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与特色化:广东森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2015-07-02谭仕林
谭仕林
摘 要 通过分析广东森林旅游的特点,如“城市森林游憩+宗教文化体验”、“湿地公园+生态文化体验”、“综合型的生态旅游+特色度假旅游产品”、“综合型的生态旅游+特色度假旅游产品”以及“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群聚开发”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特色,深刻广东森林旅游开发具有多元化的模式和鲜明的地域性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广东 森林旅游 地域性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S788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6.071
Diver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Guangdong Forest
Touris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ode
TAN Shili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tourism in Guangdong, such as "urban forest recreation + religious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Wetland Park + eco-cultural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cotourism + Featured holiday products" and "comprehensive eco-tourism resort + Features tourism Product "and" marine Culture + tourism Resources cluster development, "Zhanjiang mangrov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tourist attractions, Guangdong forest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a wide range of patterns and distinct regional pattern,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basis.
Key words Guangdong; forest tourism; regional; diversification
1 广东森林旅游具有多元化的森林旅游模式
(1)“城市森林游憩+宗教文化体验”: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特色。观音山森林公园位于工业城市东莞市内,总面积260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9%以上,山势雄伟、林木茂盛、佛教文化浓厚,是一个集生态观光和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主题公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公园里不仅鸟语花香、仙泉瀑布,负离子含量极高,是城市人游憩的好去处,并且有产生于盛唐时期的、全世界最大的玄武岩观世音菩萨像雄踞观音山顶,被誉为中华第五佛教圣地,可谓“南天圣地、百粤秘境”,公园里的仙宫岭是道教胜地,因此,山林里充满了各种与佛、道两教有关的传奇故事,引人入胜,慕名而来。公园充分借用这一森林资源优势与宗教文化特色,开发各类旅游活动。例如,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会、西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临潼博物馆联合主办“东莞观音山恭请佛祖真身舍利暨佛教文物展”主题活动,吸引广大游客前来;又例如,拓宽森林资源的欣赏价值,形成集种植、授艺、观赏于一体,展示新时期生态农业的植物园旅游,吸引国内外果农、花农、树农和城市居民前来学艺及亲近自然,效果很好。观音山森林公园的这种旅游模式,对粤东地区的凤凰山公园、粤北地区的南华寺及其周边森林公园等有较强借鉴意义。
此外,作为我国首家民营国家级森林公园,其坚守“森林生态保护与森林景观利用并重的原则”,借势森林旅游业,有效拉动了区域经济增量,这就为其它森林公园吸引民间资本进行森林旅游开发,促进林业各类要素的合理流动与开发,为增强林业产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2)“湿地公园+生态文化体验”:肇庆星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特色。星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东肇庆市区,占地面积998公顷,其中湖泊湿地面积达624公顷,主要包括星湖省级湿地公园和东调洪湖两部分。作为广东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湿地之一,公园的特色在于:以湖泊湿地为主体并包括森林沼泽、草本沼泽及人工池塘湿地的复合型湿地系统,以“七星岩”为主体构成的湿地区域独特的熔岩地貌,以水禽为代表的湿地生物多样性。
星湖湿地作为广东省西江流域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公园内我国亚热带地区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通过湿地公园建设。公园注重发挥湿地及其片区在生态旅游、科学研究、生态保护、生态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作用,主打“湿地森林旅游”品牌,通过加强湖内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开发以湿地景观、鸟类资源等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教育,从而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该地区湿地系统对肇庆以及珠三角等区域极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与支撑功能,取得很好的旅游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从而于2007年被国家林业局审定为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首个经政府认定的湿地公园,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和中国第一批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入选“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公园”。
(3)“综合型的生态旅游+特色度假旅游产品”清远笔架山风景区旅游特色。清远笔架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广东粤北地区的清远清新县笔架山林场境内。作为一个以纯天然为主的生态旅游度假区,被誉为“全国十大生态旅游圣地”。由于得到有效保护,并且开发时间相对较晚,该公园生态性韵味浓厚,并且此开发的旅游产品也主要以生态性、无污染、就地取材为主,形成了品种多样、较为丰富的旅游产品,例如,天然氧吧、森林探险、生态休闲、林区及动植物观光、森林科普、沟谷休闲等,其中,峡谷漂流、溯溪探险是笔架山公园的两大特色旅游产品,深受游客喜爱,闻名四处。
