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的移动学习应用案例
2015-07-02蔡荣华杨思琪
蔡荣华+杨思琪
摘 要 近几年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移动学习的兴趣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将目光转向移动学习的实际应用,移动学习的应用也日益成熟。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移动学习的概念和优势,然后通过四个案例分析,展示了目前高校移动学习主要的应用领域,最后对移动学习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移动学习 应用案例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6.006
Mobile Learning Application Cases Based on Universities
CAI Ronghua, YANG Siqi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devices, people's interest in mobile learning is growing.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began to focus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mobile learning and mobile learning applications are increasingly mature. 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mobile learning and advantages, then through four cases studies, showing the status of mobile learning in universities.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view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learn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Mobile Learning; Application Cases; Autonomous Learning
1 移动学习简介
移动学习是移动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术(e-Learning)发展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形式。①
相较于其他的学习形式,移动学习具有突出的优越性。首先,移动学习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习者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仅靠课堂学习获得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移动学习的出现满足了广大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其次,在数字网络背景下发展的移动学习是高度情境化的学习。在移动技术的支持下,学习者能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获得更加全面与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从而提高知识的迁移与实际应用能力。此外,移动学习也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大量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学习。对知识多角度的了解可以提高学习者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基于移动学习的显著优势,移动学习的应用研究日益成为高校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点,以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2 移动学习应用案例
在移动学习快速发展的近几年,高校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
2.1 案例一:移动设备支持下的实地考察
实地调查提供了一种允许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这种情境下有很多体验式学习要素,这些要素能让学习者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澳大利亚的科技大学利用移动设备进行了两项实地考察研究。其中一项被称为“短期实地考察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学生用一周的时间从一个复杂、系统的角度实地调查一项技术(例如:ATM、铁路售票机器、图书馆目录实现技术)。还有一项长期实地考察活动,这项任务需要持续几周,学生研究的是小型企业(如影像店、健身房、书店)正常运营所使用的技术。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利用拍照技术记录下相关瞬间,利用录音录像技术记录下采访过程,利用笔记本电脑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小组内成员的沟通。在实地考察结束时,学生都需要完成一个评价,评价移动设备在学习进程中的优点与缺点。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可以看到绝大部分的学生充分肯定了移动设备在实地考察研究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部分学生缺乏将个人移动设备转换成学习设备的能力,但经过同伴或助教者的帮助,情况有所好转。②
我国台湾中央大学也进行了一项利用移动设备支持学生户外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台湾中央大学设计了一个BWL蝴蝶观察学习系统,学生在户外与蝴蝶进行亲密接触时,可以利用具有拍照功能的PDA对蝴蝶进行记录。并通过系统的基于内容的图片查询技术,了解到对应蝴蝶的相关信息。如果系统内没有该蝴蝶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PDA进行网络查询,并将查询的结果添加到原有的BWL系统中。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学习者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搜索、检查、修改能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③
2.2 案例二:使用移动设备提高讲座互动性
讲座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但讲座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如学科壁垒、学阀垄断、墨守成规、学术遮蔽与依附等问题亦逐渐暴露出来,影响了学科以及大学的发展。④怎样克服讲座的弊端,一个最佳的途径就是提高讲座的互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讲座成为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
法尔斯和马歇尔(2006)曾报告过一系列移动设备都可以用来增强交互性:有按键的个人响应系统(观众响应系统)、PDA、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使用这些设备,讲师可以接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确认学习者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⑤
日本德岛大学开发了一个BSUL(Basic Support for Ubiquitous Learning)平台来支持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通过使用PDA,在无线网络的支持下,讲师的助教可以向学生传送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大家进行讨论,学习者也可以在该平台进行讨论、向讲师提出问题。通过移动设备,讲师能及时获得来自学习者的反馈信息,并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讲座的教学效果。⑥
2.3 案例三:播客
播客是把预先制作好的音频文件上传到网上,学习者可以将所需文件下载到移动设备内,随时进行播放。
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很多学习者都面临着困难。另外,部分国际学生也要适应变化的学习环境,这一问题在第一学期特别突出。因此,大部分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学习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播客,新生可以进行大范围搜索并找到自己感兴趣问题,从而在课外也能接触到大量的学习资料。这能帮助新生了解新环境中的信息流向,获得熟悉感,也能让国际学生有更多机会学习当地语言、了解当地文化。在美国,许多大学都已经广泛使用了播客,例如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辛辛那提大学、Arizona大学。⑦
2.4 案例四:通过移动设备了解移动技术知识
随着移动通信的持续发展,移动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移动学习实现的过程中,了解移动技术的发生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在我国,许多大学都开设了教育技术的公共课程,其中不乏移动学习的发展状况和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的介绍。部分优秀课程已以视频形式上传到了网上,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机、PDA等移动终端进行观看。2006年7月我国出现了第一个有关移动学习的主题网站,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进入该网址(http://www.mlearning.org.cn),了解国内移动学习的最新发展。
3 结论
通过案例研究,可以看到移动学习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支持主动的、体现式学习。移动学习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设计一个积极主动的、体验式的移动学习教学策略。该策略可能包括:移动支持实地考察,掌上学习,角色扮演等。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将移动学习嵌入到教育实践的主流中。目前的移动学习资源都是碎片式的,如何从短期项目跨越到可持续、可长期交付项目是移动学习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移动学习的研究需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它的长期发展需要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同时,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必须主动抓住由无处不在的移动设备提供的学习机会,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更好地将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术实践相整合。
注释
① 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5):105-109.
② Laurel Evelyn Dyson, Andrew Litchfield, Elaine Lawrence, Ryszard Raban and Peter Leijdekkers. Advancing the m-learning research agenda for active, experiential learning: Four case studies[J].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9.25(2):250-267.
③ Yuh-Shyan Chen, Tai-Chien Kao, Gwo-Jong Yu. A Mobile Butterfly-Watching Learning System for Supporting Independent Learning[A].Proceedings of the 2nd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WMTE2004)[C]. Los Angeles: 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2004:11-18.
④ 赵俊芳.讲座制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评价[J].现代大学教育,2009(3):72-76.
⑤ Fies, C. & Marshall, J.(2006).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15(1):101-109.
⑥ Nobuji A. Saito, Hiroaki Ogata, Rosa G. Paredes J., et al. Supporting Classroom Activities with the BSUL Environment[A].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WMTE2005)[C].Los Angeles: 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 2005: 243-250.
⑦ 张渝江,刘春林.美国教育培训中应用 Podcasting 的启示[J].软件导刊,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