奖、成长奖、策划奖、特色奖应运而生。
绩效考核一直是教师最关心的,也是董超纲改革力度最大的。
之前的绩效考核,教龄、职称占了很大比重,明显不利于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但是青年教师又承担了大量的工作,这在绩效考核中权重很小。怎样在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平衡,董超纲颇费心思。
几经讨论权衡,最后决定将工作量这一块的绩效考核权重加大,教龄、职称权重缩小,而且工作量实行阶梯考核,工作量越大,负荷越重,系数越大。
如此,不仅青年教师干劲十足,就连以前工作懈怠的老教师,也被调动起来了。
学校实施心行德育,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深入开展“诚实、勤奋、自信、感恩、责任”五项学生核心品质教育。
在此之下,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付金三老师以企业团队的管理模式管理班干部,将班干部的职责划分为四个中心:班务中心、文化中心、学习中心、仲裁中心,其中划分的仲裁中心即为对其它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一年下来,学生都能以各管理部门为单位自上而下服从管理,自行组织活动、自行举行会议。这里最大的亮点,就是按学生性格发展的差异安排不同的工作,发动全班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实现自主管理。荣辱与共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在这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谋一时者当谋万世,谋一域者当谋全局。如果说“心行教育”体现的是董超纲基于自信与自制的大局观,那么“心行教育”下的管理观,则是此全局中最坚实的堡垒。
打开筑梦空间
循着问题,找到路径,这是董超纲打开筑梦空间的钥匙。
学校工作缺乏计划和目标,董超纲就实施工作年历制度。每年年底,把第二年一年的常规工作全部列出来,具体到人,详尽到每个材料。形成了“年度绩效目标管理材料目录”,分发到每个负责人,以此规范管理工作,让每项工作有据可行;
教师习惯埋头干事,不爱动笔,学校就每月编撰“六心杂记”,并与绩效结合起来;
缺乏光谷特色的校本课程,几经努力,基于课程开发的省级课题《构建光谷特色课程,提高教师课程领导力》已经立项;
办学封闭,需要借助外力。2014年12月,与武汉中学、四十九中、二十三中等省、市级示范校一起缔造“武汉市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致远联盟”,探寻本校艺体特长发展创新之路;
充分借力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市教科院、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专家资源,打造研训新模式。2014年12月25日,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隆重举行“多样化办学、特色化发展”研训合作项目启动仪式;
……
先改变教师,再改变学生。二高教师用行动说明。
2014年5月,一场瓢泼大雨突然降临江城。正值学生用餐时间,教学楼和食堂之间相隔将近30米,学生绝大多数都没有带伞,被困在了食堂。学校行政人员和值班教师见此情景,毫不犹豫地撑着伞,一趟一趟将学生“渡”到教学楼。
受老师影响,有伞的学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趟一趟将自己的同学送到教学楼。
一个多小时,教学楼和食堂之间30米,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距离,却是无限的师生之情和生生之情。
为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班主任付金三在2014届高三(2)班建立了光谷二高首家“诚信水吧”。班干部自主联系商家、自行商议价格、学生自觉投币、自主管理经营。一年下来,班级财务中心的账面上没有出任何差错。
为了让学生体验社会劳动的辛苦,在学校举行各种大型活动如艺术节、运动会之际,各班主任让学生到街道“游说”商家赞助本班在艺术节上的活动开支,学生在校为其拉赞助横幅,实现双赢局面。
2015年1月,在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等媒体支持的第二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推选活动中,二高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强特色校”,董超纲被评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模范校长。
伴随着师生的变化,“心行教育”描绘的教育图景也越来越清晰。“‘心行教育,打开筑梦空间”,也不仅仅是个美好而响亮的口号。
台湾诗人余光中曾说:“当你不在中国,你便变成了全部的中国。”在国家形象的语境下来理解这句话,那便是在国外时,个体形象代表的是国家形象。
借用此话,当你不了解二高时,“心行教育”便成了全部的二高,即使真正读懂二高,需要一种多重视角的研究汇聚。不过,二高已经在加速融入光谷, “心行教育”的许多实施策略和假设需要更为透彻的看问题方式,如此,二高一定能在理解整个中国大教育环境之后顺势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