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素质教育课程的理念革新与实践探索

2015-07-02张伟

亚太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实践探索素质教育

张伟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大学教育也逐渐向素质教育进行转移。并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以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的教育方式。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具有独特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模式的教育手段。所以,要想保证大学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革新,并采用课程统整的方式,使大学素质教育得以深化。

关键词:大学教育;素质教育;理念革新;实践探索

作为现代大学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素质教育试验却较为呆滞,在进行实际教学工作中,没有一套较为科学而规范的教育课程体系与高校实际素质教育相适应。所以在大学素质教育的发展中,依旧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本文就素质教育的涵义与课程体系的涵义进行了阐述,并对大学素质教育课程的价值,与大学素质教育课程的统整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对大学素质教育课程的理念革新与实践有所帮助。

一、素质教育与课程体系的涵义

1.素质教育

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指的是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因此,在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进行强化时,应以人文素质教育为重点。且素质教育作为养成与提高人文精神的一项教育,其对人才人格的健全与完善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也极为关注。因此素质教育的内涵决定了其不仅要对知识的讲授更加重视,而且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课程体系

所谓“体系”,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或是同种事物间通过一定的秩序与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而课程体系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得以确定,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观为基础,树立共同的培养目标,并选用一定的课程标准作为其原则,将其核心内容定为科学的课程结构及其各种关系,最终建立成一个开放性的课程系统。课程系统的整体性是课程体系所重点强调的内容。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的课程体系,是大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课程体系的组成包括多方因素,主要有课程观、课程目标与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设置等。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课程观,而与传统课程观不同的是,在现代课程体系中,课程间不再孤立起来,而是呈现出相互融合与补充的面貌。

二、大学素质教育课程的价值

在大学素质教育课程中,其对学生有着如下方面的影响:其一是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使其文化素养得以提高;其二是增强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其身心得到健康而和谐的发展;其三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并能够使其创作潜能得到更好的激发;其四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就此四点依次进行具体阐述。

1.培养人文精神,提高文化素养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素质教育以其特有的魅力,不断为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着更为丰富的养料,使其获得满足。通过素质教育的培养,学生不但可以收获丰富而科学的文化知识,使其知识结构得以完善,而且可以使其的文化视野得以扩宽,并对古今往来的文化艺术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进行深入领会,从而使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使其文化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提高审美修养,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在大学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能够使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进一步地提升,而且能够使其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高雅的艺术品位。而所谓审美鉴赏,尹少淳将其概括为运用感知、记忆、经验来感受、体验、分析、判断美术作品,从而收获审美享受、审美知识及其他知识的过程。大学生在审美鉴赏中,不但可以将特有的审美意蕴得以感受与体悟,而且能够利用实践活动收获美的体验。当然,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作潜能

素质教育对创造性的智能开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据现代科学研究显示,人的右脑的主要作用是对形象思维的控制,促使人一专多能,但如果对人的右脑功能长期忽视,就会使人的左右脑的无法获得平衡协调的发展。而在对大学学科进行划分及设置专业结构与课程时,往往会分离人的左右脑的功能,并存在各自为政的隐患。而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受其影响,多呈“直线型”,缺少创造性,而素质教育则是对传统教育模式不足的弥补,将大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最终将学生的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4.塑造健全人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素质教育有着辅助德育的功能,对学生真善美品质的塑造起着积极作用。较之传统苍白无力的道德说教的教育观念,当代素质教育有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能够将现代教育过程中,有着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得以更多的传播,从而使学生在积极健康的内容与感人的形象及鼓舞人的艺术佳作中,得到心灵的震撼,引起精神上的共鸣。最终使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以此将其思想境界更好地提升起来,并能够对其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得以增强,塑造出完善的人格,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养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的统整

所谓素质类课程的统整,不是简单地对素质类课程内部的拼凑,更不是简单地将其与其他学科进行聚合,而是在彼此间有机联系的前提下,寻求一种内在和谐的构建。其主要目标是“发现联系”,并不是人为地将联系建立起来,从而使素质教育类课程成为一个杂乱无章的大杂烩。