笔架山气候宜人,极具原始生态特色,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澈,因此其一大特点为一年四季均可开展漂流活动,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也不多见。峡谷漂流分两段,上游河道落差大,水流急,弯道多,因而更具挑战性,被称之为“勇士漂”,下游河道则相对和缓,流程较长,可欣赏沿途美景,因此被称为“逍遥漂”。公园借用原生态的河流,于2000年开创了清远笔架山峡谷漂流,全长8.5公里,漂流时间为130分钟。日接待能力5000人次以上,因而享有“广东第一漂”美誉,前来体验的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络绎不绝。是2001年全国第二届漂流大奖赛赛址。
(4)“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群聚开发”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特色。广东濒临南海,具有海洋气候特色,因此其沿海森林文化及旅游开发也成为一大特色。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大陆的最南端湛江,始建于1990年,保护面积20278.8公顷,红树林植物15科24种,鸟类194种。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大陆沿海红树林面积最大、种类较多、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内,仪态万方、层林叠翠的海上森林与碧海蓝天、红土风情编织成优质的森林旅游胜地。该保护区的一大旅游旅游是被誉为“海上森林”的红树林,独特的根系结构筑就“绿色长城”;奇妙的胎生现象、惊人的泌盐本领,形成了神奇的“红树林世界”。第二大旅游资源特色在于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可谓动物的海洋乐园:如款款蠕动的海螺、飞身而跃的弹涂鱼、张牙舞爪的招潮蟹、红林片片、百鸟飞翔,生机盎然,生态和诣之美景尽收眼底。
2 广东森林旅游文化模式开发的建议
2.1 坚持广东森林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的旅游开发理念,实质上是森林文化精髓的体现,要求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到生态性、人文性和发展性的有机结合。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地域实际情况以及景观异质性。根据广东的实际情况,建议在森林旅游开发中要坚持保护优先、突出特色、强调体验、和综合开发等四大原则。
首先,要将森林资源与森林文化作为宝贵的财产和文化进行保护。依据森林旅游资源生态优越性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森林是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旅游要可循环,关键在于森林资源能否保持原生态性和自我发展性,换而言之,不能因为过度开发森林资源,而导致旅游文化和景观受到破坏。
其次,突出优势特色的原则,把森林资源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出来。森林旅游要避免同质化、平庸化等危机,就要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把地方社会经济因素和旅游品牌结合起来,尽可能开发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尽可能突出特色,形成强大的旅游吸引力和完整独立的旅游形象。
综合开发要求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内涵挖掘、基础硬件完善、旅游产品多元、导游队伍强大等方式,确保森林旅游成为一种推动经济发展的行业与领域,从而实现保护—开发—保护以及生态旅游—人文旅游—经济旅游的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
2.2 构建广东森林旅游开发的多元化模式
根据广东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景观状况,可以将广东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和景观的开发模式分为以下几类:(1)城市森林公园旅游文化模式。主要是指广州、深圳珠三角各城市等,在这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要结合城市生活节奏快的、市民素质高的特点,注重保护好森林生态,尽量保持原生态,以休闲型、环保型的森林旅游为特色,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游憩场所。(2)山区生态森林园区旅游文化模式。主要是指粤西北地区,如在韶关、云浮、肇庆等地市,结合其地貌和森林资源,积极推行开发型、保护型的森林旅游,为欠发达地区走出一条既能保护森林生态,又能通过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充分发挥旅游经济的持续优势。(3)综合型森林旅游文化模式。“部落文化”(如客家、潮汕)+森林文化+红色文化所构成的综合性旅游开发模式。例如,在梅州、河源、惠州等客家聚集地方,以及潮州、汕头、揭阳等潮汕文化地区,通过挖掘森林文化和当地风俗文化的结合点,形成独特的体验型、文化型旅游开发模式,做到文化兴市、文明共享。(4)沿海湿地森林文化模式。主要是依靠沿海城市,结合丰富的海边森林和湿地景观,进行海陆空联动的旅游开发模式。如在湛江、阳江、珠海、惠州等地区,深入弘扬湿地文化和海边生态文化,通过这种独一无二的文化模式,为建设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提供旅游开发思路。
2.3 注重以健全规划政策保障广东森林旅游开发
森林、湿地等都是宝贵的生态资源,森林旅游资源是资产,森林文化更是无形的文化财富,因此,随着体制改革和林权确权等工作的推进,要进一步通过法律政策,加强森林资源资产化的管理,促进森林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护国家的利益。
首先是要完善产权管理,这是森林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核心。通过完善产权制度,为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合理流转、开发和适度的监管提供明确的产权保障,避免纠纷的出现和旅游资源的浪费。其次是要做好森林旅游的总体规划。加强规划是确保森林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长久保障。要进行动态规划、全面规划。对森林旅游资源的利用,要严格按照“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对任何利用森林进行旅游开发的行为,在启动前必须认真组织规划和论证。最后是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森林保护与森林旅游开发提供国家权力支持。森林是宝贵而弱质的产物,必须受到高度重视与格外保护。因此,通过立法的方式,确保关于森林与森林旅游的任何行为都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司法必严,确保蓝天白云绿林青山等美好的生态美景能给予更多的旅游者享受。
课题资金:本文系广东省林业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森林旅游文化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于冬璇.森林文化视域下的森林旅游开发.沈阳师范大学,2011:47-49.
[2] 黎洁.旅游资源的资产化管理与旅游业环境经济政策研究[J].旅游学报,2002.17(2):35-38.