1.课程目标的统整

素质教育课程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培养的目的。其作为素质教育的起点与归宿,其对确定素质类课程教学任务,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及执行教学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层次性,是具体可指的,因此,不能将其总目标笼统地混淆于素质类课程的若干细化的目标中。而大学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体现素质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所以在层次上不应模糊地泛指素质教育总目标,而是一定要界定清楚与其下限的学科教育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及业教学目标等细化目标。此外,较之专业系科课程不同的是,对于文理不同学科的学生,如果用专业课程对其进行素质教育是完全错误的,其与素质教育的性质及目的是相背离的,属于异化教育,其结果也只能事与愿违。endprint

2.课程内容的统整

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对当今大学教育改革重要趋势的反应。而所谓综合化,就是对不同学科间各个方面的联系加以强调。由于授课对象的多元性,高校素质教育专业单一的专业技能学习,会导致学生狭隘认识的产生,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有着不利的影响。那么这就使高校素质教育的施教内容必须向综合化发展,并使课程设置更为多元,将多个学科门类加以覆盖,并将各个学科门类之间的相通性进行强调,并要加大对不同学科门类间的兼容并蓄的重视。

3.课程结构的统整

若想在教学计划中纳入素质类选修课,就必须采取必修、限定性选修及任选课相结合的方式,其对单一化大学素质教育结构的状况的改善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在当代的大学素质类课程中,“公选课”是其主要的素质教育课程,对于限定性的选修课,很少学校能够遵照教育部的要求对其进行开设,因此对必修课的开设的学校更为稀少,那么课程的安排就更为随意,并缺乏层次感。

为此,各大高校应在大一开设一门必修的素质类基础课程,也可通过学生限选的方式对公选课的形式进行选择;而在大二要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的鉴赏类限定性选修课进行开设,从而使对其感兴趣的学生在日后教育中进行深入的学习;在大学三四年级,可以按照学校的师资力量与办学特点,对多种素质类选修课程加以开设,从对大学生的需求得以更加广泛的满足。

4.课程评价方式的统整

在当代教学课程评价体系中,其已从原有的结果性、数值性的单一模式向具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转变。由于多样化、个性化、创造性的大学素质类课程的特征,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将过去单一性的以鉴定、甄别为主的评价标准进行改变,并应以促进学生学习,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为主导,并用多角度的动态评价方式来代替过去注重静态教学结果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的客观性,从而使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以提升,防止“标准答案”限制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独立的自我价值判断能力培养起来,最终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以更好的发展。

总而言之,大学素质教育课程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出发点与归宿点,而不是仅仅对专业特长生的精英教育进行培养,也不是单方面进行对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巧的培养。大学素质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而若是在素质教育课程的讲授中,以专业课程的标准来进行,只会造成其结果的事与愿违。所以,统整大学素质教育课程是相当有必要的,其对大学素质教育改革起着推动与深化的作用。

四、结束语

在我国当代教育方式的改革中,素质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对我国教育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大学素质教育课程的理念革新与实践探索,从素质教育与课程体系的涵义,大学素质教育课程的价值及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的统整,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其中在对大学素质课程价值的分析中,笔者从培养人文精神,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审美修养,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作潜能;及塑造健全人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四方面进行了阐述,并重点对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的统整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及课程评价方式进行了阐述,希望对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素质教育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孙珊珊,王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发展——供需关系下的理念革新与未来走向[J].继续教育研究,2014(06).

[2]马小兵.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课程化管理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3]倪小勇,申素丽,李晰.大学素质教育与通识课程探析——西北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4(02).

[4]鞠晴江,刘莉,马永开.大学素质教育中课程辅助体系建设探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06).

[5]游柱然,胡英.姿服务学习——大学素质教育的课程化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11).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实践探索素质教育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